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2,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史崇玄( 河内郡公 )
张氲( 张蕴 藏真 洪崖子 蕴 )
李道广( 金城县侯 成 )
刘夷道
僧道岸( 大和尚 )
吴道师
朱君绪(法满 )
甄道一( 亶 )
田归道( 烈 )
卢正道
僧玄觉(明道 真觉大师、无相大师、无相 别称 一宿觉和尚 一宿觉 )
张说(道济、说之 世称 燕许大手笔、燕文贞公、张燕公 燕国公 文贞 )
僧道氤( 长孙 )
僧玄素(道清 世称 马祖 别称 马素 大律禅师 )
释道俊
史崇玄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3 【介绍】: 唐道士。怀州河内人。初为缝靴人,后度为道士。睿宗时,依附太平公主,为长安太清观主,封河内郡公。玄宗先天元年,受诏主持编修《一切道经音义》一百十三卷。二年,坐附太平公主谋逆,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晋州人,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学道不娶,尝寓李峤家十余年。后隐居洪崖古坛。武则天及唐玄宗屡召不赴。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3—745 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晋州神山(今山西浮山)人。道士。曾隐洞中15年,熟读仙书秘典、九经百氏。后历游名山,善金丹、易形之术。武后圣历间被召,不赴。后居洛阳李峤家中13年。玄宗开元七年(719)召见于湛露殿,不久,仍听其归山。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七。著有《高士传》10卷、《神仙记》20卷、《阿东记》30卷等,皆不存。《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人,世居京兆万年。李粲父。武则天时为汴州刺史。有善政。突厥、契丹寇河北,百姓震扰,道广悉心抚定,人无离散。迁殿中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累封金城县侯。卒谥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武后时,曾任天官员外郎。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居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后辞归,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学奋。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且阅经所见。与梦中语合。由是慧解日进。而声名日起。时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越俗号大和尚。岸从之。住会稽龙兴寺。中宗朝。诏偕诸大德见内殿。宠遇隆渥。上因从受菩萨戒。诏图其形林光宫。且制赞其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纵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纪纲僧政。律藏冀以传芳。象教因乎光盛。历任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之职。天下以为荣。锡赉山积云委。俄还乡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变。复二纪于兹矣。迫钟漏之期。念钓游之地。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寿六十四。弟子。以礼葬。礼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诵至岸为天子师。动以墨敕从事。东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传。繄亦岸之力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岸。姓唐氏。世居颖川。是为大族。汉尚书令琳司空珍吴尚书仆射固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永嘉南度迁于光州。衣冠人物晖映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在髫龀有若老成。齿胄胶庠侚齐坟典。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遂浮江淮达洙泗探禹穴升孔堂。多历年所矣。操翰林之鼓吹。游学海之波澜。讨论百家商攉三教。乃叹曰。学古入官纡金拾紫。儒教也。餐松饵柏驾鹤乘龙。道教也。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一音克举四句精通。竖修律仪深入禅慧。夜梦迦叶来为导师。朝阅真经宛契冥牒。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为出世之津梁。固经行之领袖。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议才必总于四科。济世雅符于三杰。有若越中初法师者。秘藏精微罔不明练。道高寰宇德重丘山。岸闻善若惊同声相应。乘杯去楚杖锡游吴。云雾一披钟鼓齐振。期牙合契澄什联芳。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扬越黎庶江淮释子。