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258 259 260 261 262 264 265 266 267 下一页
王然(字 从道 )
蔡伸(字 申道、伸道 号 友古居士 )
龚楫(字 济道 )
刘衡(字 兼道 )
卢祖道
欧阳言(字 鸣道 )
袁溉(字 道洁 世称 厚德君子 )
刘大中(字 立道 忠肃 )
刘正(字 道醇、道纯 )
史木(字 继道 )
释道昌(号 月堂、佛行、所居 吴 佛行大师 )
释道行(别称 雪堂行、见独居士 道行 叶 号 雪堂 )
辛道宗
陈与义(字 去非 号 简斋、无住道人 )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闲(号 无著 洪 )王然(字 从道 )
蔡伸(字 申道、伸道 号 友古居士 )
龚楫(字 济道 )
刘衡(字 兼道 )
卢祖道
欧阳言(字 鸣道 )
袁溉(字 道洁 世称 厚德君子 )
刘大中(字 立道 忠肃 )
刘正(字 道醇、道纯 )
史木(字 继道 )
释道昌(号 月堂、佛行、所居 吴 佛行大师 )
释道行(别称 雪堂行、见独居士 道行 叶 号 雪堂 )
辛道宗
陈与义(字 去非 号 简斋、无住道人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王然,字从道,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人。宣和中知黄岩县。见万历《黄岩县志》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6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申道,一作伸道。蔡佃弟。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太学博士,通判真、饶、徐、楚四州,改知滁、和等州。初与秦桧同舍又同举,后以赵鼎党,乞祠累年,坚不附桧。官至左中大夫。有《友古词》。全宋诗
蔡伸(一○八八~一一五六),字申道,仙游(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历太学正,太学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楚、饶、真州,知滁州。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知徐州,因金人渝盟,未赴。久之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官至左中大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二《中大夫蔡公神道碑》、《仙溪志》卷四、《宋史翼》卷九。词学图录
蔡伸(1088-1156) 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人。蔡襄孙。有《友古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遂昌人,字济道。龚原孙。懦弱不胜衣。高宗建炎初,闻金人陷郡县,愤恚不食。金兀术据和州,率家僮百余人袭之。后金兵大至,楫麾其众曰:“今日斗死亦足为义士!”战败被俘,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兼道。高宗建炎初以勤王补官。从韩世忠败金人于濠,累功迁秩。晚年弃官归,潜心邵雍之学。久乃徙武夷,隐居以终。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卢祖道,建炎中为入内内侍省西头供奉官,迁入内殿头,权主管合同凭由司。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之三七、职官七○之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州营道人,字鸣道。高宗建炎中进士。初任迂江令,尝获冒爵人陈椿,以赏合改秩,固辞不受。后宰剧邑,愈有声。历通判宾阳,迁员外郎致仕。家贫,故庐仅蔽风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州人,字立道。徽宗大观中赐上舍出身。高宗绍兴三年权监察御史,论劾不避权贵。以兵部尚书知处州,抑强扶弱,所部肃然。召除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寻遭劾罢,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处州。请祠,提举临安洞霄宫。卒谥忠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侯官人,字道醇,一作道纯。徽宗政和间进士。高宗建炎间知尤溪县,廉明不阿。绍兴初,建宁、剑州兵起,正练兵卫县境。官终朝请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继道。史诏子。有学行。高宗建炎三年,金兵猝至,率姑姊母妻五族百余口,暨邻保航海,倾资给之,悉免于难。卒年四十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道昌诗,据《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道昌(一○九○——一一七一),俗姓吴,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幼礼澄公为师,十三受戒。后师湖州道场妙湛大师,遂嗣其法。历主何山、瑞光、育王、蒋山、径山、灵隐诸道场,赐号佛行大师。稍倦应接,告老退隐,自号月堂。后出主净慈。乾道七年卒,年八十二。见曹勋《松隐集》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一○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昌。号月堂。湖州宝溪吴氏子。得法于雪峰慧和尚。