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3,分205页显示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9  90  91  9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莎衣道人( 通神先生 别称 莎衣道人 )
王自中(道甫、道夫 厚轩 )
赵晦(光道 睡轩居士 )
王道
徐冲渊(叔静 栖霞子 )
奥屯忠孝(牙哥 全道 惠敏 )
程渭老(少吕 )
完颜安国(阇母 正臣 道国公 )
完颜宗道(八十 )
董鸿道(叔宏 )
尤时泰( 道元 浩光道人 )
赵惇(庙号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宋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 别称 宋光宗 恭王 )
赵师雍(然道 )
傅伯寿(景仁 )
释道济(别称 书记禅师、方圆叟 湖隐 世称 济颠、济公活佛 道济、惠明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0 【介绍】: 宋朐山人,姓何氏。举进士不中。高宗绍兴末至平江。身衣白襕,昼乞食于市,夜宿天庆观,日久益敝,以莎缉之。尝游妙严寺,临池见影,豁然大悟。人问休咎,无不奇中。有患疾者乞医,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孝宗屡召不至,赐号通神先生。
全宋诗
莎衣道人(?~一二○○),何姓,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避乱渡江,尝举进士不中。高宗绍兴末来平江,衣敝,以莎草缉之,故称莎衣道人。曾游妙严寺,临池见影大悟。受问休咎,以莎草医病。孝宗屡召不赴,赐号通神先生。宁宗庆元六年卒。事见《宋史》卷四六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199 【介绍】: 宋温州平阳人,字道甫,一作道夫,号厚轩。孝宗淳熙五年进士。累官严州分水令。十年,召赴都堂,献强兵安边之策,为孝宗赏识,拟超迁,为朝列所忌而罢。后知信州。光宗时知兴化军,寻卒。有《王政纪原》、《列代年纪》、《孙子新略注》、《厚轩集》。
全宋诗
王自中(一一四○~一一九九),字道甫,平阳(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调舒州怀宁主簿。除籍田令,知光化军、信州。宁宗庆元五年卒,年六十。事见《止斋先生文集》卷五○《王道甫圹志》。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
王自中(一一三四——一一九九),字道甫,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少负奇气,傲岸自持,乾道四年尝伏阙上言,因坐斥徽州。淳熙中登进士第,为怀宁主簿、严州分水令。枢密使王蔺荐于朝,召赴都堂,反覆陈数百言,为朝列所忌,除知光化军,改知信州。光宗时主管冲佑观,起知邵州。庆元五年八月卒,年六十六(《宋史》作六十)。著有《王政纪原》三卷、《历代年纪》十二卷、《孙子新略注》、《厚轩集》五卷。见魏了翁《宋故耤田令知信州王公墓志铭》(《鹤山大全集》卷七六)。《宋史》卷三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州集
晦,字光道,管城人,宋末,代州法曹秀容主簿。汴京破后,不复仕,自号睡轩居士。子洵、子都,大定二十年进士,真定路总管判官。孙纲,三赴廷试,以荫补官终于永寿令。曾孙居礼之让,今在燕中。
王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孝宗淳熙间,以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奏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又有《补注参同契》。
全宋文·卷五四二四
王道,淳熙间为保义郎、恩平郡王府指挥使。潜心道家丹术,孝宗尝召见,询以养生之道。著有《古文龙虎经注疏》三卷(存)。见原书题署及自序。又《宋史》卷二○七著录王道撰有《外台秘要乳石方》二卷,或即一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冲渊(《洞霄诗集》作仲渊),字叔静,自号栖霞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道士。孝宗淳熙中诏居太一宫高士斋,后典洞霄通明馆。孝宗逊位后,复诏居佑圣观凝神斋。有《西游诗集》,已佚。事见《洞霄图志》卷五。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
徐冲渊,字叔静,自号栖霞子,道士。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淳熙中,被召居太一宫高士斋,已而奉诏典洞霄通明馆。孝宗召寘佑圣观凝神斋。复主豫章玉隆观,卒。有《西游集》。见《洞霄图志》卷五。
奥屯忠孝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懿州人,本名牙哥。女真族,字全道。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调蒲州司候。历户部侍郎、都水监、礼部尚书,累拜参知政事,中都围急,诏括民粟。知大兴府事胥鼎计画军食,已括者,忠孝再括之,令百姓两输。被劾罢,出知济南府,改知中山府。卒年七十。谥惠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少吕。程迈孙。补官登仕郎。受淮南宪司命,审理龙舒管承议之案,叱去管暗致之重赂,亲自查实,如法论治。高宗绍兴二年除知复州,徙靖州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4 【介绍】: 金上京女真人,本名阇母,字正臣。沉雄有谋画。从军为谋克,常以少击众。初为常山主簿。累官西北路副招讨,镇压临潢、泰州属部反抗,以功迁本路招讨使。官至枢密副使,封道国公。