辐辏乌合巷少居人。罕登元礼之门。且睹公超之市。岸身遗缠盖心等虚空。不择贤愚无论贵贱。温颜接待善诱克勤。明鉴莫疲洪钟必应。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其利博哉。无得称也。时号为大和尚。登无畏座讲木叉律。容止端严。辞辩清畅。连环冰释理窟毫分。瞻仰者皆悉由衷。听受者得未曾有。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捐弃旧闻佩服新义。江介一变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闻而异焉。遣使徵召前后数介。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帝因朝暇躬阅清言。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凡厥目对靡不魂惊。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岸人望虽重僧腊未高。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惜帝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皇帝睹其高尚。伏以尊严偏赐衣钵。特彰荣宠。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亲率六宫围绕供养。仍图画于林光宫。御制画赞。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综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象教因乎光盛。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功德义殊。师臣礼异。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有司之任也。以岸盛德广大至行高邈。思遍雨露特变章程。所历都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皆承敕命深契物心。天下以为荣。古今所未有。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先于长安造荐福寺。事不时就作者烦劳。敕岸与工部尚书张锡。同典其任。广开方便博施慈悲。人或子来役无留务。费约功倍。帝甚嘉之顿邀赏锡。何间昏晓既荷天泽。言酬恩地遂还光州。度人置寺。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拘邻比丘便为人宝。能事斯毕夫何恨哉。江海一辞星霜二纪。每怀成道之所。更迫钟漏之期。遂去上京还至本处。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是称上足也。克传珠髻之宝。俾赐金口之言。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灭度于会稽龙兴道场。时年六十有四。海竭何依。山崩安仰。天人感恸道俗哀号。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慧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秀禀圭璋器承磨琢。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思播芳尘必题贞石。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初岸本文纲律师高足也。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岸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伊宗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渤海人。武则天垂拱元年,登进士第。又中贤良方正科。累官司勋、仓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睿宗景云三年,为秘书监。玄宗初,官至吏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 【介绍】: 唐道士。杭州馀杭人,字法满。年十八,出家于玉清观。后以玉清观地近喧嚣,乃移居天柱山。著《要修科仪戒律钞》十六卷,为道教科仪条例之要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 字法满,余杭(今属浙江)人。18岁入玉清观为道士。后以玉清观地近喧嚣,乃移居天柱山。事迹见《三洞群仙录》卷一三、《洞霄图志》卷五。著《要修科仪戒律钞》16卷,为道教科仪条例之重要著作。此书中有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甄道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1—717 【介绍】: 唐中山无极人,名亶,以字行。幼以孝闻,州荐入仕。累转右骁卫右郎将,为临洮大使,拜兰州刺史,迁夏、幽二州都督,复为夏州都督。守边多年,颇著军功。坐军进逗留,贬抚州刺史。未到任,迁广州都督。卒于官。
田归道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安人。田仁会子。明经及第。累擢左卫郎将。武周圣历初使突厥,默啜执之,将加害,色不变,乃免之。归朝言默啜必反,已而果然,擢夏官侍郎。中宗时累官右金吾将军。卒谥烈。
