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2,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舒道纪(华阴子 )
张道古( 张晛 子美 晛 )
丁会(道隐 )
克符道者(别称 纸衣和尚 )
聂师道(宗微 )
唐道袭
郑元章(博文 正一大师、冲素先生 )
王贞白(有道 )
高道兴
刘道昌
僧道舟( 管 )
僧道怤( 舍父逃逝 )
李寿仪(世称 李水墨 )
僧道常(世称 关南和尚 )
释道简( 道简 安乐树神 )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自号华阴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末赤松山道士。能诗,工篆书。僖宗广明乱前,与诗僧贯休结识。乱后,二人又曾相逢。约卒于昭宗时,贯休有诗伤之。事迹见《禅月集》卷一一、卷一六及《金华赤松山志》。《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沧州蒲台人。少有文辞,通《》。唐景福进士,仕左补阙。韦庄荐之于王建,为节度判官。及前蜀开国,为武部郎中。不为时所容,贬茂州卒。有《易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8 一名晛,字子美,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作沧州蒲台(今山东滨州东南)人。僖宗乾符时,为王镕幕僚。昭宗景福二年(893)登进士第,释褐为著作郎,迁右拾遗。以直谏贬为施州司户参军。未几,以左补阙召,不赴,变姓名卖卜道江青城市中。后为前蜀节度判官、武部郎中,贬茂州。高祖武成元年(908)卒于灌州。事迹散见《鉴诫录》卷四、《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〇三、《唐诗纪事》卷七一、《十国春秋》卷四二。道古博学能文,著有《易题》数卷。《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兵论》1卷,皆亡佚。《全唐诗》存诗2首。
丁会 朝代:唐末五代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0 【介绍】: 唐末五代初寿州寿春人,字道隐。初从黄巢。朱温镇宣武,以会为都押衙,累官昭义军留后。唐昭宗天复元年为昭义军节度使,后降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嗣立,以会为都招讨使。卒于太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又称纸衣和尚。唐末禅僧。嗣临济义玄。后住涿州。《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天圣广灯录》卷一三有传。《天圣广灯录》收诗偈42首,内4首设喻演说禅理,余38首吟咏禅门历代祖师之遗迹,《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初道士。歙州人,字宗微。唐末,居郡南山中,州刺史于涛常咨以郡政,时号问政先生。杨行密平歙州,闻其名,召至广陵,建紫极宫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3 【介绍】: 唐末五代初时阆州人。始事王建(前蜀主)为亲随马军都指挥使,便佞有心计,迁枢密使。唐昭宗天复二年,王建遣王宗佶、王宗涤以假道勤王为名,进占兴元。建疑宗涤得众心,命道袭缢杀之。前蜀王建永平元年,道袭为山西南道节度使,率军攻李茂贞,兵败青泥岭,救兵至脱险。王建次子王元膺与道袭有隙,率军士杀之。
郑元章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道士。字博文,幼号神童。十五岁辞亲学道,从李归学上清毕法。昭宗景福二年,住天柱山精思院。钱镠请入开元宫,建坛授箓。昭宗赐号正一大师、冲素先生。寻请归山,卒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信州永丰人,字有道。昭宗乾宁中擢进士第。授校书郎。天复时昭宗被宦官劫持往凤翔,贞白即退居著书。有诗名,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唱和。有《灵溪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久之,任校书郎。后因世乱,退居著书,不复仕进。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七、《诗话总龟》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七、《唐才子传》卷一〇。贞白笃志于诗,播名当时。其诗“清润典雅”(《唐才子传》)。所作《御沟水》诗,自以为冠绝,其中有句云:“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诗僧贯休,休改“波”为“中”字,遂叹服,结为至交。作诗颇多,曾手编诗300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今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断句3句。
唐诗汇评
王贞白,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南)人。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七年后,方授校书郎。天复中,朱全忠犯阙,昭宗奔凤翔,遂退居著书,不复仕进,年于家山。明《》能诗,与罗隐、方千、郑谷、贯休等唱和。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王贞白字有道,永丰人。乾宁二年张贻宪榜进士。补诗十二首。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王贞白《寄郑谷郎中》曰:“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浣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唐诗纪事
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崔合州凝典贡举,但是子弟,无问文章厚薄,其间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黄滔擅场之外,其馀以呈试考之,滥得亦不少矣。然如贞白、张蠙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
直斋书录解题
(贞白)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唐才子传
贞白学力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呵知矣。深惟存亡取舍之义,进而就禄,退而保身,君子也。
唐音癸签
王贞白《御沟》一律,吟家喜谈其事,亦由微含比兴,故佳。咏苇排句,轻趣可追姚监。馀概少快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成都人。唐昭宗光化中授翰林待诏。后事前蜀为内图画库使。工佛道杂画,用笔神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江吴(疑指今江苏南部)人。昭宗天复初至成都郫县,自云年900岁。传闻后骑鹤留诗而去。诗中预言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一四引《宾仙传》载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另收诗2首。
