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武节(武節)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汉书·武帝纪》:“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北史·隋纪下·炀帝》:“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北河 秉武节,千里捲戎旌。”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 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漢語大詞典》:承前
(1).遵循前者。《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初至承前,未知深浅。” 李善 注:“言每事承前,无所改易也。”
(2).从前。《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承前诸州饥饉,皆待奏报。” 胡三省 注:“承前,犹今言从前也。”
(2).从前。《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承前诸州饥饉,皆待奏报。” 胡三省 注:“承前,犹今言从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