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184  185  186  187  188  190  191  192  19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胡安道
慕容农(道厚 恶奴 辽西王 桓烈 )
僧道立
释道宝
释道标
释道高
释道契(僧契 傅 )
释道融
释道仪( 贾 )
释史宗(麻布道士、麻衣道士 )
羊孚(子道 )
于道邃
竺道一(别称 竺道壹 陆 )
陶瞻(道真 )
郗鉴(道徽 南昌县公、高平侯 文成 )

人物简介

先唐文
安道,爵里未详。(案《御览》列于朱超石之前,当是晋人。)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农字道厚,小字恶奴,垂第三子,封辽西王。寻为幽州牧,镇龙城,徵拜侍中司隶校尉,移镇邺,宝嗣位,以为并州牧,镇晋阳,进左仆射,拜司空,领尚书令,复以大司马领中军,为乱兵所杀,追谥曰桓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少事安公。善放光般若。每讲授。缘饰以庄老。学者因所习。易得开悟。嗜闲旷。隐覆舟山岩。不受供事。每深禅更旬日不起。忽出山集众讲大品。或问其故。曰我至秋当远行耳。及秋果化。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释道立。不知何许人。少出家事安公为师善放光经。又以庄老三玄微应佛理。颇亦属意焉。性澄靖不涉当世。后随安入关隐覆舟山。岩居独处不受供养。每潜思入禅。辄七日不起。如此者数矣。后夏初忽出山。鸠集众僧自为讲大品。或问其故。答云。我止可至秋。为欲令所怀粗讫耳。自恣后数日果无疾而终。时人谓知命者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琅琊人。丞相王导之弟也。少弃家。亲旧泣留之。宝笑不答。将落发乃咏曰。安知万里水。初发滥觞源。竟以道学知名。