所至以行道为己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有以佛令比丘持钵资养为言者。师曰。我佛在日犹可恐。今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也。径山净慈育王。皆师说法处。而曲高和寡。法嗣无闻。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师不对。他日再言之。师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也。后有同乡僧名悟者。称得师道。住杭之五云山。略展规模。然亦终不振。师每念丛林下衰。纲纪大坏。皆繇为师者不统之以道。故使在下者。得以非义乘之玩习。既久。遂谓当然不知其悖。故师行事发言。终其身不妄。盖于时事。深感于中。为后学法有不得不然者耳。名闻于朝。赐号曰佛行。后无疾而化。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道昌,字月堂。姓吴氏,归安人。幼投鹿苑,礼澄公为师。年十三,祝发受具,坚持净节,不异成人,踰年行脚,不禅 寒暑,寻访耆宿,究取上乘。时妙湛佳(住)湖州道场,声誉甚盛。 昌往谒之,一日问妙湛曰:“不起一念,时还有过也。”无妙湛曰:“须弥山尔,作么生会。”昌于言下领略,自是机峰捷出,有辩无碍。罢参归霅川,土人莫倚,施米、麦、豆六百斛,恳之主何山。左丞叶公寄栖卞山,与昌甚契,每鱼鼓相从,伊蒲共僎,为方外忘形之交,继主平江瑞光,移穹窿,又迁四明居育王山,皆创成法席,一新寺宇。先是,妙湛住净慈,有大通所传云门大师摩衲已八代相授,至是妙湛对雪峰,大众以此衣授昌,众谓不失其宗,人以为荣。叶公帅建康,时蒋山新经戎烬,屋仅数椽,叶公奏请昌住此山,不数年楼阁化城,若自天降,宝祖规制,尽复旧观。翠华驻临安,灵隐方丈虚席,诏补其处。时丞相汤公,慕昌践履笃实,德腊俱高,欲以激昂。有众为奏,授“佛行大师”之号。时年已七十馀矣,乃以耄辞,选林泉幽胜为出尘之所,退居其间。因以“月堂”号所居,杜门谢客,以娱晚景。会净慈阙主,十方衲子恳府帅王公入山敦请,昌不得已,乃承命复出。辛卯岁正月,忽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侍者宗本求语,昌曰:“吾平生拈古颂古,其语已多,尚何言哉。”端然而化,年八十有二,僧腊六十九,葬于寺之东隅,松隐曹勋为之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俗姓叶。幼有出尘志,间从天宁微禅师游。年十九,礼普照觉印英禅师,得度。去参佛眼清远禅师,契悟。后辞省亲。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国知处州,请开法于寿宁。次迁法海天宁乌巨。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从知饶州陈璹请,至饶。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称雪堂道行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六首。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号雪堂,俗姓叶,处州(治今浙江丽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复参佛眼禅师,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历主荐福、乌巨。绍兴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遗录》一卷(存)、《金刚经注》三卷。见《嘉泰普灯录》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一○。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未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师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说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行。号雪堂。处州叶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参佛眼。一日闻举玄沙筑着脚指话。遂大悟。出世住南明荐福乌巨。所至道声弘宣。龙象景附。极一时法道之尊。时称龙门法幢高庵雪堂禅。不至二老之门则非禅也。师慈仁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口。无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际。极为介洁。住乌巨时。衲子有献铁镜者。师曰。溪流清泚。毛发可鉴。蓄此何为。谢却之。应庵住明果。师。未尝一日不过。从间有窃议者。师曰。华侄为人难得。予因重之。数往何伤。师虽见道龙门。而持身行事之间。实得之家教。尝谓弟子云。予弱冠之年。见独居士言。中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予佩其语。在家修行。出家学道。以至率身临众。如衡石之定重轻。规矩之成方圆。舍此则事事失准矣。一日示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跏趺而逝。阇维。五色舍利。烟所至处累然。齿舌不坏。瘗而奉之。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名道行。号雪堂。处州人也。其父叶公常游禅社。自称见独居士。以积厚流光而生行。行生而岐嶷。壮克节俭绝笑。俚爱博施。叶公尝谓行曰。中无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语宜终身践之。圣贤事业备矣。行茂年不乐。与诸子伍。乃依普照英禅师得度。英有鉴裁。舂汲樵㸑。必使行董之。