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2,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徐道
高道基
赵炅(庙号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宋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 别称 赵光义、宋太宗 匡乂、匡义、赵匡义 晋王 廷宜 )
释善道
周默(明道 )
许道宁
王道真(干叔 )
雷有终(道成 )
陈靖(道卿 )
释道猷
贺兰栖真( 宗玄大师 )
刘蒙叟(道民 )
柴通玄(又玄 )
查道(湛然 )
冯拯(道济 魏国公 文懿 )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八年(975)任广南西路转运使。
高道基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三年(978)任河北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
黄鹤楼志·人物篇
赵光义(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
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征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绍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未几,灭北汉。乘胜攻辽,欲取幽冀地,败归。雍熙三年再攻,又败。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罢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释善道 朝代: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善道,宋初凤翔府崇信县(今甘肃崇信)兴教院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周默,字明道,汴都(今河南开封)人。宋初为太庙郎,改常州宜兴簿。能医(《青琐高议》前集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一作河间人。善画,仿李成,作山泉林石,颇著声誉。早年卖药于汴梁市,常戏作寒林平远之图。后游历太行山,领略山川情韵,遂脱去旧习,行笔简易,笔下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别成一家体。为张士逊所推奖,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之句。
全宋诗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画史会要》卷二谓河间(今属河北)人。太祖乾德五年(九六七)官著作佐郎(《金石续编》卷一三)。善画山林泉石,初学李成,晚遂自成一家。事见《宣和画谱》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蜀郡新繁人,字干叔。太宗时以待诏高文进荐为画院祗候,以画佛寺壁迁待诏。工画山水、人物、神佛,又善画鱼。
雷有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道成。雷有邻弟。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召为大理寺丞。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
全宋文·卷一三○
雷有终(九四七——一○○五),字道成,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以父德骧荫补官。太平兴国中知密州,徙淮南转运副使。后历度支、盐铁副使,领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时,命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改知许州、并州。真宗立,加工部侍郎,知审刑院,授户部使。王均据蜀叛,朝廷以有终为泸州观察使,知益州,兼川、陕两路招安捉贼事。事平,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徙并代副都部署。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二年七月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道卿。好学,颇通古今。宋初授阳翟主簿,改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建言行井田法。真宗即位,奏请行劝农法。知建、泉二州,拜左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辑有《劝农奏议》。
全宋诗
陈靖(九四八~一○二五),字道卿,莆田(今属福建)人。初仕阳翟主簿。太宗淳化中为京西劝农使,出知婺州。真宗时历江南、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潭、越、苏、建、泉诸州,加左谏议大夫。仁宗初丁谓贬。靖与丁谓善。亦以秘书监致仕。天圣三年卒(清乾降《莆田县志》卷一七《人物志·名臣传》),年七十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二本传)。有《经国集》十卷(《莆田县志》卷三三《艺文志》)已佚。《宋史》卷四二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五
陈靖(九四八——一○二五)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好学,通古今。太宗时为将作监丞、秘书丞、直史馆,迁太常博士、刑部员外郎。真宗朝,历度支判官,淮南、江南、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泉、苏、越等州,累迁太常少卿,进太仆卿、集贤院学士。与丁谓善,谓贬后,坐以秘书监致仕,天圣二年卒。靖平生多所建画,而于农事尤详。尝取淳化、咸平以来所陈表章,目曰《劝农奏议》,录上之,然其说泥古,多不可行。《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乾隆《莆田县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猷,太宗时奉宣往西域取经,至道元年(九九五)抵沙州(今甘肃敦煌),寄住沙州灵图寺(敦煌遗书北京图书馆收字四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 【介绍】: 宋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纵酒,游市尘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真宗景德二年召赴阙,赐号宗玄大师。未几,求还旧居。
刘蒙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宋州宁陵人,字道民。刘蒙正弟。太祖乾德五年进士第一。以荐拜监察御史,徙知济州,再迁屯田郎中,历知庐、濠、滁、汝四州。直史馆,献《宋都赋》,改职方郎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有《五运甲子编年历》。
全宋文·卷七九
刘蒙叟,字道民,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人,熙古子。好学,善属文,举乾德五年进士第一。历岳、宿二州推官,知济州。迁右补阙,转起居舍人、户部盐铁判官,再迁屯田郎中,历知庐、濠、滁、汝四州,迁都官郎中,直史馆。景德中,以太常少卿致仕,卒年七十三。著有《五运甲子编年历》三卷。《宋史》卷二六三《刘熙古传》有附传。
柴通玄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 【介绍】: 宋道士。陕州阌乡人,字又玄,自称罗山太乙洞主。所居承天观,即唐轩游宫,有唐玄宗诗石及所书《道德经》二碑。自言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太宗召至京师,恳求归本观。真宗立,召对,多以修身慎行为说。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作诗赐之,诏为修道院,蠲其田租。次年春,作遗表,遣弟子诣阙献龟鹤,己则燃香端坐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8 【介绍】: 宋歙州休宁人,字湛然。查元方子。少以词业称,事母至孝。太宗端拱初进士。授馆陶尉。历知果、宁、襄等州。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直史馆,迁刑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进秩兵部,为龙图阁待制。奉使契丹归,进右司郎中。天禧元年表求外任,知虢州。蝗灾民歉,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民赖以济。秉性淳厚,所至务宽恕。
全宋诗
查道(九五五~一○一八),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太宗端拱初进士,为馆陶尉。累迁秘书丞,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举贤良方正,拜左正言、直史馆,出知襄州。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归直史馆,预修《册府元龟》。天禧元年(一○一七),出知虢州。二年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
查道(九五五——一○一八),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端拱初,举进士高第,解褐馆陶尉。以寇准荐,授著作佐郎。淳化中通判遂州。至道中徙知果州。咸平四年代归,出知宁州。举贤良方正,拜左正言、直史馆,历西京转运副使、充度支副使,出知襄州。大中祥符元年预修《册府元龟》,三年为龙图阁待制。天禧元年出知虢州,二年五月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1023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道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补大理评事,通判陕州。权知数州,还迁三司度支判官。淳化中,以请立太子事贬岭外,知端、鼎等州。真宗朝,论事多迎合帝意,累迁枢密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除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中,以疾求罢,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平章事。封魏国公。仁宗天圣初,罢相。卒谥文懿。
全宋诗
冯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九
冯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太平兴国间进士,补大理评事、通判陕州,权知泽州,徙坊州,权知石州,判三司户部理欠凭由司,为度支判官。淳化中贬知端州,徙鼎州,改通判广州,移知江州。真宗即位,还判三司度支勾院,兼御史知杂事,权判吏部流内铨,同勾当三班院。咸平四年同知枢密院事,景德初改签书院事。景德二年除参知政事,大中祥符间以疾罢知河南府,又知陈州,再知河南府。天禧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天圣初罢相,判河南府。卒,谥文懿。《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