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邑屋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
(2).引申指乡里。《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属国 李侯 ,发迹邑屋,声冠方嵎。”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返臣之邑屋。”《汉书·游侠传·郭解》:“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颜师古 注:“邑屋,犹今人言村舍、巷舍也。” 晋 陶潜 《还旧居》诗:“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旧唐书·李吉甫传》:“臣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昔 汉 章帝 时,欲为 光武 原陵 、 明帝 显节陵 各起邑屋, 东平王 苍 上疏言其不可。”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宋 王安石 《九鼎》诗:“ 始皇 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姦窥邑屋。”
(2).引申指乡里。《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属国 李侯 ,发迹邑屋,声冠方嵎。”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返臣之邑屋。”《汉书·游侠传·郭解》:“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颜师古 注:“邑屋,犹今人言村舍、巷舍也。” 晋 陶潜 《还旧居》诗:“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旧唐书·李吉甫传》:“臣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昔 汉 章帝 时,欲为 光武 原陵 、 明帝 显节陵 各起邑屋, 东平王 苍 上疏言其不可。”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宋 王安石 《九鼎》诗:“ 始皇 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姦窥邑屋。”
《骈字类编》:昌邑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㥯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晋书地理志:高平国统县昌邑。
《骈字类编》:四邑
诗:维禹甸之。疏见一匹下。周礼小司徒见一都下。 左传: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注:四邑,随、绞、州、郧也,邑亦国也。
《骈字类编》:六邑
左传见三邑下。又宋向魋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魋者有赏魋也逃归,遂取宋师于岩,获成欢、郜延。以六邑为虚。
《骈字类编》:外邑
唐 曹松 赠南陵李主簿 外邑官同隐,宁劳短吏趋。
《漢語大詞典》:林邑
南海 古国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公元192年(一说137年)建国。 中国 史籍初称之为 林邑 , 唐 至德 以后改称 环王 。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 占城 。自 五代 以后, 中国 正史和《诸蕃志》、《岛夷志略》、《瀛涯胜览》等书均有记述。十七世纪末亡于 广南 阮氏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 林邑国 本 汉 时 象林县 ,则 马援 铸柱之处也,去 南海 三千里。”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海外杂国,若 躭浮罗 、 流求 、 毛人 、 夷亶 之州, 林邑 、 扶南 、 真腊 、 于陀利 之属,东南际天地以万数。” 朱熹 注:“ 林邑 ,一曰 环王 ,在 交州 南,海行三千里。” 清 赵翼 《铜鼓歌》:“ 南海 庙曾见铜鼓,献自 林邑 番王府。”
《漢語大詞典》:陵邑
(1). 汉 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选·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李善 注:“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 元帝 始不迁人陪陵。自 元 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选·颜延之〈拜陵庙〉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景帝 作 寿陵 ,起邑。” 明 唐顺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其友人 武进 唐某 送而谓之曰:‘ 柯君 知斯职之不易乎!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附循而芟薙之。’”
(2).山丘和城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四瀆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
(2).山丘和城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四瀆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