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3,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故邑
邑官
旁邑
边邑
通邑
国邑
邑邑
增邑
家邑
邑庠
五邑
七邑
邑侯
奉邑
高邑
《漢語大詞典》:故邑
(1).原来的封邑。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召 孟尝 君而復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2).故乡所在的都邑。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齐王 信 家在 楚 ,此其意欲復得故邑。”
《漢語大詞典》:邑官
邑丞。旧唐书·窦怀贞传:“ 怀贞 伏事公主,同於邑官也。”参见“ 邑丞 ”。
《漢語大詞典》:邑丞
(1).县丞。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 王 ( 王方 )则官终於郡吏, 杨 ( 杨亨 )则官止於邑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漢語大詞典》:旁邑
邻近的城邑。左传·昭公十年:“公与 桓子 莒 之旁邑,辞。 穆孟姬 为之请 高唐 , 陈氏 始大。”史记·孝武本纪:“ 济北王 以为天子且封禪,乃上书献 泰山 及其旁邑。”宋史·佞幸传·朱缅:“﹝ 朱冲 ﹞去之旁邑乞贷,遇异人,得金及方书归。”
分類:邻近城邑
《漢語大詞典》:边邑(邊邑)
犹边城。泛指边境地区。礼记·玉藻:“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史记·伍子胥列传:“ 楚平王 以其边邑 钟离 与 吴 边邑 卑梁氏 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强僭之国,皆接以恩礼,商贾往来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为之置市边邑,使两利。”
《漢語大詞典》:通邑
交通便利的城市。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诗:“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漢語大詞典》:国邑(國邑)
(1).国都。管子·八观:“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2).城邑。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夜退以明简。”
(3). 汉 代诸侯的封地。汉书·马宫传:“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復望闕廷,无心復居官府,无宜復食国邑。”后汉书·刘盆子传:“ 崇 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乃遂亡归其营。”
《國語辭典》:邑邑  拼音:yì yì
1.忧愁不乐的样子。《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不获待坐,良增邑邑。」《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即日归太原,邑邑成疾,不食而卒。」
2.微弱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张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
《骈字类编》:增邑(增邑)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三年:夏四月,大司马吴汉自蜀还京师,于是大飨将士,班劳策勋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
《國語辭典》:家邑  拼音:jiā yì
古时大夫的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國語辭典》:邑庠  拼音:yì xiáng
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一。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祇谒先圣于邑庠。」
分類:称县县学
《骈字类编》:五邑
左传:公孙彊言霸说于曹伯,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䢴。,又见两马下。
孔平仲送朱君贶德安宰,罢任还诗:寻阳五邑谁善政,历陵令尹朱为姓。
《骈字类编》:七邑
左传见九县下。又宋桓魋之宠害于公,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未及魋,先谋公,请以鞍易薄。公曰:不可。薄,宗邑也。乃益鞍七邑,而请享公焉。以日中为期,家备尽往。 刘孝绰荅湘东王书见二邦下。曹大家东征赋: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
《國語辭典》:邑侯  拼音:yì hóu
旧时对县令的尊称。因其主理一邑,故称为「邑侯」,如古代的诸侯。也称为「邑宰」。
分類:县令
《漢語大詞典》:奉邑
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奉,通“ 俸 ”。史记·孟尝君列传:“ 文 奉邑少,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汉书·沟洫志:“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其奉邑食 鄃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权 拜 瑜 偏将军,领 南郡 太守。以 下雋 、 汉昌 、 刘阳 、 州陵 为奉邑。”
《骈字类编》:高邑(高邑)
后汉书郡国志:常山国:县高邑,故鄗,光武更名。 班固东都赋:立号高邑,建都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