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了朴(慈航 )
释了悟(笑庵 )
释了演(谁庵 )
释了赟(稠岩 )
释礼(宣秘 )
释良策(慧炬 )
释良范(唯庵 )
释琳( 邓 )
释弥坚(石室 )
释秘演( 文惠 )
释南雅(柏堂 )
释普济( 杨 )
释普亮(宗志大师 )
释普融(别称 普融知藏 )
释普闻( 普闻 龙湖 圆觉禅师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朴,号慈航,福州人。住庆元府天童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有《慈航朴和尚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四。《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悟,号笑庵。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禅师法嗣。事见《续藏经·续古尊宿语要》卷四。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演,号谁庵。住临安府灵隐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有《谁庵演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十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赟,号稠岩。住婺州义乌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何山佛灯守珣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礼,号宣秘。住扬州石塔。为南岳下十五世,明招文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良策,字慧炬,福人。得法云秀,初见六合牧,稍有发明。诣圆通会下,顿释疑滞,阐发华藏。次迁钟山,一日上堂:“雪消残,分外寒,向火易暖,涉道艰难。好是和衣打睡,任他日上阑干。祖师雪没腰臂,吾徒莫作等閒。光阴荏苒,人事多端。这边绿水,那边青山。难、难!百年三万六千日,看看便是鬓毛斑。山僧与么说䛡,未免拖泥带水。虽然如是,养子方知父母恩。”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良范,号唯庵。住安吉州乌回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释琳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琳公。曲江都渚人。姓邓氏。少学儒。能谈王伯大略。已而学佛。诵经得度。以诗自雄。往来江淮间。博览广记。推为文章僧。徐而知非。一扫前习。参宝师于洞山。一见已心大器之。久之。遂付心印。因南还。结庵于旧山之白莲。学者闻其名。自远至者无算。州以众状请出世。师遁大洞中累月。众求不已。得之黾勉从赴。自是缙绅缁素。途经江浒。无不舣舟造室。师高论自嘉。致人人有得而返。四方衲子。奔走于路。一言之下达心要。为人师者数十人。晚年避喧退居西堂。诸方因称西堂琳公。宝林山为六祖道场。诏择名德。锡殊名命服以居之。漕台以为举。固辞不行。乃即庵自甓寿藏曰。吾归骨于此矣。地旧为月华山招提朗弘法处也。朗殁众散。寺亦随废。至师复大兴。佥谓后身。余襄公靖铭其藏曰。湛然性相本无为。涉于形器有持隳。他年幻质此于归。尝言无佛良遣有知。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弥坚。号石室。闽清陈氏子。根性敏利。历诸丛席。最后见孤峰秀公。函盖相合。遂传东山之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秘演,法号文惠,山东人(《瀛奎律髓》卷一二)。早年得穆修赏识,后与石延年、苏舜钦、尹洙,欧阳修交。有诗三四百篇,大多散佚。事见《河南先生文集》卷五《浮图秘演诗集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一《释秘演诗集序》。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南雅,号柏堂。住温州龙翔寺。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普济者,姓杨氏,姚安人。曾与净妙澄同开水目山,山旧无泉,普济以杖卓之,泉随涌出,人呼卓锡泉云。澄本滇池高氏子,世辅大理段氏,袭爵国公。因读《楞严》至“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处有省,竟叩支凝,获大解悟,即从剃染,后开水目山。段氏为建刹,乃赠“净妙”之号。
释普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八
释普亮,号宗志大师,真宗咸平间广州法性寺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普融知藏,古田(今福建古田东北)人。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全宋诗
释普融,古田(今属福建)人。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礼同乡普融者。至五祖。祖举倩女离魂话问之。有契。呈偈云。二女合为一媳妇。机轮截断难回互。从来往返绝踪由。行人莫问来时路。后凡遇僧来谒。则操闽音诵俚语曰。书头教娘勤作息。书尾教娘莫瞌睡。且道中间说甚。僧拟议。即推出。尝掌藏钥。诸方称融智藏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闻,能诗,《说郛》中存有《诗论》一卷。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𦘕。不茹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闻断发逸游。人无知者。造石霜。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闻夜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诸曰。勿谤祖师。曰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耶。诸曰是实事。曰师意如何。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说破。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辞去。至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隐其中。闻拨草。望烟起处独进。苦行见至。欣然让其庐曰。上人当兴此。长揖而去。不知所之。闻饭木实饮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来拜谒。闻曰。丈夫家何许。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师。然我非人龙也。以疲堕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赖道力可脱。闻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当易形来。俄失老人所在。视座榻旁。有小蛇尺许。延缘入袖中屈蟠。暮夜风雷挟坐榻。电砰雨射。山岳为摇振。而闻危坐不倾。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顷有老人至。泣泪曰。自非大士之力。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厚德。即穴岩下为泉曰。他日众多无水。何以成丛林。此泉所以延师也。泉今为湖。在半山。号龙湖。邦人闻其事。富者施财。贫者施力。翕然而成楼观。游僧至如归。湖之侧有神。极灵祸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时以牲飨祭。闻杖策至庙。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梦神告语曰。闻禅师为我受戒。我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自是神显异迹。护持此山。闻将化。令击钟集众。跏趺而坐。说偈。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于是敛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史不书名。但书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传不书。闻受业受具所。读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疑石霜亦其落发师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