人物简介

全晋文
道标师事鸠摩罗什,与道恒齐名。

人物简介

全晋文
道高,居瓦官寺。

人物简介

全晋文
道契,又名僧契,姓傅,北地泥阳人,姚兴以为僧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汲郡林虑人也。史亡其氏。十二弃家从师。无所得书。遣借论语于旁舍。晚不持归。曰已习之矣。师使覆之。不遗一字。大嗟异。为落发。及受具戒。长游关中。依依罗什。什谓姚兴曰。比见融公。殆是人类精奇。引见与语。心服之。诏入逍遥园参译。当是时。什译菩萨戒本。又译中论。方就两卷。融便能讲之。什又使讲新法华经。而自听其判析曰。大法之兴。正赖此子也。国有婆罗门。自谓尽读西国书。闻什在关中。乃曰岂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耶。遂驼其书至。姚兴几惑其说。婆罗门乞与僧辨优劣。关中僧皆相视缺然。什谓融曰。子可当之。融顾外道经书未读。乃密使人尽录其书目。一览即诵。剋日论义。姚兴与公卿大集。婆罗门以博观为夸。融数其所读。并秦地经史。三倍之。什嘲之曰。君乃未闻大秦有学者乎。敢轻远来。于是婆罗门愧服。再拜融足而去。后还彭城讲授。众常数百人。性不喜喧狎。常登楼读书。人罕识面。殁寿七十四。著法华大品。维摩义疏。金光明十地品义若干卷。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道融。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已诵。师更借本覆之不遗一字。既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内外经书闇游心府。闻罗什在关故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昨见融公复是奇特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今行于世。后译中论始得两卷。融便就讲剖折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之乃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辩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正化不洽东国遂乘驼负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僻。颇亦惑之。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尊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捔言必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如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剋日论义。姚兴自出。公卿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必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数日之中无何而去。像运再兴融有力也。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问道至者千有馀人。依随门徒数盈三百。性不狎諠。常登楼披玩。慇勤善诱毕命弘法。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矣。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矣。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汲郡林虑人。十二出家。厥师爱其神彩。先令外学。往村借论语。竟不赍归。于彼已诵。师借本覆之。不遗一字。嗟而异之。于是恣其游学。迄至立年。才解英绝。闻罗什在关。特往咨禀。什见而奇之。谓姚兴曰。昨见融公。复是大奇聪明释子。兴引见叹重。敕入逍遥园。参正详译。因请什出菩萨戒本。并译中论。始得两卷。融复就讲。剖析文言。预贯终始。什又命融令讲新法华。什自听之。叹曰。佛法之兴。融其人也。俄而师子国。有一婆罗门。聪辨多学。西土俗书。罕不披诵。为彼国外道之宗。闻什在关。大行佛法。乃谓其徒曰。宁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而吾等不洽东国。遂驼负书。来入长安。姚兴见其口眼便辟。颇亦惑之。婆罗门乃启兴曰。至道无方。各遵其事。今请与秦僧捔其辩力。随有优者。即传其化。兴即许焉。时关中僧众。相视缺然。莫敢当者。什谓融曰。此外道聪明殊人。捅言必胜。使无上大道在吾徒而屈。良可悲矣。若使外道得志。则法轮摧轴。岂可然乎。吾所睹。在君一人。融自顾才力不减。而外道经书。未尽披读。乃密令人写婆罗门所读经目。一披即诵。后尅日论义。姚兴自出。公乡皆会阙下。关中僧众。四远毕集。融与婆罗门拟相训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婆罗门自知辞理已屈。犹以广读为誇。融乃列其所读书。并秦地经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因嘲之曰。君不闻大秦广学。那忽轻尔远来。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旬日之中。无何而去。融后还彭城。常讲说相续。依随门徒。数盈三百。后卒于彭城。春秋七十四。所著法华。大品。金光明。十地。维摩等义疏。并行于世。
释道仪 朝代: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道仪。本姓贾。雁门娄烦人慧远之姑。出𡣪同郡解直。直为寻阳令亡。仪年二十二。弃舍俗累披著法衣。聪明敏哲博闻强记。诵法华经讲维摩小品。精义妙理因心独悟。戒行高峻神气清邈。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续。晋泰元末乃至京师住何后寺。端心律藏妙究精微。身执卑恭在幽不惰。衣裳粗弊自执杖钵。清散无矫道俗高之。年七十八遇疾已笃。执心弥励诵念无殆。弟子请曰。愿加消息冀蒙胜损。答曰。非所宜言。言绝而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许人。著麻衣加纳其上。号麻布道士。喜怒不常。体癣疥。日坐广陵白土埭。讴唱引䋏自适。夜不知其归宿处。江都令檀祗召至。与语词无畔岸。索纸赋诗曰。有欲苦不足。无欲即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要当脱尘累。栖志老山丘。檀祗异之。施布若干。宗即以施人。时有一男子。杖负一簏。暮依海盐令宿。见牧鹅鸭小儿。从令借之。曰数日当遣还。令许之。即领一儿登一山。山有屋数椽。道人三四辈。相劳苦。所语小儿一不解。但食一小瓯如熟艾。问男子曰。君知史宗否。其谪何当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计其词。行当竟矣。问者作书。授男子曰。为我达之。即以系之小儿衣带。还海盐。令喜问簏中何有。曰书疏耳。然终不次示令令欲盗观之而男子辄夜移他处且辞去。且曰吾本欲小留。而君常有盗意。岂复可留耶。令因呼小儿。问前事。小儿曰。前为捉杖飘然去。但闻足下波浪声。至一山。山中人。寄书。与曰。上埭阿上。即引衣带开读。令不能晓。小儿诣史宗。史宗大惊曰。汝乃从蓬莱山来耶。后过渔梁见捕鱼者。宗因浴其上流。而鱼悉不可捕。又与沙门道开夜语颇。闻蓬莱事。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史宗者。不知何许人。常著麻衣或重之为纳。故世号麻衣道士。身多疮疥性调不恒。常在广陵白土𡍖赁𡍖。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施人。栖憩无定所。或隐或显。时高平檀祇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祇知非常人。遣还所在。遗布三十匹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不知姓名。常赍一杖一箱自随。尝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中困道人为小儿就主人索食。得一小塸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冥道人辞欲还去。