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妖淫
(1).淫靡。多指乐声。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雅》《颂》之诗之讲,而妖淫之曲是寻。” 宋 周敦颐 《周子通书·乐上》:“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
(2).怪诞邪僻。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妖淫諛佞譸张之説,无所出於其中。” 唐 柳宗元 《贞符》:“后之妖淫嚚昏好怪之徒,乃始陈大电、大虹、玄鸟、巨跡、白狼、白鱼、流火之乌以为符。”
(3).轻狂放浪。《平山冷燕》第二回:“举止幽闲,宛如一寒素书生,闺阁脂粉妖淫之态,一切洗尽。”
《漢語大詞典》:奇侅
(1).奇异,非常。说文·人部:“侅,奇侅,非常也。” 段玉裁 注:“奇侅与今云‘奇骇’音义皆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就中唯一僧,年约三十餘,形貌奇侅。”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己虽正,人以为奇侅, 騶子 、 南公 虽僻违,人顾谓之眇道。”
(2).指邪僻不规的行为。 明 归有光 《松江新建行省颂》:“孰是番鬼,敢作奇侅?”
《國語辭典》:邪行  拼音:xié xìng
不正当的行为。《管子。权修》:「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
《國語辭典》:邪行  拼音:xié xing
古怪。如:「他这话问得有点儿邪行。」
《國語辭典》:僻事  拼音:pì shì
1.不正当的事。汉。荀悦《申鉴。杂言上》:「是故僻志萌则僻事作,僻事作则正塞。」
2.冷僻不常见不常闻的典故。如:「此人做文章喜用僻事。」
《漢語大詞典》:释回(釋回)
谓去除邪僻。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故处心积虑,博蹇之道,表于朝端;弼违释回,朴忠之诚,沃于帝念。”参见“ 释回增美 ”。
分類:去除邪僻
《漢語大詞典》:释回增美(釋回增美)
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 郑玄 注:“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后以“释回增美”谓去除邪僻,增加美善。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承五十叶平等之绪风,虽 东胡 入主,犹不能恣情滑乱,而反除 江 左世奴之制,为之释回增美,是 震旦 所以卓絶矣。”
《漢語大詞典》:庸邪
指庸俗邪僻之人。新唐书·元稹传:“目不閲淫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
分類:庸俗邪僻
《漢語大詞典》:行僻
亦作“ 行辟 ”。 行为邪僻。晏子春秋·谏上十四:“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二曰行辟而坚。”管子·正世:“夫民躁而行僻,则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夫王者之诛有五……三曰行辟而坚。”
分類:邪僻
《漢語大詞典》:曲辞(曲辭)
(1).亦作“ 曲词 ”。邪僻之词;阿谀之词。后汉书·袁谭传:“何意凶臣 郭图 ,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
(2).含义隐微之词。后汉书·方术传序:“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
(3).谓隐微其词。 唐 元结 《恶曲》:“吾辈三十年,未尝曲辞以达意。”
《漢語大詞典》:偏诐(偏詖)
邪僻不正。南史·齐桂阳王铄传:“﹝ 萧鑠 ﹞性理偏詖,遇其赏兴,则诗酒连日,情有所废,则兄弟不通。” 宋 陆游 《跋蔡忠怀送将归赋》:“能力学进德,不为偏詖,则承家报国,皆在其中矣。”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误用其偏詖蒐琐之学术,足以杀天下。”
《漢語大詞典》:僻王
邪僻不正的国君。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 、 商 、 周 、 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分類:邪僻国君
《漢語大詞典》:险侧(險側)
(1).险恶邪僻。 明 李贽 《与曾中野书》:“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群公劝我者不曾於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为好合,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
(2).谓用语用韵险怪冷僻。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盖二子之诗,其流婉大略相似,而 牧 多险侧, 建 多工丽。”
(3).偏颇,偏激。朱子语类卷一三七:“见其著述大率多类麻衣文体,其言险侧轻佻,不合道理。”
《漢語大詞典》:流辟
亦作“ 流僻 ”。
(1).放荡邪僻。礼记·乐记:“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隋书·高祖纪下》:“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
(2).犹流放。国语·周语中:“余一人其流辟旅於裔土,何辞之有与?”
《漢語大詞典》:阿倚
谄谀邪僻。宋史·鞠咏传:“时 王钦若 復相, 咏 嫉 钦若 阿倚,数睥睨其短, 钦若 心忌之。”
分類:谄谀邪僻
《漢語大詞典》:奸违(姦違)
犹奸回。奸恶邪僻的人。后汉书·应奉传:“纠举姦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参见“ 姦回 ”。
分類:奸恶邪僻
《漢語大詞典》:奸回(姦回)
亦作“姧回”。亦作“奸回”。
(1).奸恶邪僻。左传·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观 孔光 之奏 董贤 ,则实其奸回; 路粹 之奏 孔融 ,则诬其衅恶。”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 裴延龄 以姦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姧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明史·吕大器传:“ 士英 、 大鋮 ,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2).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书·泰誓下:“崇信姦回,放黜师保。” 孔 传:“回,邪也。姦邪之人,反尊信之。” 唐 王勃 《三国论》:“ 汉 自 顺 桓 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若使臣言出於矫伪,当正典刑,以警姦回。”
《漢語大詞典》:僻诡(僻詭)
邪僻诡诈。 明 陈子龙 《储将才议》:“最僻诡不可用者,我借事诛之。”
分類:邪僻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