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鉴(咦庵 )
释皎渊(本月 大理段氏国公 )
释戒香( 林 )
释景晕(了庵 )
释净圭(借庵 )
释居静(愚丘 杨 )
释居昱( 昱法华 )
释觉(佛照 )
释觉阿上人( 滕 )
释觉海( 钟 )
释觉秀( 陈 )
释觉真(半颠 )
释可宣(石桥 许 )
释可真(别称 真点胸 )
释矿师(圣僧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鉴,号咦庵,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住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七世,万年心闻昙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皎渊,字本月,亦高氏子,袭大理段氏国公,而嗣法普济者也。尝问济云:“如何免得生死?”济曰:“谁将生来?”渊拟议,济以扇击几有声,遂悟。及住水目弘化,后进朝野尊仰。寂示偈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掷笔而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戒香,俗姓林,兴化(今福建仙游东北)人。居台州真如寺。为南岳下十三世,保宁玑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晕,号了庵。住潭州大沩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净圭,号借庵(《洞霄诗集》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静,号愚丘,俗姓杨,成都(今属四川)人。少依白马寺出家,复师事南堂禅师。住东岩寺,终潼川护圣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居静,乾道间住嘉州夹江(今四川夹江)毗卢禅院。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居静号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尔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秖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老子未放尔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居静,字愚丘,成都杨氏子也。年十四,依白马寺安慧出家。闻南堂禅师道望,往谒。堂举香严“枯木里龙吟”话诘之,静于言下大悟。一日,堂问曰:“莫守寒岩异草青,坐却白云宗不妙。汝作么生?”静曰:“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堂矍然曰:“这小厮儿。”静珍重便行。后出世住东岩,尝谓众曰:“参学至要,不出先南堂道最初句及末后句,透得过者一生事毕,傥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各印證自心,还得稳当也未。第一,须信有教外别传。第二,知有教外别传。第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第四,须见性如观掌中之物,了了分明,一一田地隐密。第五,须具择法眼。第六,须要行鸟道玄路。第七,须文武兼济。第八,须摧邪显正。第九,须大机大用。第十,须向异类中行。凡欲绍隆法种,须尽此纲要,方坐得这曲录床子,受天下人礼拜,敢与佛祖为师。若不到恁么田地,秪向虚头,他时阎老子未放你在。”又偈曰:“十门纲要掌中施,会得来时自有为。作者不须排位次,大都首尾是根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居昱,俗姓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学诗于林逋。童稚时即礼僧愿舍,诵《法华经》,七日而周,号昱法华。夏竦表为沙弥(《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号佛照。住岳州君山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阿上人,俗姓滕,日本国人。年十四得度受具,习大小乘有声。年二十九,属商者自华回,言禅宗之盛,遂奋然拉法弟金庆渡海,拜灵隐佛海禅师。次年秋,辞游金陵,抵长芦江岸,闻鼓声忽大悟,返灵隐,作五偈述所见,辞佛海东归,住睿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海,俗姓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住东京相国寺慧林院,称若冲觉海禅师。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怀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觉秀,姓陈氏,曹田人也。依政洪寺剃度,参慧公,看《十不二门》至“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三千宛然。”忽焉大悟。尝以布袋盛经律卷,往来浙闽诸山。或问此中,所盛何物。秀曰:“十界十如,权实之法,都在里许。”或自诵,或示人。人问其故,秀曰:“为汝植菩提种。”以是人皆呼为“秀布袋”。后开法京师,十坐道场。洪觉范一见推服,赠以诗云:“梦泽于菟三日视,丹山雏凤九苞文。还乡妙曲谁能听,一笛清风两岸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真,号半颠,东莞(今属广东)人。与赵必𤩪为友。事见《宋东莞遗民录》卷上。
全粤诗·卷四九