僧道舟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1 【介绍】: 五代时僧。朔方回乐人,俗姓管。幼出家于龙兴寺。善吟哦呗赞,嘹亮可听。后入贺兰山白草谷,立要持念。唐僖宗中和二年,闻关中乱,乃断左臂焚之,以祈弭兵。又曾截左耳为祈雨。晚住灵武永福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管氏。朔方回乐人。髫年出家于龙兴寺之孔雀院。檀信依仰。俄能创建永兴寺。以致群众。时韩公洙。方帅灵武。遂辞去。西遁贺兰山白草谷。精诚之至。感甘泉既枯而复涌。且有灵蛇。游泳其中。寻而说法导俗。绝食祷雨。刺血画千手眼大悲像。中和二年。关辅犹扰攘不已。乃于城南念定院塔下。断左臂焚之像前。乞加被。以宁谧天下。获迅雷烈风洪澍之应。若夫左则以救旱。久饿以请雪。皆如愿。天福六年二月六日。集门人垂戒毕。遂趺坐以逝。如入禅定。众因漆纻以事。宋建隆中。奇士郭忠恕。著文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道舟。姓管氏。朔方回乐人也。髫年聪雅庠序有仪。虽诵诗书乐闻释典。决志出家于龙兴寺孔雀王院。爰得戒珠渐圆心月。吟哦呗赞嘹亮可听。乃率信士造永兴寺。功成不宰。辞灵帅韩公洙入贺兰山白草谷。立要持念感枯泉重涌有灵蛇游泳于中。遂陟法台谈讲也。道俗蜂屯檀施山积。赞唱音响可遏行云。犷悍之人若鸱鸮之革韵。乃刺血昼大悲千手眼立像。属其亢阳则绝食瞑目。要期雨之通济方议充肠。中和二年闻关辅扰攘。乃于城南念定院塔下。断左肱焚之供养大悲像。愿倒冒干戈中原塞上早见弭兵。言毕迅雷风烈洪澍焉。又尝截左耳为民祈雨。复断食七日请雪皆如其愿。至于番洛无不祇畏。以天福六年辛丑岁二月六日。其夜未央结加趺坐。留累门人方毕而绝。享龄七十有八。遗骸不散如入禅定遂加漆纻焉。建隆中郭忠恕者。博览群籍小学尤长。篆隶为能多事凌轹。因过投于北裔。询舟前烈著碑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8—937或941 【介绍】: 五代时僧。永嘉人,俗姓陈。六岁削发于本州开元寺。既而抵闽谒雪峰禅师,妙契宗旨,时谓小怤布衲。归住东府镜清寺,倡雪峰之法,学者奔凑。副使皮光业辞学宏赡,屡击难之,退谓人曰:“怤师之高论,人莫窥其极也。”钱俶私署顺德大师。钱元瓘命主天龙寺,后创龙册寺,延请居焉。吴越禅学自此始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8—937 俗姓陈,温州(今属浙江)人,禅宗僧侣。早岁出家,尝谒灵云志勤、曹山本寂,终为雪峰义存法嗣。参学诸方,凡对机缘,悉皆冥契。后自闽返越,居镜清寺,世谓之镜清和尚。吴越王钱镠父子深赏识之,命住天龙寺,又为造尤册寺。私署顺德大师。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卒。《祖堂集》卷一〇、《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后二书存诗偈9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陈氏。永嘉人。幼恶鯹血。亲戚强啖之。辄呕哕不已。因求出家于郡之开元寺。既受具。即遍参请。入楚抵临川。尤于曹山寂公。微诘不小挫。入闽遂服膺雪峰。一日峰。问什么处人。怤答温州。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觉是什么处人。峰云好吃捧。且放过。 怤问峰云。古德以心传心。心如何传。峰良久。怤礼谢。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怤云就和尚请取问头。峰休去。其机锋峻捷。时丛林称小怤布纳。盖太原有与同名者。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个著实亲切处。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疏。只为汝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缘尘。致见如此。所以唤作背觉合尘。亦名舍父逃逝。今劝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彻彻去好。大丈夫儿。得恁么无气槩。还惆快么。终日茫茫地。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时有僧问。如何是管带路。怤嘘嘘云。要棒吃么。僧云。恁么即学人罪过也。怤云几被汝打破蔡州。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公日休子也。辞章宏赡。议论该博。笃志禅学。尝谓人曰。镜清深造远诣。莫臻其极。吴越钱氏钦慕之。命居天龙寺。及建龙𠕋寺。请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寿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坞塔舍利于龙姥山前。僧主汇征著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道怤。俗姓陈。永嘉人也。丱总之年性殊常准。而恶鯹血之气。亲党强啖以枯鱼。且虞呕哕。求出家于开元寺。具戒已游闽入楚。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见临川曹山寂公。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间僧稠也。终顿息疑于雪峰。闽中谓之小怤布纳。时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时皮光业者日休之子。辞学宏赡探赜禅门。尝深击难焉。退而谓人曰。怤公之道崇论闳议莫臻其极。武肃王钱氏钦慕命居天龙寺。私署顺德大师。次文穆王钱氏创龙册寺。请怤居之。吴越禅学自此而兴以天福丁酉岁八月示灭。春秋七十。茶毗于大慈山坞。收拾舍利起塔于龙姥山前。故僧主汇征撰塔铭。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缀焉。
李寿仪 朝代:后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道士。邛州依政人。住邛州有德观,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称李水墨。多画道门尊像,往来青城山丈人观,师张素卿笔法。曾于邛州天师观西院之壁,模写张素卿十二仙君,虽笔力因于张氏,而神采气韵或过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中晚唐时人。禅宗僧侣,嗣盐官齐云。常居襄阳关南,世称关南和尚。《祖堂集》卷一七有传。有《乐道歌》长偈1首,情致诙谐,以七言为主,间杂三、五言,多用俚语,显受当时民间俗曲影响。《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皆收此歌,《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探井臼。司樵㸑。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简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者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诸圣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閤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师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大阳明安。尝疏药山之语曰。高高山上标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没。其儿孙遵承之。以为妙得其旨。及闻云居之言。则如真虎踞地而吼。百兽震恐。乃悟明安所示。盖裴旻之虎也。予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处。尘世有谁争。无间功不立。渠侬尊贵生。詶君颠倒欲。枯木一枝荣。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发。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众。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往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下。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师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堂。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阁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会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禅师者。与师同为膺公嫡嗣。难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缘观。自丕。自观。皆失考生。缘不及传。观之子。则为大阳玄矣。别具膺公。见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