行乘间参请不倦。无所得辞。英参佛眼。因与高庵竹庵。同得究竟法。方是时。佛果佛鉴人满大江南北。而佛眼下诸贤。多驰化于浙水东西。是以东山法道大阐于三佛。高庵初在龙门时。骨鲠寡交独喜。行盘桓不间。尝叹曰。稠人广众中。鄙者多。识者少。鄙者易习。识者难亲。果能自奋于其间。如一敌万。庸鄙之习。力尽真挺特。没量汉也。行感佩其言。如雪峰之事岩头。故终其身未尝不举高庵之为人。行居荐福。谓众曰。我佛眼老人。住龙门时。龙象满席。尚自潸然太息。以为终愧老东山也。今山僧复愧老人倍倍耳。其流涕太息。可胜道哉。行虽寓名山。去就如流云。闻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贤操。遂达郡守吴公。以本住持荐福。行迁乌巨。为终焉计。及门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辈。俱为懿范。行老且病。汪乔年王十朋来往问道。行答不厌频。尝谓十朋曰。金堤千里溃于蚁壤。白璧之美罹于瑕玷。况无上妙道。非特金堤白璧也。而贪欲非特蚁壤瑕玷也。要心之端谨。行之精进。守之坚确。修之完美。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又示乔年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见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一日召乔年。嘱以后事。沐浴更衣。跏趺而寂。阇维。齿舌不坏。五色舍利。烟所至处。人皆获之。塔于西寺。 赞曰。济下宗师。如钜鹿鏖兵。万夫辟易。壮矣。行公去临济。其世十三番。为名葩秋月。人人得而就之。经云。具足优婆夷。得菩萨无尽福得藏解脱门。能于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出生种种美味珍奇。悉令充足。其行公之谓耶。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行,字雪堂,处州叶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参佛眼。一日闻眼举“玄沙筑著脚指”话,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会得便会,玉本无瑕,若言不会,碓嘴生花,试问九年面壁,何如大会拈花?南明恁么商确也?是顺风撒沙。”次迁乌巨,示众,举“玑和尚问僧禅以何为义?”众虽下语,末契厥心,众僧请益,玑代云以谤为义。道行曰:“三世诸佛是谤,西天二十八祖是谤,唐土六祖是谤,天下老和尚是谤,诸人是谤,山僧是谤,于中还有不谤者无?谈玄话妙河沙数,争似双峰谤得亲。”忽示微疾,门弟子教授汪乔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说偈曰:“识则识自本心,见则见自本性。识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门大病。”又注曰:“烂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跏趺而逝,阇维获五色舍利,烟所至处,舍利累然,齿舌不坏,塔于寺西。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六
辛道宗,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叔献子。建炎元年提点京兆府路刑狱公事,御营统制。三年为忠州防禦史,以节制司参议官总舟师,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四年为枢密副都承旨。绍兴元年为福建路马步军总管、福州观察使。官至翊卫大夫。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二一、二三、四○、四四、一五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8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陈希亮曾孙。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工诗,初学黄庭坚、陈师道,后师杜甫,抒写家国之感,伤时恨别,悲壮苍凉。后人推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亦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全宋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为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陈与义(1090-1139)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简斋集》、《无住词》。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又号无住道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历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乱,避地襄汉,辗转湖湘广闽。绍兴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复入为给事中,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与义工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简斋集》(存)、《无住词》(存)、《陈简斋内外制》(佚)。见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传,《遂初堂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