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遗种(遺種)
(1).传种;繁育后代。《国语·越语下》:“又一年,王召 范蠡 而问焉,曰:‘吾与子谋 吴 ,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后汉书·窦融传》:“天下安危未可知, 河西 殷富,带 河 为固, 张掖 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絶 河 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神其速殛之幽,毋尽伤于我黍稷,毋俾遗种于此。”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漢語大詞典》:慭遗(憖遺)
亦作“慗遗”。
(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
(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
(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漢語大詞典》:遗德(遺德)
(1).指前人留下的德泽。《庄子·盗跖》:“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史记·孝文本纪》:“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宋 曾巩 《思轩诗序》:“今六十餘年,而君来世其官,众於是考於州人,以求 水部 之餘恩遗德。”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老年人念 托氏 的遗德,不忍动手。”
(2).谓留下德泽。《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於板筑之下,有隐才於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2).谓留下德泽。《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於板筑之下,有隐才於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漢語大詞典》:遗制(遺製)
亦作“ 遗製 ”。
(1).指前代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或成规。《孔子家语·观周》:“今 孔子 将适 周 ,观先王之遗制。” 唐 白居易 《二王后》诗:“备威仪,助郊祭, 高祖 太宗 之遗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大夫如 白居易 辈,盖有遇此三斋月,杜门谢客,专延緇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减去食羊钱,盖其遗制。” 宋 崔伯易 《感山赋》:“孰察诸刊剥水火之遗製,孰恤乎竖穉曲直之所宜。”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但此遗制若采一夫一妇制的观点则断难说明。”
(2).指前人或死者生前的制作物。《陈书·儒林传·张讥》:“ 讥 幼丧母,有错綵经帕,即母之遗製。”《南史》作“遗制”。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构,而遗製岿然。”
(3).指前代制作物的形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琵琶圆体修劲而小,号曰‘秦汉子’,盖絃鼗之遗製。”《辽史·仪卫志一》:“ 辽国 自 太宗 入 晋 之后,皇帝与南班 汉 官用 汉 服……其 汉 服即 五代 、 晋 之遗制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后世言天文之家,如 洛下閎 、 鲜于 妄人辈,述其遗制,营之度之,而作浑天仪,歷家推步,无越此器。”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官民皆带帽,其簷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二》:“ 唐 《玄怪録》载 岑顺 事,可见当时象棋遗製。”
(4).犹遗诏。《旧唐书·褚遂良传》:“ 神龙 元年, 则天 遗制復 遂良 及 韩瑗 爵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兀欲 宣 德光 遗制曰:‘ 永康王 , 大圣皇帝 之嫡孙, 人皇王 之长子,可於 中京 即皇帝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正月二日,先帝不豫。二月五日,遽宣遗制。”
(5).指前代遗留下来的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汉艺文志》兵书,称《黄帝》、《风后》,不下十餘种,安知非先 秦 遗製,后世易名以为《阴符》乎?”
(1).指前代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或成规。《孔子家语·观周》:“今 孔子 将适 周 ,观先王之遗制。” 唐 白居易 《二王后》诗:“备威仪,助郊祭, 高祖 太宗 之遗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大夫如 白居易 辈,盖有遇此三斋月,杜门谢客,专延緇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减去食羊钱,盖其遗制。” 宋 崔伯易 《感山赋》:“孰察诸刊剥水火之遗製,孰恤乎竖穉曲直之所宜。”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但此遗制若采一夫一妇制的观点则断难说明。”
(2).指前人或死者生前的制作物。《陈书·儒林传·张讥》:“ 讥 幼丧母,有错綵经帕,即母之遗製。”《南史》作“遗制”。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构,而遗製岿然。”
(3).指前代制作物的形式。《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琵琶圆体修劲而小,号曰‘秦汉子’,盖絃鼗之遗製。”《辽史·仪卫志一》:“ 辽国 自 太宗 入 晋 之后,皇帝与南班 汉 官用 汉 服……其 汉 服即 五代 、 晋 之遗制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后世言天文之家,如 洛下閎 、 鲜于 妄人辈,述其遗制,营之度之,而作浑天仪,歷家推步,无越此器。”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官民皆带帽,其簷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二》:“ 唐 《玄怪録》载 岑顺 事,可见当时象棋遗製。”
(4).犹遗诏。《旧唐书·褚遂良传》:“ 神龙 元年, 则天 遗制復 遂良 及 韩瑗 爵位。”《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 兀欲 宣 德光 遗制曰:‘ 永康王 , 大圣皇帝 之嫡孙, 人皇王 之长子,可於 中京 即皇帝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六:“正月二日,先帝不豫。二月五日,遽宣遗制。”
(5).指前代遗留下来的著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汉艺文志》兵书,称《黄帝》、《风后》,不下十餘种,安知非先 秦 遗製,后世易名以为《阴符》乎?”
《漢語大詞典》:遗草(遺草)
亦作“ 遗艸 ”。 犹遗稿。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后十年,其子 安衡 泣捧遗草来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 宋 曾巩 《谒李白墓》诗:“世间遗草三千首,林下荒坟二百年。” 清 方文 《赠山晓师》诗:“公收其遗艸,亟谋寿诸木。” 林纾 《告周辛仲先生文》:“独君之朋友聚则輒悲,语君之不偶则尤悲,明日得君之遗草而治之,循其声怀。”
《漢語大詞典》:遗利(遺利)
(1).未尽其用的利益。《管子·版法解》:“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地无遗者。”《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餘力。” 宋 苏舜钦 《论五事》:“国家富有四海,生齿实緐,山泽之间,举无遗利。”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分业愈多则愈专而愈精,地无遗利,人无重业。”
(2).犹言留下好处。《淮南子·修务训》:“彼非轻身而乐死,务在於前,遗利於后。”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 西门 遗利, 史起 兴叹。”
(3).馀利;剩馀的好处。 宋 张方平 《论国计》:“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復有遗利。” 清 王省山 《吴中吟》:“持筹者何人,搜括无遗利。”
(4).犹拉稀。利,通“ 痢 ”。《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 王世充 僭号,封子 玄恕 为 汉王 ,以 德明 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 德明 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 玄恕 入拜牀垂, 德明 对之遗利,不復开口,遂移病 成皋 。”
(2).犹言留下好处。《淮南子·修务训》:“彼非轻身而乐死,务在於前,遗利於后。”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 西门 遗利, 史起 兴叹。”
(3).馀利;剩馀的好处。 宋 张方平 《论国计》:“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復有遗利。” 清 王省山 《吴中吟》:“持筹者何人,搜括无遗利。”
(4).犹拉稀。利,通“ 痢 ”。《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 王世充 僭号,封子 玄恕 为 汉王 ,以 德明 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 德明 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 玄恕 入拜牀垂, 德明 对之遗利,不復开口,遂移病 成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