卢正道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解褐冀州信都主簿,改绛州太平丞,迁洛州荥阳令,有善政,诏褒美之。后因故贬锦州员外司马。官至鄂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14 【介绍】: 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温州龙兴寺。尝谒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便欲辞去,慧能留住一宿,谓之一宿觉。卒谥真觉大师。有《永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5或675—713 字明道,俗姓戴,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出家,初学天台止观之说。后至韶州谒禅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禅法,时称一宿觉和尚。后仍归温州,住龙兴寺。卒谥无相大师。《宋高僧传》卷八、《祖堂集》卷三、《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传。玄觉遗作10篇,由庆州刺史魏靖辑为《永嘉集》1卷,有《大正藏》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等。其中收《永嘉證道歌》,文字通俗,多用杂言,阐说禅宗学说,在唐宋两代流传甚广。《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玄觉俗姓戴氏。永嘉人。先天元年卒。赐谥无相大师。著有永嘉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明道。姓戴氏。永嘉人也。其兄宣。有名教庠中并与其二侄出家。居龙兴寺。素业定。乃于所居之寺侧。立禅室以进脩。既而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谒曹溪六祖。初到𢹂瓶锡。绕祖三匝。祖云。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行方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觉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觉乃具威仪参礼。须臾即辞。祖曰。返太速乎。觉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觉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觉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觉曰。分别亦无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病。时谓一宿觉。自是学者辐辏。化被天下。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终。端坐如入定。寿四十九。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阳。弟子慧操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刺史李邕撰文勒石。以纪行业。庆州刺史魏靖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后谥无相。塔号净光。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玄觉。字明道。俗姓戴氏。汉末祖侃公第五燕公九代孙。讳烈。渡江乃为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心源本净智印全文。测不可思解甚深义。我与无我恒常固知。空与不空具足皆见。既离四病亦服三衣。德水沐其身。所以清净。良药治其眼。所以光明。兄宣法师者。亦名僧也。并犹子二人并预缁伍觉本住龙兴寺。一门归信连影精勤定根确乎不移。疑树忽焉自坏都捐我相不污客尘睹其寺旁别有胜境。遂于岩下自构禅庵。沧海荡其胸。青山拱其背。蓬莱仙客岁月往还。华盖烟云晨昏交集。粤若功德成就佛宝郁兴。神钟震来妙屋化出。觉居其间也。丝不以衣耕不以食。岂伊庄子大布为裳。自有阿难甘露作饭。觉以独学孤陋三人有师。与东阳策禅师肩随游方询道。谒韶阳能禅师而得旨焉。或曰。觉振锡绕庵答对。语在别录。至若神秀门庭遐征问法。然终得心于曹溪耳。既决所疑能留一宿。号曰一宿觉。犹半遍清也。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于龙兴别院端坐入定。怡然不动僧侣悲号。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殡于西山之阳。春秋四十九。初觉未亡前禁足于西岩。望所住寺喟然叹曰。人物骈阗花舆蓊蔚。何用之为。其门人吴兴兴师新罗国宣师。数人同闻皆莫测之。寻而述之曰。昔有一禅师将诸弟子游赏之次。远望一山忽而唱曰。人物多矣。弟子亦不测。后匪久此师舍寿。殡所望地也。西山去寺里有馀程。送殡繁拥人物沸腾。其感动也若此。又未终前有舒雁千馀飞于寺西。侍人曰。此将何来。空中有声云。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弟子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皆传师之法为时所推。后李北海邕为守括州。遂列觉行录为碑号神道焉。觉唱道著明修證悟入。庆州刺史魏靖都缉缀之号永嘉集是也。初觉与左溪朗公为道契。朗贻书招觉山栖。觉由是念朗之滞见于山。拘情于讲。回书激劝。其辞婉靡其理明白。俾其山世一如喧静互用。趣入之意暗诠于是。达者韪之。终敕谥号无相。塔曰净光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
