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232  233  234  235  236  238  239  240  24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道茂( 觉庵 别称 雪山子 )
僧道元(彻庵 邓 )
僧仲仁(华光长老、华光道人 )
尚长道
申元道
盛任道
石道士
石建见(遵道 )
士建中(熙道 世称 醇儒之言 )
释道初( 马 )
释道川( 翟超 )
释道光
释道隆( 道隆 应制明悟禅师 )
释道谦(密庵、众妙园 游 )
释道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徽州歙县人,俗姓纪,号觉庵。少时每遇盛夏,辄于昏暮伏草莽中,求以身施蚊蚋者二十年。初居休宁普满寺,后住通州白狼山,时称雪山子。有《池阳百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吴人。辑佛祖及近世名人禅语为《传灯录》三十卷。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元号彻庵。绵州邓氏子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谒大别道公。令看廓然无圣之语。忽尔失笑曰。达磨元来在这里。道公命参佛鉴佛眼皆蒙赏识。又投金山见圆悟呈所见处。悟弗许。值悟被诏居云居。元从之。虽有所入。终以鲠胸之物未散。因悟问僧。生死到来时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和尚。次问及元。汝作么生。元曰。草贼大败。悟曰。有人问汝时如何。元拟答。悟凭陵曰。草贼大败。元大彻。悟以拳击之。元拊掌大笑。悟曰。汝见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报永劫不忘。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元,字彻庵,姓邓氏,绵人也。幼于降寂寺出家,受具。谒大别道,令看“廓然无圣”之语,忽尔失笑曰:“达摩祇如斯。”道命参佛鉴、佛眼,皆有启沃。又投金山见圆悟,呈所见处,悟弗许。值悟被诏居云居,元从之,虽有所入,终以鲠胸之物未散。因悟问僧:“生死到来时如何?”僧曰:“香台子笑尔。”次问及元,元曰:“草贼大败。”悟曰:“有人问汝时如何?”元拟答,悟凭陵曰:“草贼大败。”元大彻,悟以拳击之。元拊掌而芺,悟曰:“汝见甚么便如此?”曰:“毒拳未报,永劫不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寺,号华光长老、华光道人。酷好梅花,工画墨梅。与黄庭坚交往甚密。有题其所撰《华光梅谱》,或称系后人伪作。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泰州海陵人。师事徐神翁,得修炼术,于虞山建竹林庵居之,又尝于福山建潜真馆,于梅里建颐真馆,为炼丹之地。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道士,衡州天庆观主(《青琐高议》前集卷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建见,字遵道(影印《诗渊》册三页二○八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州人,字熙道。与孙复、石介同时以学鸣于当世,而为孙、石二人所推重。其后以进士授评事,宰魏县,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所著《道论》以言帝王之道、《原福》以究祸福之本、《原鬼》以明鬼神之理,人称醇儒之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初,俗姓马,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住蕲州龙华寺。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偈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川,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为县弓手,俗名翟超,后为僧。有《夹诵金刚经》,已佚。事见《至正昆山郡志》卷五。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读诵篇
道光者。蕲州永乐寺书经僧也。数椽山中。与其兄道舒邻房。晨香夕灯。以禅诵为佛事。出血和墨。书写一切经。其衡斜点画。匀如空中之雨。整如上濑之鱼。皆精进力之所成。且为人纯素。忠于事。孝于奉亲。为里闬所敬信。法眷所追崇。从之者。皆肃如也。寂音尊者。尝过其庵。信宿弥日。尽获见其所写之经。无虑十数种。为之顶戴欢喜。称其为真比丘。为说以赠之。有云观其施为。日夕以与佛菩萨。语言酬酢。岂复有世间心耶。华严曰。念念不与世间心合。是大精进。光其以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
道隆,宋僧。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后谒广慧禅师,遂为广慧之嗣。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为仁宗所知,诏馆于大相国寺。此后出入禁庭,谈禅秘殿,礼遇甚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后请退居庐山,不许,诏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道隆为人宽厚,不矜伐,尝举怀琏自代。年八十馀卒。见《禅林僧宝传》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禅师名道隆。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曰纵观都市。归尝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归奏 上闻名道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 召至便殿。问宗旨。隆奏对详允。上大悦。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王公贵人。争先愿见。隆未漱盥。户外之屦满矣 上以偈句相酬唱。络绎于道。或入对留宿禁中。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隆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尝问曰。古人云。但得随处安闲。自然合他古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如何。彻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闲。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闲。