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遗芳(遺芳)
(1).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兰花、菊花、梅花等。《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乡风而舒情。” 王逸 注:“‘斯遗芳’一本作‘此芳草’。” 晋 陆云 《九愍》:“握遗芳而自玩,挹浩露於兰林。” 宋 王十朋 《州宅即事》诗:“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遗芳。”《红楼梦》第八七回:“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嘆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
(2).遗留的芳香。《文选·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 李善 注:“《上林赋》曰:‘众香发越。’ 郭璞 曰:‘香气射散也。’” 晋 张华 《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觴浮素蚁。” 宋 朱熹 《社后一日作》诗:“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 唐 李商隐 《题道靖院》诗:“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復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4).犹遗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吴定 《祭何生文》:“侧望子榻,遗芳静嘉,诗书肆好,尘垢新加。”
(2).遗留的芳香。《文选·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 李善 注:“《上林赋》曰:‘众香发越。’ 郭璞 曰:‘香气射散也。’” 晋 张华 《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觴浮素蚁。” 宋 朱熹 《社后一日作》诗:“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3).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 林宗 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 唐 李商隐 《题道靖院》诗:“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 元君 。” 明 宋濂 《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復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4).犹遗墨。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徵於故事。” 清 吴定 《祭何生文》:“侧望子榻,遗芳静嘉,诗书肆好,尘垢新加。”
《漢語大詞典》:遗俗(遺俗)
(1).前代留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孟子·公孙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履 番君 之故地,渐 甌越 之遗俗。” 宋 欧阳修 《端午帖子词》之一:“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清 丘逢甲 《谒饶平始迁祖枢密公祠墓作示族人》诗:“山城遗俗朴不华,惟耕与读真生涯。”
(2).抛弃流俗;超脱世俗。《吕氏春秋·士容论》:“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高诱 注:“耳目视听礼义,是则故能遗弃流俗,可与大定於一世也。” 宋 朱熹 《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诗:“不是幽人遗俗去,肯寻流水渡关来。”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独至古文,恒由贤知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訕,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齟齬不顾,然后乃以雄峙特立于千载之表。”
(2).抛弃流俗;超脱世俗。《吕氏春秋·士容论》:“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 高诱 注:“耳目视听礼义,是则故能遗弃流俗,可与大定於一世也。” 宋 朱熹 《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诗:“不是幽人遗俗去,肯寻流水渡关来。”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独至古文,恒由贤知命世之英,为之于举世不为之日,蒙谤訕,甘寂寞,负遗俗之累,与世齟齬不顾,然后乃以雄峙特立于千载之表。”
《漢語大詞典》:遗子(遺子)
(1).留给子孙。《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立身则十世可宥,遗子则一经而已。”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明 汤显祖 《遂昌新作土城碑》:“衣食无所餘,至不能遗子嫁女。”
(2).产子;产卵。 宋 梅尧臣 《离芜湖至观头桥》诗:“争雏洲鹊鬭,遗子浦鱼跳。”《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理》:“若自虫蝗遗子去处,委各州县正官一员,於十月内专一巡视本管地面。”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相传蝗为鱼子所化,故当大水之岁,鱼遗子於陆地,翌岁不得水,则变而为蝗矣。”
(3).遗落的种子。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经山晋杏》:“ 丹阳 经山寺 大银杏,相传 晋 物也,树围连抱七人,半枯中空,遗子所出小株,从中挺上,亦已盈斗矣。”
(4).遗孤。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
(2).产子;产卵。 宋 梅尧臣 《离芜湖至观头桥》诗:“争雏洲鹊鬭,遗子浦鱼跳。”《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理》:“若自虫蝗遗子去处,委各州县正官一员,於十月内专一巡视本管地面。”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相传蝗为鱼子所化,故当大水之岁,鱼遗子於陆地,翌岁不得水,则变而为蝗矣。”
(3).遗落的种子。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经山晋杏》:“ 丹阳 经山寺 大银杏,相传 晋 物也,树围连抱七人,半枯中空,遗子所出小株,从中挺上,亦已盈斗矣。”
(4).遗孤。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
《漢語大詞典》:遗荣(遺榮)
(1).谓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 晋 张协 《咏史》:“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味道腴以代膏粱,含德辉而轻紱冕,遗荣养素,恬淡如也。” 清 钱柏龄 《酬朱穆公天台见怀四韵》:“远媿遗荣客,深居 桐柏山 。”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2).指身后之荣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不自杀, 越王 復使谓曰:‘何王之忍辱厚耻也。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於王。’”《宋书·范晔传》:“恩非望始,没有遗荣,终古以来,未有斯比。” 唐 张说 《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神道碑》:“王生不得志,没受遗荣。”
(3).犹残花。 明 刘基 《题钱舜举折枝山茶》诗:“岁暮寒气结,百卉无遗荣。懿此独不凋,方冬燁红英。”
《漢語大詞典》:遗贤(遺賢)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羈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漢語大詞典》:遗簪(遺簪)
亦作“ 遗簮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