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巡守  拼音:xún shǒu
旧称天子巡行诸国。《书经。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也作「巡狩」。
《漢語大詞典》:守邦
守卫邦国。国语·周语上:“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 韦昭 注:“元,善也。后,君也。戴,奉也。邦,国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礼。” 宋 欧阳修 《谢赐庆历七年历日表》:“凡尔守邦之吏,皆蒙颁历之恩,匪以为私,盖遵彝典。”
分類:守卫邦国
《漢語大詞典》:六服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國語辭典》:绝国(絕國)  拼音:jué guó
1.僻远隔绝的国家。《淮南子。修务》:「绝国殊俗、僻远幽閒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文选。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2.没有后代的封国。《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氏侯者凡三人,皆绝国。」
《國語辭典》:复国(復國)  拼音:fù guó
恢复衰亡的国家。如:「亡国的少康,不断的惕励自己,最后终于雪耻复国,复兴了夏朝。」
《漢語大詞典》:邦治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孔 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周礼·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郑玄 注:“邦治,王所以治邦国也……故《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
(3).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种图饰。即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种图案。见《书经。益稷》唐。孔颖达。正义。
2.泛指多种图案。明。瞿佑《剪灯新话。卷四。鉴湖夜泛记》:「戴翠凤步摇之冠,蹑琼纹九章之履。」
3.《九章算术》的简称。参见「九章算术」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4.九章律的简称。参见「九章律」条。汉。王充《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5.楚辞篇名。王逸以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国,忧心罔极所作。分〈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
《漢語大詞典》:方侯
古指邦国之君。亦借指地方长官。 汉 扬雄 《司空箴》:“纲以羣牧,缀以方侯。”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古之方侯获其厚禄,养敢死之士,以备寇患。” 元 范梈 《赠方永叔往教重庆路》:“方侯天机深,大雅託遗音。”
分類:邦国长官
《漢語大詞典》:外邦
(1).指地方州郡。 宋 曾巩 《襄州谢到任表》:“备名儒馆,十有三年,然而三易外邦,五回星岁。”
(2).古代诸侯国称本国以外的邦国,或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四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所在地下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外邦之奇货也。见 郭璞 穆天子传注。”按,穆天子传卷二“黄金之鹿,白银之麕” 郭璞 注:“今所在地中得玉肫金狗之类,此皆古者以赂夷狄之奇货也。”
(3).指外国。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国家气运所关、所虑,一蹶不振,从此为外邦所轻。”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为着一个异种外邦的女人,就连家庭也不顾了,亏得你平常还那样孝顺。”
《漢語大詞典》:匡人
(1). 周 代官名。职掌巡行邦国,宣告法令和纠察邦治之官。《周礼·夏官·匡人》:“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2). 春秋 卫国 匡 地的人。 孔子 周游列国,途经 匡 地。因 匡 人曾受 鲁国 阳货 的杀掳,而 孔子 的相貌又象 阳货 ,故遭到 匡 人的围攻。论语·子罕:“子畏於 匡 ,曰:‘……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 人其如予何?’”晋书·孔群传:“ 羣 非 孔子 ,厄同 匡 人。”红楼梦第五六回:“ 湘云 道:‘怎么 匡 人看见 孔子 ,只当是 阳货 呢?’”
《國語辭典》:艾服  拼音:ài fú
1.年五十则可做官从政。语本《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后指五十岁。北周。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及年踰艾服,任隆台衮。」
2.任事、服劳。《晋书。卷三三。郑冲传》:「艾服王事,六十馀载。」
3.古时罪犯的刑服。南朝梁。任昉〈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启〉:「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漢語大詞典》:遐邦
远方的邦国。《晋书·挚虞传》:“天难既降,时惟鞠凶。龙战兽争,分裂遐邦。 备 僭 岷 蜀 , 度 逆海东。 权 乃缘间,割据三江。” 宋 赵明诚 《〈金石录〉序》:“上自 三代 ,下及 隋 唐 五季,内自京师,达於四地遐邦絶域夷狄。”
分類:远方邦国
《漢語大詞典》:大宗伯
周 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明 清 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宗伯执持:“时 高南宇 仪 为大宗伯,力持不可。”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徐乾学 ﹞闻之,急问公( 韩菼 )姓氏……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闈乡榜, 康熙 癸丑会、状连捷,官至大宗伯。”
《國語辭典》:君子国(君子國)  拼音:jūn zǐ guó
1.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
2.国名。唐时新罗国的自称。参见「新罗」条。
3.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为廉锦枫取珠以报唐敖救命之恩的故事。参见「廉锦枫」条。
《漢語大詞典》:巡岳(巡嶽)
亦作“ 巡岳 ”。 谓天子巡守邦国至四方之岳而封禅。 南朝 梁 江淹 《遣大使巡诏》:“昔明王驭世,巡岳采政;睿后司朝,观俗调化。”拾遗记·前汉上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至於 武帝 ,世载愈光,省方巡岳,标元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