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2,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邦哲
邦佐
三邦
邦桢
邦统
宗邦
和邦
化邦
邦纪
邦守
张邦昌
祖邦
邦牧
上邦
州邦
《漢語大詞典》:邦哲
国家的贤哲。 宋 欧阳修 《除文彦博易镇判大名府制》:“眷言邦哲,实简予衷。”
分類:国家贤哲
《漢語大詞典》:邦佐
指郡丞。州郡的副职长官。南齐书·良政传·裴昭明:“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 鸿都 之事仰累清风。”
《漢語大詞典》:三邦
(1).三国。指 三苗 。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惟箘、簵、楛,三邦厎贡厥名。” 孔 传:“三物皆出 云梦 之泽,近泽三国常致贡之。”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荆州三邦:“三邦即 三苗 也…… 荆州 之苗,在 唐虞 时三种最著,为三邦也。”
(2).指 云梦 附近地域,为今 长江 中游一带。 金 赵秉文 《谒北岳》诗:“九庙龙盘接,三邦蛇势吞。”参见“ 三苗 ”。
《國語辭典》:三苗  拼音:sān miáo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参见「苗族」条。
《漢語大詞典》:邦桢(邦楨)
国家的支柱。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昨闻詔书下, 权公 作邦楨。” 明 陈子龙 《送同年赵太史谪闽中》诗之二:“勗哉保令仪,邦楨仰遗直。”
分類:国家支柱
《漢語大詞典》:邦统(邦統)
国家的纲纪。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
分類:国家纲纪
《漢語大詞典》:宗邦
(1).国都。亦引申指国家。 汉 焦赣 《易林·遯之既济》:“出门东行,日利时良,步骑与駟,经歷宗邦。”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明季流寇起衅於妇人:“馹递一裁,倚馹递为生者无从得食,相率为盗, 闯 贼得以招集之。流毒宗邦,覆灭宗社。”
(2).父母之邦,祖国。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试观南洋 英 属诸埠,其筑路之资大半为华商集股,利之所在,人共趋之。华商何厚於 英 属而薄於宗邦?”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而景教子弟,復多出入於 日斯巴尼亚 之学校,取 亚剌伯 科学而传诸宗邦,景教国之学术,为之一振。”
(3).为世界所尊仰的文明古国。 清 王韬 《弢园文录·原学》:“ 中国 ,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 中国 而流传及外。”
《骈字类编》:和邦
唐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金门有遗世,鼎实恣和邦。
《骈字类编》:化邦
易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
《漢語大詞典》:邦纪(邦紀)
国家大法。《宋史·乐志九》:“赫赫 英皇 ,总提邦纪。”
分類:国家大法
《漢語大詞典》:邦守
地方长官。 唐 袁高 《茶山诗》:“顾省忝邦守,又惭復因循。”
《国语辞典》:张邦昌(张邦昌)  拼音:zhāng bāng chāng
人名。(西元前1081~1127)宋代东光人。官至太宰相。靖康时金人陷汴京,执二帝北去,立邦昌为楚帝,后为高宗赐死。
《漢語大詞典》:祖邦
祖国。 李大钊 《青春》:“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分類:祖国
《漢語大詞典》:邦牧
州长,刺史。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邦牧今坐啸,羣贤趋纪纲。” 唐 李嘉祐 《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诗:“丞相过邦牧,清絃送羽觴。”
分類:州长刺史
《國語辭典》:上邦  拼音:shàng bāng
近王都之国。《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西游记》第一六回:「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
分類:上国
《國語辭典》:上国(上國)  拼音:shàng guó
1.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
2.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三国魏。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传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国,十有馀年,虽奉三年一贡,然迭遣使臣,疲于往来,未尝一日休息。」
3.京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4.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韵府拾遗 江韵》:州邦
魏书世祖纪诏访诸有司咸称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