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248 249 250 251 252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王道恭
吴革(字 孚道 )
姚宗道
刘充(字 安道 )
柳安道
韩资道
黄知微(字 明道 别称 养正先生 )
李誉(字 遁道 )
舒亶(字 信道 号 嫩堂、懒堂 )
夏臻(字 几道 )
李端悫(字 守道 恭敏 )
谢履(字 履道 )
郑至道(字 保衡 )
释道楷( 道楷 崔 号 定照禅师 )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全(字 大同 王 )王道恭
吴革(字 孚道 )
姚宗道
刘充(字 安道 )
柳安道
韩资道
黄知微(字 明道 别称 养正先生 )
李誉(字 遁道 )
舒亶(字 信道 号 嫩堂、懒堂 )
夏臻(字 几道 )
李端悫(字 守道 恭敏 )
谢履(字 履道 )
郑至道(字 保衡 )
释道楷( 道楷 崔 号 定照禅师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全(一○三六~一○八四),字大同(《天台续集别编》卷五),俗姓王,洛阳(今属河南)人。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寿春,后居瑞州。乃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四十九。事见《栾城集》卷二五《全禅师塔铭》。今录诗六首。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全。洛阳王氏子也。生不食荤血。父母使事其舅广爱演公得度。二十具戒。游彭城。历寿春。受华严清凉说于诚法师。朝授师说。夕能为其徒讲。彭城有隐士董君。识师非凡人也。劝游南方。问无上道师乃弃所学。渡江。首从甘露禅师。茫无所见。复从栖贤秀禅师。秀勇于诲人。示以道机。迷闷不能入。深自悔恨。至啖恶食饮恶水以自砺。凡七年。秀游高安。事真净文禅师。五年而悟。告文曰。吾一槌打透无底藏。一切珍宝皆吾有。文可之。自是言语偈颂。发如涌泉。高安太守。请住石台清凉。已徙黄檗。师为人。直而淳信。不饰外事。元丰六年。师得疾甚苦。从医于市。时眉山苏辙。谪高安。师谓之曰。君静而惠。可以学道。且云。吾病夙业也。殆不复起矣。君念道异时相见。毋相忘也。病小愈。远居山中。次年冬。辙移绩溪将行。意师必来别。师竟以病不出。十二月乙丑。与众诀。趺坐而化。体香软。停十五日茶毗。得舍利光洁无数。年四十九。腊三十。葬断际塔之右。辙为铭焉。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八年(1075)任雄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革(一○三六~一○八八),字孚道,夏津(今属山东)人,徙全椒(今属安徽)。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进士(清康熙《全椒县志》卷七),为襄州司户参军,调真州扬子主簿。历知贵池、建平县,通判韶州,知南雄州、吉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徙湖南。哲宗元祐三年殁于官,年五十三。事见《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二《朝请郎湖南转运判官吴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一
刘充(一○三八——一○八七),字安道,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娶宗室女,补右班殿直,四迁为内殿崇班,骑都尉。尝监许田、太康二县酒税。李肃之守庆州,辟充随行。又勾当安肃军榷场,为霸州船鱼巡检、徐州兵马都监。哲宗即位,以恩迁内殿承制。元祐二年二月以疾卒,年五十。见张耒《刘承制墓志铭》(《柯山集》卷四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柳安道,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以比部员外郎知台州。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069 【介绍】: 辽幽州安次人。韩延徽后裔。道宗清宁初,以荫授检校国子祭酒、行右卫率府副率。历供军副使,有治绩。以检校工部尚书宣省市买都监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知微,字明道,江州(今江西九江)人。神宗元丰间居庐山太平宫,时称养正先生。事见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桂阳监人,字遁道。神宗元丰间进士。历知桂州灵川,善抚峒苗,莅任三年,民皆谢刀剑,务农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03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信道,号嫩堂。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授临海尉。时王安石当国,荐为审官院主簿,逮治郑侠,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神宗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历知谏院、权直学士院、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株连排抵,朝野侧目。后以罪废斥。徽宗崇宁初,起知南康军。终以开边功由龙图阁进待制。有文集。