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5,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避蓼
避禄
避青骢
避衰
避丸
避心
避易
避正寝
避正堂
避暑饮
匿避
旋避
影避
忌避
阿避
《韵府拾遗 屋韵》:避蓼
林应亮诗在约不希腴处葵宁避蓼云尽馥岫微山空桂树馥
《漢語大詞典》:避禄
犹辞官。 三国 魏 嵇康 《六言·老莱妻贤名》:“不愿夫子相 荆 ,相将避禄隐耕。” 宋 张耒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之三:“避禄免危疾,弃铅得黄金。”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避青骢(避青驄)
同“ 避驄马 ”。 清 蓝启肃 《送郭华野总制湖广》诗:“列郡应多投墨綬,当朝谁不避青驄?”
《國語辭典》:避衰  拼音:bì shuāi
躲避灾害。《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资治通鉴。卷七二。魏纪四。明帝太和六年》:「又闻车驾欲幸许昌,二宫上下,皆悉居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
分類:避灾
《漢語大詞典》:避丸
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 不君,厚歛以彫墙;从臺上弹人,而观辟丸也。”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 唐 李峤 《弹》诗:“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难忘。”《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崇臺歌管未停声,血溅朱楼起外兵;莫怪臺前无救者,避丸之后絶人行。”
《漢語大詞典》:避心
佛教语。谓舍弃一切尘念。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避心世物,移映清微,则佛理可明,事皆信矣。” 唐 李百药 《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託跡禪林,避心定水。”
《漢語大詞典》:避易
辟易,退避。 宋 洪迈 《夷坚支戊志·钱氏鼠狼》:“﹝鼠狼﹞奋前迎攫之,猫避易而退,自此不敢復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而贼两战,皆见二 杨 輒避易,尚有旧部曲谊。” 郭沫若 《天地玄黄·我更懂得庄子》:“那是最危险的,你已经在反动势力的面前有点避易了。”
分類:辟易退避
《漢語大詞典》:避正寝(避正寢)
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避正堂
(1).见“ 避正殿 ”。
(2).谓让出正厅。表示恭敬。汉书·曹参传:“闻 胶西 有 盖公 ,善治 黄 老 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 盖公 , 盖公 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 於是避正堂,舍 盖公 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盖公:“ 参 ( 曹参 )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亦省作“ 避堂 ”。 唐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避堂貽后政,扫第发前机。” 宋 范成大 《寄题鹿伯可见一堂》之一:“聊攀铁锁问何似,岂敢避堂邀 盖公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 子房 之师,实维 黄石 ; 曹参 避堂,以舍 盖公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避暑饮(避暑飲)
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大驾都 许 ,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以“避暑饮”指酣饮。 元 龚玊 《郡楼》诗:“聊为避暑饮,更学御风游。”
分類:酣饮
《漢語大詞典》:匿避
隐避,躲避。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 李姥 见帝至,亦匿避;宣至,则体颤不能起,无復向时调寒送煖情态。” 元 戴表元 《缩轩赋》:“子不匿避之,而欲以常盛之名,揭乎必趋之衝。” 元 袁裒 《求志赋》:“挺正色而不阿兮,粤忠讜乎继世。佩太阿之森鋩兮,壬佞嚄唶以匿避。”
分類:隐避躲避
《漢語大詞典》:旋避
犹旋辟。 唐 裴度 《神龟负图出河赋》:“ 冯夷 倚浪以相送,神鱼鼓舞而旋避。”参见“ 旋辟 ”。
《國語辭典》:旋辟  拼音:xuán pì
徊徘进退。唐。柳宗元 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执经书,引仁义,旋辟唯诺。」
《漢語大詞典》:影避
躲避。《元典章·圣政·重民籍》:“诸色人等户各务本业,毋得别投户名影避差徭。”参见“ 影庇 ”。
分類:躲避
《漢語大詞典》:影庇
谓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輒於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磑,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兼有富户,或投名於势要,以求影庇。”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土地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漢語大詞典》:忌避
避开禁忌;顾忌回避。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魏书·高车传:“其俗蹲踞褻黷,无所忌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女渐稔,不甚忌避,輒奔走其前。” 郭沫若 《沸羹集·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笔画太多的字也宜忌避,我感觉着那种字必然附带有一种闷感,如‘蹙’、‘鬱’、‘齷齪’之类。”
《漢語大詞典》:阿避
曲从回避。史记·循吏列传:“ 石奢 者, 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宋 曾巩 《读〈贾谊传〉》:“ 贾生 少年多才,见 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 宋 晁补之 《上苏公书》:“出辞吐气,无所阿避。”
分類:曲从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