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76,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遗思
奉遗
遗美
赂遗
遗挂
遗氓
遗佚
遗照
遗蝗
遗嘱
遗大
补遗
遗腹
遗规
脱遗
《漢語大詞典》:遗思(遺思)
(1).犹怀念。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何用敍我心,遗思致款诚。” 汉 刘桢 《公燕》诗:“遗思在玄夜,相与復翱翔。”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一:“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2).谓死者身后人们对他的怀念。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还同 羊叔子 ,罢市见遗思。” 元 袁桷 《忆昔》诗之二:“《凯风》有遗思,愿言继餘芳。”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太平十八祀,万姓有遗思。”
(3).指死者留下令人怀念之物。《宋书·黄回传》:“先朝御服,犹有二舆,弓剑遗思,尚在车府。”
(4).犹留意。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论都而遗思 廱州 也。” 李贤 注:“遗犹留也。”
《漢語大詞典》:奉遗(奉遺)
赠送财物。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 汉 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閼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漢語大詞典》:遗美(遺美)
(1).指遗留下来的美好风尚、德行等。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闕也。”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序:“斯固《雅》《颂》之餘波,政教之遗美。” 元 刘赓 《睿宗皇帝加上尊谥册文》:“刚辰爰卜,遗美载扬。”
(2).谓遗漏美好事物。《北齐书·文宣纪》:“虽史官执笔,有闻无坠,犹恐绪言遗美,时或未书。” 明 徐渭 《赠梁尚书公序》:“故旨甘之必优,几筵之备无遗美。” 明 陈子龙 《〈思讹室集〉序》:“夫 周 秦 以来,数千年之閒,文章不可胜数,高下互见,百端羣分, 子建 遇无遗美,悉取而代之。”
《漢語大詞典》:赂遗(賂遺)
(1).以财物赠送或买通他人。史记·匈奴列传:“ 汉 遣中郎将 苏武 厚币赂遗单于。单于益骄,礼甚倨,非 汉 所望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虽生之书题竟絶,而 玉 之想望不移,赂遗亲知,使通消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独有 黄子介 ,夙与同门学,亦名士之坎坷者, 王 留之甚久,时与祕语,赂遗甚厚。”
(2).赠送或买通他人的财物。汉书·匈奴传下:“单于知已无可奈何,又多得赂遗,即遣弟右贤王 舆 奉马牛随将率入谢。”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 崇韜 素廉,自从入 洛 ,始受四方赂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尽发其受将领赂遗……追没其参貂等物。”
《國語辭典》:遗挂(遺挂)  拼音:yí guà
死者的遗物。指衣服玩好而言。《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唐。王维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之一:「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漢語大詞典》:遗氓(遺氓)
亦作“ 遗甿 ”。
(1).指前朝之民。《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周南 悲昔老,留滞感遗氓。” 李善 注:“汉书曰: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
(2).指劫后残馀的人民。宋书·武帝纪中:“ 永嘉 不竞,四夷擅华,五都幅裂,山陵幽辱,祖宗怀没世之愤,遗氓有匪风之思。”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此行收遗甿,风俗方再造。”新唐书·王及善传:“ 隋氏 失御,豪俊共救其乱,宜抚纳遗甿而保全之,观时变,待真主。”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3).遗裔;后人。 唐 沈佺期 《度安海入龙编》诗:“ 尉佗 曾驭国, 翁仲 久游泉。邑屋遗甿在,鱼盐旧产传。”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岂可使 稷下 遗氓,顿隔陪封之礼; 淹中 故老,独奏告成之仪。”
《漢語大詞典》:遗佚(遺佚)
见“ 遗逸 ”。
《漢語大詞典》:遗逸(遺逸)
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2).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國語辭典》:遗照(遺照)  拼音:yí zhào
死者生前的照片。
《漢語大詞典》:遗蝗(遺蝗)
指蝗虫所产之卵。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王十朋 注:“蝗遗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 明 徐有贞 《试三农望雪赋》:“遗蝗伏藏,年穀其登兮;东作有祥,力我畊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今兹三农在野,百穀未登,昨岁遗蝗,孳生在地,二麦之受其荼毒者,几半于郊外矣。”
分類:蝗虫
《國語辭典》:遗嘱(遺囑)  拼音:yí zhǔ
1.遗言。人在生前或临终嘱咐处理后事的言辞。如:「国父遗嘱」。也称为「遗言」。
2.预先处置身后事务或财产的文书,单独表示意思的行为,至死后方发生效力者,称为「遗嘱」。
《漢語大詞典》:遗大(遺大)
失掉大的。 宋 王存 《复验馀姚道中》诗:“圣人於赤子,爱重若彼至。谨小以遗大,谁其原帝意。”
赋予重大之任。 宋 刘敞 《离忧赋》:“卒抚心以抑志兮,谅投艰以遗大。”参见“ 遗大投艰 ”。
《漢語大詞典》:遗大投艰(遺大投艱)
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 传:“我 周 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于我身。” 宋 俞文豹 《清夜录》:“遗大投艰,孰念敷宁之计;任重致远,实维弘毅之贤。”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策问一》:“窃以谓我皇上冲年践阼,二后在天,遗大投艰,正閔予访落之日,而东方小丑,作孽于 白山 、 黑水 之间。” 易宗夔 《新世说·排调》:“遗大投艰,固非常人所能,然亦未可概期之贤者也。” 明 海瑞 《赠廖锦台膺首荐序》:“ 锦臺 不变塞於今日之官矣,不变於既闲且逸,人不深责之官,变之於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國語辭典》:补遗(補遺)  拼音:bǔ yí
书籍正文还有遗漏,列在后面另加说明,称为「补遗」。或将原书遗漏的部分另作专册,也称为「补遗」。如阮元的《三家诗补遗》。
《國語辭典》:遗腹(遺腹)  拼音:yí fù
妇人怀孕后,丈夫因故死亡,腹中未生之儿,称为「遗腹」。《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西游记》第九回:「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腼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
《漢語大詞典》:遗规(遺規)
(1).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 周任 有遗规,其言明且清。” 清 张五典 《示吏》诗:“社仓遗规传紫阳,其人经画行其乡。”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温子昇 长於碑版,叙事简直,得 张 蔡 之遗规; 卢思道 长於歌词,发音刚劲,嗣 建安 之佚响。”
(2).留下的谋划。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时北事已章灼,余念数路出师,具有殷鉴,虽上流运奇,先王有遗规,而今未必能。”
《漢語大詞典》:脱遗(脱遺)
(1).遗漏。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严公行状》:“恐他人纂撰益復脱遗,感念曩怀,遂书行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汉人希姓:“两汉书所载人姓氏,有后世不著见者甚多,漫记于此,以助氏族书之脱遗。”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凌义渠诗序》:“诸疏皆其风采卓卓者,今并不见其本集,则编次时亦不免有所脱遗。”
(2).舍弃。亦谓超然物外。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君復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宋 苏辙 《李诚之待制挽词》:“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明 陈所闻 《驻马听·题新安汪无如环翠园》曲:“脱遗世事恋烟霞,读残坟典观禾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