全宋诗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舆地纪胜》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宝庆四明志》卷八)。授临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弃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召为审官西院主簿。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还,以功改提举两浙常平。八年,入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二年(一○七九),论奏苏轼谢表讥切时事,并上其诗三卷,酿成“乌台诗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同上书卷三○二)。是年,权侍御史知杂事、知制诰、兼判国子监、判司农寺(同上书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五年,试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三二五、三二六)。六年,以奏事诈伪追两秩勒停(同上书卷三三五)。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复通直郎,管勾洞霄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军(《宝应四明志》卷八)。改知荆南,个功迁龙图阁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东都事略》卷九八)。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近人张寿镛辑有《舒懒堂诗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约园刊《四明丛书》。《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舒亶诗,散见《乾道四明图经》等典籍。今以《乾道四明图经》所收编入为一卷,他书所录合编为第二卷。并酌参校《舒懒堂诗文存》(简称诗文存)等书。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二年进士,试礼部第一。调临海县尉。元丰五年,知制诰。累官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后坐罪废斥十馀年,始复通直郎。崇宁元年,起知南康军,改知荆南府。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经抚年表》卷五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夏臻,字几道,福清(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龙溪县。曾知梧州。事见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龙溪县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字守道。李端愿弟。官左藏库使,累迁东上閤门使、干办三班院。尝侍宴群玉殿,甚得仁宗宠顾。历知邢、冀、卫三州,至蔡州观察使。元祐中以安德军留后卒,谥恭敏。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李端悫(?——一○九八),字守道,开封(今河南开封)人,遵勖子,端愿弟。官左藏库。累迁东上閤门使、干办三班院。尝侍宴群玉殿,仁宗独赐珠花飞白字。知邢、冀、卫三州,至蔡州观察使。元祐中,为安德军留后卒,赠昭德军节度使,谥曰恭敏。《宋史》卷四六四有传,见《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履道。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授南安主簿,改清溪令。神宗熙宁中,主都水监,治河有功,不自夸言。后知婺州,乞致仕。书工行隶。有《双峰集》。全宋诗
谢履,字履道,惠安(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南安簿,迁清溪令。神宗熙宁中,主都水监。元丰二年(一○七九),以秘书丞知兴化军。哲宗元祐五年(一○九○)再知。历婺州,致仕。卒年七十九。有《双峰诗集》,不传。事见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二、清同治《泉州府志》卷四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18 【介绍】: 宋僧。沂州人,俗姓崔。初学道术,能辟谷。后弃之入佛,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法。徽宗崇宁中召住京师十方院,赐紫衣,号定照禅师,辞不受,以忤旨受刑。后住东京芙蓉庵。临终书偈,有“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之语。全宋诗
