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瓜防李
见“ 避李嫌瓜 ”。
《漢語大詞典》:避李嫌瓜
三国 魏 曹植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以“避李嫌瓜”表示避免嫌疑。 清 杨潮观 《信陵君义葬金钗》:“他正气邪难犯,咱贞魂死不差。还只为守宫闈,避李嫌瓜。”亦作“ 避瓜防李 ”。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终朝相对如宾。”
分類:嫌疑避免
《漢語大詞典》:避乖龙(避乖龍)
(1).乖龙,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苦于行雨而到处藏避,故俗称“避乖龙”。太平广记卷四二五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郭彦郎:“世言乖龙苦於行雨,而多窜匿,为雷神捕之。”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到这戌字上呵水成形,火长生,避乖龙大小运今年併。”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多谢你老禪师倒赔了纸墨,不想那避乖龙肯分的去碑上起,可早霹靂做粉零麻碎。”
(2).借指避开。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三折:“这一个鎗去疾,那一个鞭下的猛,半空中起了一个避乖龙。”
《漢語大詞典》:避捍
躲避和防御。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弘氏:“ 少卿 端坐,便见 弘 来,初犹避捍,后乃款服,但言乞恩,呕血而死。”
分類:躲避防御
《韵府拾遗 庚韵》:避衡
越绝书: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
《漢語大詞典》:避毁就誉(避毁就譽)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墨子·耕柱:“且 翟 ( 墨翟 )闻之:‘为义非避毁就举。’去之苟道,受枉何伤?”
《國語辭典》:避祸就福(避禍就福)  拼音:bì huò jiù fú
避开灾祸,趋向福运。《商君书。定分》:「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五。受生天魂法》:「或示形象,倚托物类,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恶,了然知之,避祸就福,所向谐也。」
《韵府拾遗 有韵》:避丑(避丑)
文子: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
《漢語大詞典》:避祸求福(避禍求福)
见“ 避祸就福 ”。
《國語辭典》:避祸就福(避禍就福)  拼音:bì huò jiù fú
避开灾祸,趋向福运。《商君书。定分》:「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五。受生天魂法》:「或示形象,倚托物类,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恶,了然知之,避祸就福,所向谐也。」
《漢語大詞典》:避朝损膳(避朝損膳)
同“ 避殿损膳 ”。 宋 元绛 《赐宰臣王安石已下乞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垂象之变,咎在朕躬,内惟菲凉,敢不祗惧,避朝损膳,钦天之諭。”
《漢語大詞典》:避案
指罪犯作案后逃避追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与 成都 满城里 的 关老三 又通气,常常避案到省,在 满城里 一住就是几个月。”
《漢語大詞典》:避朝变服(避朝變服)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罢朝贺,变服饰,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宋史·食货志上六:“ 仁宗 、 英宗 ,一遇灾变,则避朝变服,损膳彻乐。”
《漢語大詞典》:避迹藏时(避跡藏時)
逃避时世。 唐 贾至 《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嶇险阻,避跡藏时。”
分類:逃避时世
《漢語大詞典》:避迹违心(避迹違心)
违背本意而隐匿。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其为 荆公 与非 荆公 ,亦难逃后世之公,某万不敢避迹违心,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
《漢語大詞典》:避稽
逃避稽查。《唐律·诈伪·盗宝印符节封用》:“即事直及避稽而盗用印者,各杖一百。”
分類:逃避稽查
《漢語大詞典》:避强击惰(避强擊惰)
见“ 避强击弱 ”。
《漢語大詞典》:避强击弱(避强擊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