完颜宗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4 【介绍】: 金上京司属司人,本名八十。通《周易》、《孟子》,善骑射。世宗大定间,充閤门祗候。累除西北路招讨使,诸部悦服。终官知临洮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董鸿道,字叔宏,临川(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曾游浯溪。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董鸿道,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居谊子。乾道中知永福县。见道光《福建通志》卷九一。
尤时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后更名道元,号浩光道人。举博学宏词。除国子监主簿,不赴。从高僧道士遍游名山。孝宗淳熙、光宗绍熙间卒,年一百二十余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孝宗第三子。孝宗时,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在位六年。
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在位六年,年号绍熙。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台州黄岩人,字然道。赵师渊弟。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历通判嘉兴府、知通州等,官至朝议大夫、直宝章阁。师陆九渊,兼学于朱熹。尝言诸公伤于著书,而其心反有所蔽,意在指熹。九渊卒,师雍致书于熹,言惜不及见两家论辩,熹亦答书讽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傅伯寿,字景仁,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居晋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举博学宏词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著作佐郎,迁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历知道州、漳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除礼部郎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六一)。三年,出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五年,改两浙西路提点刑狱(《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韩侂胄荐,召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宁宗庆元中出知建宁府。嘉泰二年(一二○二),为翰林学士。三年,为吏部尚书,兼秘书省检阅文字,兼实录院修撰(《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九)。《宋史翼》卷四○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寿,字景仁,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复中乾道八年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丞、著作郎、尚书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为朝散大夫、礼部郎中、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浙西提刑。复入,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宁宗庆元初,拜翰林学士,迁礼部尚书,以徽猷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嘉泰中,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三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辞不拜,除在京宫观,卒。嘉定初,臣僚奏论其谄附韩侂胄,追三官。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或1148—1209 【介绍】: 宋僧。台州天台人,俗姓李,字湖隐。年十八就杭州灵隐寺落发出家,狂嗜酒肉,人称济颠,或称方圆叟,后世俗称济公。复居净慈寺,火发寺毁,行化诸地。相传屡显神通,事迹甚多。宁宗嘉定初坐逝,葬虎跑塔中。
全宋诗