释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今山东临沂)人,住东京天宁芙蓉庵。乃青原下十一世,投子青禅师法嗣。徽宗大观初赐紫方袍,号定照禅师,以拒命坐罪。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禅林僧宝传》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偈八首。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少学神仙术,既而弃去,游京师,诣述圣院出家。熙宁七年受具戒,游历诸方,遍参名师,最后至舒州参义青,遂为法嗣,传曹洞之学,声名日盛。当世名公,多请主大道场,凡住沂州之仙洞、西京之乾元、招提、郢之大阳、随之大洪。后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徙天宁、万寿。大观元年,赐号「定照禅师」,不受,坐此得罪,编管淄州。久之得复,听自便,而枢密刘奉世买芙蓉湖田筑室以延之,四方衲子归焉。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著有《祗园正仪》一卷(存)、《般若心经三注》一卷(存),编述《投子义青禅师语录》一卷(存)。见《湖北金石志》卷一○《楷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师名道楷。沂州沂水人。生崔氏。为人刚劲孤硬。自其少时。即能辟谷学道。隐伊阳山中。后游京师。籍名术台寺。试所习。得度具戒。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言句也无。青曰。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禹汤尧舜也无。楷拟詶之。青以拂子摵之。曰。汝发意来。早有二十棒也。于是。楷悟旨于言下。再拜即去。青呼曰。且来。楷亦不顾。青曰。汝到不疑之地耶。楷以手掩耳。后掌众食。青问。厨务勾当良苦。对曰不敢。曰。汝炊饭耶。煮粥耶。对曰。人工淘米著火。行者煮粥炊饭。曰。汝作什么。对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又尝从青游园。青以拄杖付楷曰。理合与么。对曰。与和尚提鞋挈杖。不为分外。曰。有同行在。对曰。那一人不受教。青遂休去。至晚青谓曰。早来说话未尽。对曰。更请举看。青曰。卯生日戌生月。楷即点灯来曰。上来下去。总不空然。对曰。在左右。理合如此。曰。奴儿婢子。谁家屋里无。对曰。和尚尊年。阙他不可。曰与么殷勤。对曰。报恩有分。元丰五年。北还沂。闲居马鞍山。遂出世说法。初住沂州之仙洞。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又迁住郢州之大阳。隋州之大洪。皆一时名公卿。为之劝请。洞上之风大震西北。崇宁三年有 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大观元年冬。移住天宁。差中使押入。不许辞免。俄开封尹李孝寿奏。楷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即赐紫伽梨。号定照禅师。楷焚香谢恩罢。上表辞之。曰。伏蒙圣慈。特差彰善阁。祗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道。臣感戴 睿恩。已即时焚香升座。仰祝 圣寿讫。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利名。坚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称 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祇受。伏望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 天恩 上闻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 朝廷旌善之意。而楷确然不回。开封尹具以闻。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诚(一本知楷疏憃)。而适犯天威。问曰。长老枯瘁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实无。又曰。言有疾。即于法免罪谴。楷曰。岂敢侥倖称疾。而求脱罪谴乎。吏太息。于是受罚。著缝掖编管缁州。都城道俗。见者流涕。楷气色闲暇。至缁州僦屋而居。学者益亲。明年冬敕放令自便。庵于芙蓉湖中。数百人环绕坐卧。楷虑祸(或作患之)。乃日各食粥一杯。不堪者稍稍去。在者犹百许人。政和七年冬 敕赐所居庵额华严禅寺。明年五月十四日。无疾而殁。先写偈付侍者曰。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初楷在大阳。青华严遣果侍者。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楷以付襄州洞山道微。微退罢还浙东。殁于双林小寺。今取以还鹿门山。建阁藏之曰藏衣。楷偈句精深有旨法。作五偈。述其门风。一曰妙唱不干舌。偈曰。刹刹尘尘处处谭。不劳弹子善财参。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衔。二曰死蛇惊出草。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触他毒气又还乖。暗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来。三曰解针枯骨吟。偈曰。死中活得是非常。密用他家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冰河红𦦨却清凉。四曰铁锯和三台。偈曰。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五曰古今无间。偈曰。一法元无万法空。个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楷旧隐与虎为邻。虎尝乳四子月馀。楷阚其出。往视之。腥臭不可言。窃携其一还。虎得彘曳至。弄穴前伏地。喜见脊尾。但见三子怒。以足跑地吼。群鸟皆鸣翔其上。楷即放还之。其寄伊阳宰韩承议偈曰。老爱依山人事稀。虎驯庵畔怪来迟。寥寥石室尘埃满。不知何日是归期。又曰。数里无人到。山黄始觉秋。嵓间一觉睡。忘却百年忧。 赞曰。宗门尚继嗣。则若依彷世典礼。为之后者。为之子。远使青续洞上已坠之纲。是也。然青楷父子。任重道远。皆能刻苦。生死以之卒。勃然而兴。贤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