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9,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山阴道
道友
道著
识道
道侧
谋道
蹈道
道三
教道
数道
显道
隧道
道貌
道意
归道
《漢語大詞典》:山阴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访 戴逵 事,以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或惜别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怀卢十四侍御弟》诗:“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 山阴 道,听鸡更忆君。” 宋 王沂 孙《齐天乐·赠秋厓道人西归》词:“冷烟残水 山阴 道,家家拥门黄叶…… 江 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闋?”参见“ 山阴乘兴 ”。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道友  拼音:dào yǒu
同一信仰或思想相近的朋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合著行童说尊者游戏人间之年数,分明己身是金光洞主的道友玉虚尊者的转世。」《红楼梦》第二九回:「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国语辞典》:道著  拼音:dào zháo
说破、说清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净)来!你唤做劫贼。(末)莫要道著。」也作「道破」。
分类:说破清楚
《漢語大詞典》:识道(識道)
(1).识知圣道。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 晋 陆机 《叹逝赋》:“感秋华於衰木,瘁零露於丰草,在殷忧而弗违,夫何云乎识道。”
(2).识途。文选·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壄雉晁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由衍识道,噍噍讙譟。” 吕向 注:“鸟兽行识其道。”
分類:识知圣道
《韵府拾遗 职韵》:道侧(道侧)
晋书王戎传尝与群儿戏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趋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國語辭典》:谋道(謀道)  拼音:móu dào
谋求道义公理。《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汉。徐干《中论。卷下。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國語辭典》:蹈道  拼音:dào dào
蹈,履行。蹈道指履行道义之士,即修道或有道之士。《谷梁传。隐公元年》:「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分類:履行正道
《韵府拾遗 覃韵》:道三
论语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漢語大詞典》:教道
同“ 教导 ”。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汉书·郑崇传》:“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道以礼,至於成人,惠泽茂焉。” 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尊太后如母呵,您百官顿首听教道。”
《漢語大詞典》:数道(數道)
责备。 管桦 《清风店》二:“是不是他数道你来着?”
分類:责备
《國語辭典》:显道(顯道)  拼音:xiǎn dào
1.彰明显著之道。《书经。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國語辭典》:隧道  拼音:suì dào
1.贯穿因山脉或海峡等地形因素阻隔的通道。如:「雪山隧道」、「海底隧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比水注》:「隆山南有一小山,山阪有两石虎相对,夹隧道,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宋。邓牧《洞霄图志。卷六。碑记门。天柱观记》:「今天柱山即《真诰》所谓大涤洞天者也,内有隧道,暗通华阳。」
2.古称墓前的甬道为隧道。《晋书。卷三四。列传。杜预》:「其造冢居山之顶,……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唐。褚亮〈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薨徂之日,朝野兴悼,恩加丘陇,礼备哀荣,爰命有司,立碑隧道。」
《國語辭典》:道貌  拼音:dào mào
人的面貌、神态。《三国演义》第三七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漢語大詞典》:归道(歸道)
(1).谓辞谢师职。《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汜 再拜归道。” 李贤 注:“归犹谢也。”
(2).返回的路,退路。六韬·虎韬:“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