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避走
躲避
避藏
避虏
避岁
雪避
三避
避所
避乖
遁避
避李
避命
避寝
避趋
避雀
《漢語大詞典》:避走
(1).因回避而走开。晏子春秋·外篇上一:“ 晏子 避走,立乎门外。公令人粪洒改席,召 晏子 ,衣冠以迎。”
(2).因避害而逃跑。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婢惊怖返走,人狗亦随婢后,至家庭中,举家避走。”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 智伯 攻围甚急,某避走 晋阳 。” 清 赵绍祖 《宿田家书所见》诗:“老翁急避走,入门肆督促。”
《國語辭典》:躲避  拼音:duǒ bì
隐藏逃避。《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文明小史》第三回:「愈想此事,愈觉不妙,忙与家人计议,关了前门,取了些盘缠,自己想从后门逃走,往别处躲避一回。」
《漢語大詞典》:避藏
躲藏;躲避。 汉 焦赣 《易林·否之困》:“白日扬光,雷车避藏。”宋史·兵志七:“行旅市人下逮奴隶,皆避藏恐惧,事骇见闻。” 清 李调元 《八月中秋同人宴集云谷借树轩》诗:“二十八宿惊避藏,不敢报天听其狂。”
《漢語大詞典》:避虏(避虜)
犹避寇。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初,避虏入 潁阳 ,凡先世奇玩悉弃之,独负枕以行,虏势逼,亦弃於山谷中。” 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 靖康 初,九祖 秀秀 避虏其中,时大雪新霽,四望林壑,如在玉山璚苑中。”
《漢語大詞典》:避岁(避歲)
(1).古人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相应而行,兴建土木要避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一:“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自注:“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 明 杨基 《感怀》诗:“鹊巢知避岁,终为鳩所居。”
(2).旧时迷信,谓新年所属地支与某人生肖冲克,过年时某人应离家避居,否则会遭灾祸。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书》之八:“暂投 永怀寺 避岁,灯前后可入城也。”按,灯指灯节,即元宵节。
《骈字类编》:雪避
杜甫柑园诗见云羞下。
《漢語大詞典》:三避
犹三黜。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事躓两如直,心愜三避贤。” 李善 注:“史记曰: 孙叔敖 相 楚 ,三去相而不悔,知其非己罪也。三避,三黜也。”
《漢語大詞典》:避所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清 张岱 《快园道古·戏谑》:“ 安 给事 磐 , 四川 人,初度避生,同僚寻至避所。”
《國語辭典》:避乖  拼音:bì guāi
躲离灾害或是非。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若说俺朝野公卿,无一个将相之才,因此上万乘君向西蜀避乖,谁曾见这一场兴衰?」元。徐再思〈殿前欢。老苍龙〉曲:「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分類:避难
《漢語大詞典》:遁避
犹逃避。初学记卷十七引 邹閎甫 《广州先贤传》:“﹝ 罗威 ﹞令召署门下吏,不就,将母遁避,隐居 增城县 界。” 唐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诗之三:“麾驱非吾任,遁避亦无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诗文照映,使山水神情,无所遁避其间,真是合作。” 钱钟书 《管锥编·〈楚辞〉 洪兴祖 补注·〈离骚经〉章句序》:“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非因‘别’生‘愁’。”
分類:逃避
《漢語大詞典》:避李
旧唐书·李泌传:“﹝ 泌 ﹞权逾宰相……寻为中书令 崔圆 、倖臣 李辅国 害其能,将有不利於 泌 。 泌 惧,乞游 衡山 ,优詔许之。”后用作良臣避害之典。 清 王夫之 《南岳赋》:“ 鄴侯 避 李 而挂冠, 致堂 却 檜 而躡屩。”
分類:避害
《漢語大詞典》:避命
犹逃命。魏书·广阳王深传:“获罪有司,避命山泽。”
分類:逃命
《漢語大詞典》:避寝(避寢)
谓避正寝。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文公 ( 晋文公 )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朞年。”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貽忧。”参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避趋(避趨)
离开与接近;避退与向前。 明 海瑞 《赠参戎以吾晏公改西海序》:“又不晓於 司马 、 孙 、 吴 虚实避趋之法。”
《分类字锦》:避雀
刘孝绰 咏素蝶诗 随风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