释觉真,号半颠。东莞人。赵必𤩪之友。事见清陈伯陶《宋东莞遗民录》卷上。诗一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可宣。汉州人也。壮为僧。即出峡依琅琊觉公。一语忽投。群疑顿息。琅琊可之。未几。令分座。净空居士郭功甫。过门问道与厚。及师领归宗时。功甫任南昌尉。俄南康守。恚师不为礼。以事临之。师作书寄功甫云。某世缘尚有六年未尽。今无奈逼抑何。欲托生君家。望君相照。乃化去。功甫。得书惊喜盈怀。中夜其妻梦间。见师入其寝。失声曰。此不是和尚来处。功甫撼而问之。妻答所见。呼灯取书示之。遂娠。及生乃名宣老。期年记问如昔。逮三岁。白云端和尚过其家。功甫唤出相见。望见便呼师侄。端云。与和尚相别几年。屈指云四年也。端云。在何处相别。云白莲庄。端云。以何为验。曰。爷爷妈妈。明日请和尚斋。适门外推车声。端云。门外何声。乃作推车势。端曰。过后如何。曰平地一条沟。果六周。无疾而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可宣,字石桥。姓许氏,嘉定人也。为橘州昙公之弟,道行卓见,海内钦企。元宁宗雅闻其名,赐号“佛日”。嘉定丁亥,丞相鲁国公请居径山,宣谓学人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乃创室百间。又自裒其囊,合缗市田千亩,接待于双溪之上。宁宗嘉其意,御书“化城寺”额,锡之眉山,杨汝明有记。及示寂,建塔化城。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参慈明后。天下无可意者。善侍者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砾。置盘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汝亲见慈明师拟对。善叱曰。停思停机。情识未透。师愧悚。还石霜。慈明见来叱曰。本色行脚人。有甚急。夏未了。蚤至此。师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喝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示。明曰。汝问我。师理前话问之。明震声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可真。福州人也。参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点胸。诸方目为真点胸。喜谈说。英气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銮。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瓦砾一片。置盘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转语。许尔亲见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识情未透。何曾梦见在。真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之诃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已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对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如此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不敢仰视。泪交颐。久之。进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机辩迅捷。丛林惮之。出世住翠岩。常拈鲁祖面壁因缘问学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断千山与万山。劝人除却是非难。池阳近日无消息。果中当年不自观。尝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宁宽师兄坐头南褊。头在其中。可真把梢。去东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长老政公。亦慈明之嗣。性善讲说。从之者多尚义学。真。一日见政。则以手抠其衣。露两胫缓步而过。政怪问之。真曰。前廊后架。皆是葛藤。恐绊倒耳。政为大笑。乃曰。真兄尔我同参。何得见人便骂我。真熟视曰。我岂骂汝。吾畜一喙准备。骂佛骂祖。汝何预哉。其刚劲不可屈如此。将入灭。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真呵之曰。汝犹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命烧香。烟起而化。善公还七闽。慈明有秤锤落井之谶。自凤林迁资福。则碌碌无闻焉。以故言句罕传于世。惜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福州海坛县。戍卒之子。出家居楞伽院。八岁即嗜野菜。凡经锄𣃁。皆以为杀伤物命。每见庖治毛鳞则投沙灰其中。使不可食。及薙落。顶有香气。如爇沈檀。谓人曰。开元寺塔。我于隋朝所造者。其说往事。殊有徵验可信。时号圣僧侍御史皇甫政为郡留后。请就府供养。以一素锤子。杂百肉锤子。以进。矿独取素者馀尽挥去。政惊叹。年十三卒。盖亦其自所记云。
神僧传·卷第九
矿师者。海坛戍卒之子。自七八岁不喜鱼肉甘嗜野菜。每见家厨烹燀(音阐)毛鳞。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贵其不食。自言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便请出家。因披法服。顶有香气如爇沈檀。时号为圣僧。侍御史皇甫政请入府署。因作肉锤子百数。惟一是素者。盘器交杂悉陈于前。意验之凡圣耳。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馀者手拂而作。皇甫部曲一皆惊叹。自言寿止十三当定归灭至是果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