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先洞山示众曰。欲知此事。如人家养三儿。以一著州中。一著村中。一著县中。其一用家中财物。其一用外处钱物。有一人不得家中钱物用。亦不得外处钱物用。且道那一个。合在州中。那一个合在县中。那一个合在村中。有僧便问。三个莫明轻重否。曰是。僧曰。如何是此人出身处。曰。知有却不知有。是此人出身处。僧曰。未审此人。从今日去也无。曰亦从今日去。僧曰。恁么则属功也。曰是。僧曰。唤作恁么功。曰。唤作功就之功。僧曰。此人还知有州中人否。曰。知有。始解奉重矣。僧曰。恁么则村中人。全明过也。曰是。僧曰。如何是此人过处。曰。不知有。唤作闲人。是此人过处。不见先师道。今时学道人。须知有转身处。始得。隆曰。古人知有。便能如州里人耶。亦须因奉重而至耶。彻曰。洞山曰。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时有僧便问。如何是向。曰。吃饭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奉。曰。背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功。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共功。曰不得色。又问。如何是功功。曰不共。此名功勋五位也。譬如初生鸠儿。毛羽可怜生。久久自能高飞远荡。隆亲受洞上旨诀。后谒广慧琏禅师。遂为广慧之嗣。皇祐二年。诏庐山僧怀琏至阙。演法于浚苑化成殿 上召隆问话。机锋迅捷。上悦。侍卫皆山呼。隆即奏疏曰。臣本凡庸。混迹市里。夤缘佛法。依近天颜。出入禁廷。恩渥至厚。荐更岁籥。衰病相仍。未甘退于山林。坐贪蒙于雨露。因循至此。愧负在颜。恭惟 皇帝陛下。天纵圣神。生知妙道。染为词翰。如日昭回下饰万物。而臣蒙许赓和。似雾领略。才见一班。人虽不言。臣岂无怍。伏见僧怀琏。比自林薮。召至京都。议论得其渊源。词句持出流辈。禁林侍问。秘殿谈禅。臣所不如。举以自代。伏望 圣慈。许臣于庐山一小刹。养痾待尽。不胜犬马恋轩之情。取进止疏奏不许。有旨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隆既得谢事。喜见言色。闲居奇衲。名缁多过从。有乘侍者。来自大阳。乘后住福严。隆问在大阳得力句。对曰。明安尝问曰。有一人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火绕周匝。若亲近得此人。禅门大启若。亲近不得。佛法无灵验。时对曰。六根不具。七识不全者。亲近得此人。明安曰。令渠出来。我要相见。时又答曰。适来无左右。祇对和尚。安曰。相随来也。即礼拜退。隆曰。若果如此。冷如毛粟。细如冰雪。乘曰。禅师亲见石门。如何却嗣广慧。隆曰。我初见广慧。渠方欲剃发。使我擎橙子来。广慧曰。道者我有橙子诗。听取。诗曰。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后因叙陈在石门。所悟公案。广慧曰。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一炷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乘曰。艺不辜人。有僧诵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有节非干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隆曰。诸佛说心。为破心相。琏作此偈。虚空钉橛也。乃曰。虚空钉铁橛。平地起骨堆。莫将闲学解。安著佛阶梯。又见达观颖禅师。戏作偈曰。解答诸方语。能昑五字诗。二般俱好艺。只是见钱迟。隆曰。佛法却成戏论。后生无识。递相效学。不可长也。但曰。二般虽杂道。也胜别施为。有僧曰。洞山宝公。讥五祖戒禅师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说偈曰。嗟见世聱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你何。隆曰。宝尘行不逊。卖师取名。不可取也。曹溪曰。真实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来说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宝暴其师之失。教谁捡点。凡沙门释子。寂默为要。华严论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来之样。不著不恋。是路入法界之辙。宝卖洞山姜。锄双峰地。已为道取笑也。隆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馀。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赞曰。隆夜卧寺阃之外。朝登秘殿之上。揖让人主。谈出世法。有补宗教。盖所谓有异能解。一世奇禅衲也。殁未五十年。丛林且不闻其名。况机缘语句乎。可为太息。予少时客华严。及见其檀越岑氏之子孙。家藏隆偈藁。并被遇之迹甚详。今追绎十。才得其一二。著于此。以俟知者耳。
神僧传·卷第九
婺州僧道隆。云游诸方寓江州能仁寺。所为不常。但呼为风和尚。绍兴元年行化抵瑞昌投宿天花寺。夜有男子垂泣言。弟子不幸在生前广造恶业现堕牛身。一尾生于头上形模丑异。愿师慈悲为我忏悔令脱此苦。明日至若山汤氏家。一门男女悉出作礼。启告曰。前日牛产犊甚怪。尾出头上。恐于寒家生灾。愿和尚畅此因缘以洗宿咎。须臾驱牛前来。掉头摇尾若乞怜状。隆咄曰。汝昔者作业兹日难逃。虽受此形本性何异。岂不闻沩山和尚示众言。中有响句里藏机。汝若于斯会得。便见灵光动耀照彻十方佛与众生本同一体。其或未然当为说偈。牛受记毕随隆归寺。观者以千数。牛见人俛而不食如羞𧹞态。除夕忽殂。隆梦来谢。遂领众然炬爇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隆禅师。未详里族。初参石门彻和尚。问曰。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閒。自然合他占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时如何。门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閒。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閒。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师于言下有省。门尽授其洞上宗旨。及出世。乃嗣广慧。或问曰。禅师亲见石门。如何却嗣广慧。师曰。我初见广慧。渠方欲剃发。使我擎凳子来。因曰。道者。我有凳子诗。听取诗曰。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因叙在石门所得。慧曰。石门所示。如百味珍馐。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一炷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师至和初。游京客景德寺。日纵观都市。归常二鼓。一夕不得入。卧于门下。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始觉。