僧道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40 【介绍】: 唐僧。长安高陵人,俗姓长孙。初登进士第,后出家,从慎言法师学,博通内外,善属文。随玄宗至洛,时大建论场,推登首座,诸师皆为屈伏。有《对御论衡》、《唯识疏》、《法华经疏》、《御注金刚经疏》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道氤俗姓长孙氏。长安高陵人。父容殿中侍御史。氤少擢进士第。后遇梵僧。心愿出家。事京师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师。元宗幸洛。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开元二十八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长安高陵之长孙氏。父容殿中侍御史。母马氏梦五色云覆顶。而娠。逮娩香气芬复。童稚俊秀。学成中进士科。亲里被荣耀。尝有梵僧。分卫过其门。饭已欲去。顾曰。已暮。因留宿。晤语至夜分。梵僧多称道出家功德。及晓辞行。未远即不见。氤由是无仕宦心。遂事京邑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弟子。而薙染焉。登具后。勇习经论。先是兴善寺复礼法师。善属文。使为西方赞。以验其才力。辞丽意真。读者若身生净域。而目接尊容也。礼师顾左右。叹赏久之。且宣言于众。以为氤之论议。诚不可及。上闻诏与良秀法修。随驾幸洛阳。俄述净业障经疏。疏成。御史李竫请。于天宫寺开演。时一行禅师奏。建论场于福先寺。召集天下英髦之士。学兼内外者。竖立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诸大义宗。以示佛法之盛。于是众共推氤。首升座。而六科之辩。卒皆屈伏。一行叹而谓其人曰。法有所凭。吾死亦足矣。既而驾还。诏扈从如初。适得小疾表辞。帝遣中使赐方药。诏曰。法师服食此方并药。所患必痊。愈早来西京相见也。其顾遇若此。属一行迁化。葬蓝田铜人原。送者自东宫已下。京官九品以上。与士庶男女。无虑数万人。诏设斋。氤作表白法事。宰相张燕公说独趋前执氤手曰。释门后彦。寓内罕俦。幸为我录向所作悼文。以重箧笥。 开元十八年。诏于华萼楼。定二教优劣。道士尹谦。对语失次。论宗乖舛。诏赐氤绢五百疋。用旌其能。帝注金刚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消灭。则获阿耨菩提。终疑其谬。而未遽下笔。遂诏问氤。氤对以为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莫之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薰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豁然悟入。氤且为疏之。以讲青龙西明崇福三寺。皆用香泥。筑讲堂地。士之执新疏而听者。日盈千数。著对御论衡一卷。大乘法门五卷。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终有遗表进呈。帝遣内给事贾文镶。宣诏吊慰。赠帛五十疋。以助安厝。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以其年八月十三日。葬于终南山逍遥园侧。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道氤。俗姓长孙。长安高陵人也。父容殿中侍御史。母马氏梦五色云覆顶。因有娠焉。母常听讲读大乘经晓夜不辍。意行太任之胎教也。逮乎诞弥异香芬馥。成于童稚。神气俊秀学问详明。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名喧曰下。才调清奇荣耀亲里。后有梵僧扣门分卫。饭讫愿寓宵宿。氤接之谈话。言皆诣理。梵僧称叹。明晓辞诀方出门。闪然不见。氤由此无调选之心矣。乞愿出家。将知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云也。何君亲而能阻入道之猛别心焉。乃礼京招福寺慎言律师为师。请益无替。及登戒法旋学律科。又隶经论。如是内外偕通矣。时有兴善寺复礼法师善属文。谓氤曰籍汝少俊可为余造西方赞一本。遂襞纸援毫略不停缀。斯须已就。其辞典丽。清净佛国境物庄严。临文若现前矣。礼师读讫顾左右诸德曰。奇才秀句吾辈莫能测也。自后服膺窗案昼夜精励。辩给难詶善于立破。礼师仰其风规。尝于稠人广众中宣言曰。氤之论端势若泉涌。从此闻天供奉朝廷。玄宗幸雒。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御史李竫同请氤于天宫寺讲净业障经。其疏亦氤之著述也。时一行禅师国之师匠。过虑将来佛法谁堪捍禦谁可阐扬。奏召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集于洛京福先寺。大建论场。氤为众推许。乃首登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敌论诸师茫然屈伏。一行惊异曰。大法梁栋伊人应焉。余心有凭。死亦足矣。及乎大驾西还敕令扈从。乃有小疾上表。帝降中使赐药并方诏曰。法师将息。朕此药并方甚好。服食必差。所患痊愈早来西京。其顾遇也若此。仍属此际一行迁神。敕令东宫已下京官九品已上并送至铜人原蓝田设斋。推氤表白。法事方毕。宰相张燕公说执氤手曰。释门俊彦宇内罕匹。幸附口录向所导文一本置于箧笥。由是其文流行天下也。开元十八年于花萼楼对御定二教优劣。氤雄论奋发河倾海注。道士尹谦对答失次。理屈辞殚论宗乖舛。帝再三叹羡。诏赐绢伍伯匹用充法施。别集对御论衡一本盛传于代。后撰大乘法宝五门名教并信法仪各一卷唯识疏六卷法华经疏六卷御注金刚经疏六卷。初玄宗注经。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则为消灭。虽提兔翰颇见狐疑。虑贻谬解之愆或作馀师之义。遂诏氤决择经之功力剖判是非。奏曰。