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义民(義民)  拼音:yì mín
崇尚信义的人。《书经。多方》:「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漢語大詞典》:无陂(無陂)
没有邪曲。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陂,不正。”
不倾仄。文选·左思〈魏都赋〉:“筑曾宫以迴匝,此冈隒而无陂。” 张载 注:“陂,倾也。”
《漢語大詞典》:邪论(邪論)
谬说,邪曲之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青蝇不能秽垂棘,邪论不能惑 孔 墨 。”
分類:邪曲
《漢語大詞典》:众枉(衆枉)
群小;许多邪曲小人。《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 王逸 注:“枉,邪也。”《淮南子·诠言训》:“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 颜师古 注:“不为众曲而自屈也。”
《漢語大詞典》:回辟
邪曲不正。《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汉书·王商传》:“ 商 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詔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 颜师古 注:“回,衺也。辟读曰僻。”
分類:邪曲
《漢語大詞典》:邪挠(邪撓)
邪曲,心术不正。吕氏春秋·知度:“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 高诱 注:“挠,曲。”
《漢語大詞典》:隐栝(隱栝)
亦作“ 隐括 ”。
(1).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 奚仲 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 集解:“ 张榜 本、 赵 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郭沫若 《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
(2).引申为标准、规范。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议表》:“撰《律疏》三十卷,笔削已了,实三典之隐括,信百代之準绳。”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虽中庸史官,皆可勉副绳墨,粗就隐括。”
(3).矫正,修正。后汉书·邓训传:“ 训 考量隐括。” 李贤 注引《孙卿子》:“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徐彦 疏:“解云,隐谓隐审,括为检括,绳墨犹规矩也。”
(4).审度;查核。后汉书·邓训传:“ 建初 三年,拜 训 謁者,使监领其事。 训 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李贤 注:“隐审量括之也。”梁书·武帝纪上:“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依旧立簿,使冠履无爽,各实不违。”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阁下宜勉数日之劳,躬往隐括而发之,裁其价以予民。”
(5).概括。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説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评〈离骚〉底作者》:“但《离骚》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
《漢語大詞典》:绳枉(繩枉)
惩处邪曲之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以 邈 为 凉州 刺史……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分類:惩处邪曲
《漢語大詞典》:私悖
邪曲而违反正道。《魏书·释老志》:“皆初假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姦誑,用逞私悖。”
《漢語大詞典》:倚邪
(1).奇邪,邪曲。指行为不正的人。管子·版法:“植固而不动,倚邪乃恐。”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一:“倚邪,即《周官》之奇衺,言法立而不动,则奇邪之人皆恐也。”
(2).谓依托邪僻之事。《淮南子·人间训》:“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於公,倚邪於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
《國語辭典》:无偏无陂(無偏無陂)  拼音:wú piān wú pí
不偏袒、不邪曲,正直公正。《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分類:偏向邪曲
《漢語大詞典》:谄施(諂施)
谄谀邪曲。韩非子·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姦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諂施顺意,从欲危世者近。” 陈奇猷 集释引 刘师培 曰:“案施当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