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遗荣(遺榮)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漢語大詞典》:遗贤(遺賢)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羈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漢語大詞典》:遗簪(遺簪)
亦作“ 遗簮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漢語大詞典》:阙遗(闕遺)
(1).缺失;疏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 汤 武 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 在假典,顾省闕遗。” 吕延济 注:“言 舜 居重位,常自顾省察,恐政治有所闕遗。”《后汉书·郎顗传》:“如有闕遗,退而自改。”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舒所蓄积,以补缀盛德之有闕遗。” 清 刘大櫆 《姚南青五十寿序》:“士终日尘埃之中,东西驰逐,岂能於国家之闕遗,有毫毛之裨补哉?”
(2).缺少;遗漏。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於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闕遗。”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不合者,虽有高世之名,未尝附合,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作词林之 南 董 ,无俾筝琶之响,糅乎 正始 之音。”
(2).缺少;遗漏。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於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闕遗。”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不合者,虽有高世之名,未尝附合,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作词林之 南 董 ,无俾筝琶之响,糅乎 正始 之音。”
《漢語大詞典》:遗法(遺法)
亦作“ 遗灋 ”。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