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不可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熏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于是豁然若忆畴昔。下笔不休终无滞碍也。续宣氤造疏矣。四海向风学徒鳞萃。于青龙寺执新疏。听者数盈千计。至于西明崇福二寺。讲堂悉用香泥。筑自水际至于土面。庄严之盛京中甲焉。开元二十八年有疾将终。遣门弟子赍遗表云。某末品轻生虚均雨露。得陪缁伍许自精修。虽常袒右肩无施举袂之役。而执锡舒步得蠲负载之劳。属以时畅玄功德扬真化。不谓勤劬慕学造次养生。今月十六日苦肠忽加汤药无救。泉门自掩安沐尧风。夜台一归宁逢舜日。有定瘗于苍陇。无再谒于丹墀云。时帝览恻怛。遣中使内给事贾文瑰。将绢五十匹就院吊赠宣口敕。奉问氤弟子等。适闻法师迁神寂灭。痛惜良深。未审拟于何处安厝。赐到绢帛等。圣恩追悼。生荣死哀光于僧伍。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以其年秋八月十二日葬于终南山阴逍遥园侧。白塔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52 【介绍】: 唐僧。润州延陵人,字道清。俗姓马,人称马祖,或称马素。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晚年居润州幽栖寺。伏形苦节,无喜无怒,时人目为婴儿行菩萨。扬州与京口道俗争迎致之。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清。润之延陵马氏子也。如意中。以制恩得度。隶名江宁长寿寺既进具。操行愈益奋厉。晚年入事威禅师于青山之幽禅寺。遂蒙印莂。自是劬躬苦志。交养恬和。外不为寒暑饥渴所变。内不为冤亲荣辱所移。识者以为行婴儿行。世因号之婴儿行菩萨焉。开元中。京口牧韦铣遣沙门僧汪。迎居鹤林寺素每衲衣坐床上。虽见贵显。略不为动而瞻礼。者充塞。尝躬赴一屠家请。众骇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苟可度者。吾即度之天宝初。将应吴越命。扬州沙门希玄夜半窃之。以往江北。涛波淼然。月黑难济。持舟待风。俄有白光。引棹登岸。乃灭倾城迎谒。津所车马繁拥。不避涂潦。捐金掷币。施予山积。素一不介意。悉以为悲田之费。时李憕以礼部尚书牧扬尤加礼。敬。已而京口移牒邀还二郡道俗纷诤莫决。其德之感物类如此。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趺坐而化。寿八十五。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塔于黄鹤山西。所居之地方伯邑宰。率哀悼。执心丧之礼者。袂相属嗣法弟子法鉴法钦别有传。菩萨戒弟子。吏部尚书齐潮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尚书崔令钦大和间。追谥大津禅师塔号大宝杭。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玄素。字道清。俗姓马氏。润州延陵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隶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杨州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互如前。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粱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 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洎太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太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悬合后到阿含经。可不务乎。素师以俗姓呼之。必有由矣。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则知素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故登俗域今警将来。宜正名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道清。姓马。润州延陵人。生有异度。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𨽻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伏形苦节。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称异。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辉。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江陵人。久居枝江碧溪精舍。脩东山法门。精勤坚苦。迹不出户限者。四十馀年。室迩人远。莫敢请谒。而声被遐裔。则天中宗朝。诏同玄奘恒景。入内供养。景龙中。求还故乡。上赐诗送。其徒荣之。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俊。江陵人也。住枝江碧涧精舍。修东山无生法门。即信忍二祖号其所化之法也。勤洁苦行迹不出寺经四十馀载。室迩人远莫敢请谒者。唯事杜默。如是声闻于天。天后中宗二朝崇重高行之僧。俊同恒景应诏入内供养。至景龙中求还故乡。帝赐御制诗。并奘景同归枝江。卒于本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