释道济(一一四八~一二○九),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俗姓李,天台临海(今浙江临海市)人。年十八于灵隐寺落发,嗜酒肉,人称济颠。后依净慈长老德辉为记室。宁宗嘉定二年卒(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六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九谓卒年七十三)。有《镌峰语录》十卷及《道济诗》(《净慈寺志》卷一九),已佚。事见《北涧集》卷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净慈寺志》卷一○有传。 道济诗,《续藏经》所收《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小说,内容多有伪托,如记道济圆寂后尚有诗寄少林长老等。姑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六三
道济(一一三七——一二○九),字湖隐,号方圆叟,俗姓李,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生宦室,年十八依杭州灵隐寺佛海禅师出家。为人放荡不拘,破裈袒裎,饮酒食肉,浮沉市井,人称济颠。以是为灵隐所逐,入杭州南屏山净慈寺为书记。浪游数十年,足迹几半天下。嘉定二年卒,年七十三(一云年六十,又云绍兴十八年生)。后世称为济公活佛。有文十馀篇传世,后人编次为《济祖师文集》。见释居涧《北涧集》所载《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补续高僧传》卷一九,《敕建净慈寺志》卷一○。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济颠者。名道济。明颠者。名惠明。二师。示迹同时而各郡。然皆以素风颠。人因称济颠。明颠。济颠之颠。为尤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姗笑。自视夷然。出家灵隐寺。寺僧无不唾骂。逐之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诗曰。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莫能测。年七十三示化。明颠者。潦倒猖狂。衣不蔽体。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铁钉。遇瓦砾拾置袖中。人诚语相向。则答以机锋。或侮之。则酬以狂言。入市。群儿争挽袖觅钱。或与之一钱两钱。或不与。喧叫语笑。衢路阗塞。人或饭之。不问远近识不识。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或反探袖出钱置几上。不谢而去。一时倭奴见之。罗拜云。曾向海中失风。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诗。或持菖蒲索题。随口云。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孤。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与济颠实未相识。偶遇于朱泾。目之曰咦。济颠赠之诗曰。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谩。二颠俱南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书记禅师。出浙东天台李氏贵族。名道济。母梦吞日而孕。娩时红光烛室。国清本禅师。以为法中之宝。摩顶而谶之。济年十八。走灵隐。见瞎堂远公。远即为济斩发。未逾年。神悟绝伦。远为印可。然济性狂简。出入僧堂。每大言忤众。众以济犯规。白远。远曰。禅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自后常出冷泉亭。与少年扑跤。或狂歌酒肆。或去呼猿洞。引猿同翻觔斗。或携荤酒。污看经处。主事复白远。远惟以颠僧保护之。是以呼为济颠云。远公殁。济之颠酒愈甚。寺不容住。遂挂搭净慈。净慈德辉长老。奇济行履。以书记延之。然终不能忍酒。净慈之众。亦短济于辉前。辉之曲护亦如瞎堂。书记常私游十六听朝官之门。毛陈二太尉。日以香醪馈之。人不敢非。书记醉则赋诗千百言。言超意表。识者尚之。一晚醉卧十里松寺。主令人扶归。憨睡厨下。初夜分忽起绕廊。狂呼火发。众以为颠。中夜罗汉堂琉璃火。延幡脚寺燬。辉公乃留偈。承光化去。书记遂请嵩少林主方丈。嵩之贤书记亦如辉公。书记则曲设灵机。而梦感朝廷。不二载。万础千楹。顿还旧观。又以两廊影壁未就。欲达临安新任王安抚而成之。嵩止曰。不可。我闻王公微时。常投斋僧寺。业被寺僧所卖。王公怒。题寺壁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今凡见僧皆恨。汝干之可得耶。众亦阻之。书记笑而唯。径投府前。值王公升堂。书记则探头引望。王公大怒。令阴执拟笞之。书记曰。吾乃净慈书记济颠僧也。有段因缘。惟阁下能省。特来计较耳。公亦微闻济颠诗酒之名。意稍解。书记遂以王公昔年题壁事。造妙语讽之。王公大笑。留济公。宿内衙。济公徐以影壁意扣之。王公遂捐钞三千贯。以忏前非。济公之演化无碍。约类如此。至若释结弭灾。游戏三昧。异迹饶剩。不胜述也。一日入城访旧。与张提点。饮酒赋诗。归便卧疾。嵩下安乐堂。问公。公抚榻谢曰。惭愧。乃请嵩为沈万法披剃。万法为人诚重。事公有年。公随命万法。报诸诗酒故檀。即沐浴跏趺书偈。瞑目而逝。太尉朝官俱赴净慈。诸山宿德毕集会。送者千万人。至虎跑寺前。茶毗。获无数舍利。回至净慈寺前。有二行脚僧。谒嵩曰。某甲适从六和塔过。遇济公。寄书一缄僧鞋一双。嵩大惊曰。济公终时。我以此鞋。易其敝屣。对众启缄。其辞恳切。计二百零九言。纸馀又附颂曰。看不著。错认笊篱是木杓。昨夜三更月正西。麒麟撼断黄金索。幼年曾到雁门关。老少分明醉眼看。忆昔面前当一箭。至今犹是骨毛寒。只因面目无人识。又往天台走一番。又旬馀。有钱塘差使。过天台山下。会济公。复寄来诗二首。又后五十年。有范村人。送木料于净慈。言近属济公所化。 赞曰。济公彻枢旨于瞎堂言下。遂以格外玄机。混俗同尘。或嘲风弄月。发明佛祖心宗。时不怪。以颠僧目之。幸也。及示化天下。始同称公。为不可测人。岂非末后实效光明之被于万物也。博矣。于戏鉴公生平。若非贤圣应世。求不巧尽拙。生亦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