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阙遗(闕遺)
(1).缺失;疏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是以 汤 武 至尊严,不失肃祗; 舜 在假典,顾省闕遗。” 吕延济 注:“言 舜 居重位,常自顾省察,恐政治有所闕遗。”《后汉书·郎顗传》:“如有闕遗,退而自改。”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舒所蓄积,以补缀盛德之有闕遗。” 清 刘大櫆 《姚南青五十寿序》:“士终日尘埃之中,东西驰逐,岂能於国家之闕遗,有毫毛之裨补哉?”
(2).缺少;遗漏。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於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闕遗。”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不合者,虽有高世之名,未尝附合,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作词林之 南 董 ,无俾筝琶之响,糅乎 正始 之音。”
(2).缺少;遗漏。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闕遗矣。”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於搜访事迹,以备撰述,尤在广博,使无闕遗。”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不合者,虽有高世之名,未尝附合,意在补 宛邻 之闕遗,作词林之 南 董 ,无俾筝琶之响,糅乎 正始 之音。”
《漢語大詞典》:遗法(遺法)
亦作“ 遗灋 ”。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1).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汉书·艺文志》:“ 周 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 郑 卫 所乱,故无遗法。” 唐 柳宗元 《涂山铭》:“是以 周穆 遐追遗法,復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 刘基 《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末丧乱,其灋中絶, 马先生 绍而作焉。今指南车, 马先生 之遗灋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 吴 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於湮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 史公 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瘞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明 文徵明 《龙茶录考》:“ 晦菴 评 蔡 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指前代传下的佛法。《隋书·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漢語大詞典》:遗种(遺種)
(1).传种;繁育后代。《国语·越语下》:“又一年,王召 范蠡 而问焉,曰:‘吾与子谋 吴 ,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后汉书·窦融传》:“天下安危未可知, 河西 殷富,带 河 为固, 张掖 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絶 河 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神其速殛之幽,毋尽伤于我黍稷,毋俾遗种于此。”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2).指人或动植物的后代。《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候其穀稼将熟,輒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宋 苏辙 《葵花》诗:“浮根不任雪,採剥收遗种。”《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还, 利 復言 陈氏 无遗种,请别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是遗种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实与某氏有积讐,拟手刃其一门,使无遗种。”
《漢語大詞典》:慭遗(憖遺)
亦作“慗遗”。
(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
(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
(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漢語大詞典》:遗德(遺德)
(1).指前人留下的德泽。《庄子·盗跖》:“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史记·孝文本纪》:“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宋 曾巩 《思轩诗序》:“今六十餘年,而君来世其官,众於是考於州人,以求 水部 之餘恩遗德。”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老年人念 托氏 的遗德,不忍动手。”
(2).谓留下德泽。《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於板筑之下,有隐才於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2).谓留下德泽。《史记·秦本纪》:“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3).指弃置未用的贤德之人。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假令有遗德於板筑之下,有隐才於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