问名字归奏。帝闻道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便殿。问宗旨。师奏对详允。帝大说。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由是道化大振。尝与大觉琏公。说法化成殿。机锋迅辩。帝大悦。侍卫皆山呼。或偈颂酬答。或留宿禁中。礼遇隆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师因奏疏。举琏自代。帝览表不允。有旨于曹门外。建精舍延师。师额华严禅院。有僧颂琏公诗。上问佛偈曰。有节非于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师曰。诸佛说心。为破心相。琏作此偈。虚空钉橛也。乃曰。虚空钉铁橛。平地起骨堆。莫将闲学解。安著佛阶梯。又见达观颖禅师。戏作偈曰。解答诸方语。能吟五字诗。二般俱好艺。只是见钱迟。师曰。佛法却成戏论。后生无识遽相。效学不可长也。但曰二般。虽杂道也胜别施为。有僧曰。洞山宝公。讥五祖戒禅师。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说偈曰。嗟见世聱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你何。师曰。宝粗行不逊。卖师取名。不可取也。曹溪曰。真实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来说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宝暴其师之失。教谁检点。凡沙门释子。寂默为要。华严论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来之样。不著不恋。是路入法界之辙。宝卖洞山。姜锄双峰地。已为道人取笑也。师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馀。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夫寺门鼾睡僧。入天子梦。梦其为龙。不为所恶。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非师道洽天下。乌能及此。京师禅法。由是大弘。并见仁宗识洞高远。若遇庸君。师其不为齑粉乎。予故表而出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住开善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
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少出家,谒佛果,从宗杲,二十年无所省发。得友人宗元启发,言下大悟。后主建宁府开善寺。编有《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存)、《大慧宗门武库》(存)等。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谦本郡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了矣。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尔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尔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郡人。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友人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谦。建州游氏子。家世业儒。幼聪慧。读书辄成诵。早失恃怙。叹曰。为人子者。不及甘旨之养。当从浮屠氏。学出世法。以报罔极。遂落发谒佛果。无所省发。后随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领径山。师亦侍行。未几。令师往长沙。通紫岩居士张公书。师自以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师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语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妙喜。为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事。我尽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须自家支当。师曰。五件者何事。愿闻其要。元曰。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驼个死尸路上行。师于言下领旨。不觉手舞足蹈。元曰。你此回方可通书。宜前进。吾先归矣。师见张公。张公喜甚。书自信二字为赠。师笑而受之。回径山。妙喜见而喜曰。建州子。你这回别也。后还里住开善。声光大震。将化。侍者请偈。师笑曰。万法本空。三界非有。死生于何处安著。忍为骇俗态乎。师行峻而气和。接物优容。不言自化。亦宗门之杰出者也。 宗元。亦建州人。依妙喜最久。分坐说法。张公帅三山。虚数院迎之。不就。归里结茆。号众妙园。垂语云。这一些子。恰如撞著杀人汉相似。你若不杀了他。他便杀了你。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谦,建宁人,未详氏族。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住径山,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之,同寮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饭、遗矢、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升。建安吴氏子。生有肉如环。在其左乳。及出家。肉环始隐。天资聪慧。十九披削。浩然有游参志。父早世。事母以孝闻。母没。遂至长乐。见佛智裕公。入其室。言下顿悟。自是机锋迅发。人不敢婴。佛智移灵隐。师为首座。还里结庵于大王峰下。名曰寒岩。未几。泉守延以名刹。学者云集。会行计口法。拂衣而还。作懒散歌以见志。李敦老帅闽。问诸山佛智之嗣杰出者。佥以师对。遂住支提山。邓成材帅豫章。以师志在山林。自泉之承天。延置黄龙。后帅未知师。师欲去。适潭帅张安国。以石霜来招。师两谢之。行次西山。而沈持要。自漕迁帅闽。师退院牒极力挽留。以泐潭处之。寺。新被焚。师来。施予辐辏。栋宇焕然。以年高恳还建安。俄史丞相帅福。命师主鼓山。师持身以法。莅众精严。每见法门下衰。僧雏奔竞。为之忧戚。尝谓人曰。丛林荒寒。人物委靡。此事将如马鞭节渐尖去矣。凡六住大刹。皆宰官士夫推拥逼迫。不得已应之。而举扬唱导。修饬颓毁。日新月异。终不以非所志而嚝所务。若师者。诚为以佛法自任者。结夏后一日。忽问侍僧。今日何日。曰十六日。又问是何日辰。曰辛卯。即入室坐脱。寿六十九。停三日神色如生。葬于香炉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