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𡍖上。计其谪亦竟也。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有何等。答云。书疏耳。道人常在厅事上眠。以箱杖著床头令使持。时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辄高悬箱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近所经。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𡍖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其潜拯物类如此。后憩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究明论孝。而韬光隐迹世莫之知。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等。并笃论渊博皆师受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所之。陶渊明记。白土𡍖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见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置书于船中。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土𡍖。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常著麻衣。世号麻衣道士。常在广陵白土埭。凭埭讴唱。引䋏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栖憩无定所。持高平檀祗。为江都令。闻而召来。应对机捷。无所拘滞。博达稽古。辩说玄儒。乃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间。汎若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且山丘。檀祗知非常人。遗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一箱。逼暮。来诣海盐令云。欲数日行。暂倩一人。可见给不。令曰。随意取之。乃选取守鹅鸭小儿。形服最丑者将去。倏忽之间。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见欣然共语。小儿不解。至日中。道人为小儿就主人索食。得一小瓯食。状如熟艾。食之饥止。向瞑。道人辞欲还。闻屋中人问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谪何当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广陵白土埭上。计其谪亦竟也。屋中人便作书曰。因君与之。道人以书付小儿。比晓便至县。与令相见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问箱中有何等。答曰书疏耳。道人常在听事止眠。以箱杖著床头。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辄高悬箱杖。当下而卧。永不可得。后与令辞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尔便去耳。令呼先小儿问之。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宗后南游吴会。尝过渔梁。见渔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鱼皆散。后憩上虞龙山大寺。善谈庄老。韬光隐迹。会稽谢邵魏迈之放之等。并笃论渊博。皆师焉。后同止沙门。夜闻宗共语者。颇说蓬莱上事。晓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渊明记。白土埭。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孚字子道,泰山南城人,历太学博士兖州别驾,桓玄为太尉,以为记室参军。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燉煌人。少孤。养于叔父。而奉母尤孝敬。年十六。事法兰为沙门。兼内外学。善方药草隶。其诣理剧谈。在师弟子皆莫优劣。嗜泉石。渡江为谢庆绪赏识。偕其师西游以殁。春秋三十一。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于道邃。燉煌人。少而失荫叔亲养之。邃孝敬竭诚若奉其母。至年十六出家事兰公为弟子。学业高明内外该览。善方药美书札。洞谙殊俗尤巧谈论。护公常称邃高简雅素有古人之风。若不无方为大法梁栋矣。后与简公俱过江。谢庆绪大相推重。性好山泽在东多游履名山。为人不屑毁誉。未尝以尘近经抱。后随兰适西域。于交趾遇疾而终。春秋三十有一矣。郗超图写其形。支遁著铭。赞曰。英英上人。识通理清。朗质玉莹。德音兰馨。孙绰以邃比阮咸。或曰。咸有累骑之讥。邃有清冷之誉。何得为匹。孙绰曰。虽迹有洼隆高风一也。喻道论云。近洛中有竺法行谈者以方乐令。江南有于道邃识者以对胜流。皆当时共所见闻。非同志之私誉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陆氏。吴人也。自落发。则痛加晦藏。人无能知者。琅琊王兄弟独知之。而敬事焉。大和中。至都止瓦棺寺。从汰公受学。数年妙臻堂奥。汰有弟子昙一。亦有雅风。时呼大小一别之。简文皇帝尤所钦重。帝崩。汰化。一东还依止虎丘。学徒蚁慕而至。若耶山有帛道猷者。以诗寄之曰。连峰数千里。脩林带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一得书。遂东适耶溪定交林下。后太守王荟。起嘉祥寺。请一充僧首。久之还吴。止虎丘。以病卒。隆安中也。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竺道壹姓陆。吴人也。少出家贞正有学业。而晦迹隐智。人莫能知。与之久处方悟其神出。琅琊王珣兄弟深加敬事。晋太和中出都止瓦官寺。从汰公受学。数年之中。思彻渊深讲倾都邑。汰有弟子昙一。亦雅有风操。时人呼昙一为大一。道一为小壹。名德相继为时论所宗。晋简文皇帝深所知重。及帝崩汰死。壹乃还东止虎丘山。学徒苦留不止。乃令丹阳尹移壹还都。壹答移曰。盖闻大道之行嘉遁得肆其志。唐虞之盛逸民不夺其性。弘方由于有外。致远待而不践。大晋光熙德被无外。崇礼佛法弘长弥大。是以殊域之人不远万里。被褐振锡洋溢天邑。皆割爱弃欲。洗心清玄遐期旷世。故道深常隐志存慈救。故游不滞方自东徂西。唯道是务。虽万物惑其日计。而识者悟其岁功。今若责其属籍同役编户。恐游方之士望崖于圣世。轻举之徒长往而不反。亏盛明之风。谬主相之旨。且荒服之宾。无关天台。幽薮之人。不书王府。幸以时审翔而后集也。壹于是闲居幽阜晦影穷谷。时若耶山有帛道猷者。本姓冯。山阴人。少以篇牍著称。性率素好丘壑。一吟一咏有濠上之风。与道壹经有讲筵之遇。后与壹书云。始得优游山林之下。纵心孔释之书。触兴为诗陵峰采药服饵蠲痾乐有馀也。但不与足下同日。以此为恨耳。因有诗曰。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壹既得书有契心抱。乃东适耶溪。与道猷相会定于林下。于是纵情尘外以经书自娱。顷之郡守琅琊王荟。于邑西起嘉祥寺。以壹之风德高远。请居僧首。壹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金牒千像。壹既博通内外。又律行清严。故四远僧尼咸依附咨禀。时人号曰九州都维那。后暂往吴之虎丘山。以晋隆安中遇疾而卒。即葬于山南。春秋七十有一矣。孙绰为之赞曰。驰词说言。因缘不虚。惟兹壹公。绰然有馀。譬若春圃。载芬载誉。条被猗蔚。枝𠏉森疏。壹弟子道宝。姓张。亦吴人。聪慧夙成尤善席上。张彭祖王秀琰皆见推重。并著莫逆之交焉。
陶瞻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8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道真。陶侃子。周访婿。少有才器。初任广陵相。明帝太宁二年,王敦将反,瞻还卫京师,从大都督王导讨王敦。敦平。任庐江、建昌二郡太守。迁散骑常侍、都亭侯。成帝咸和三年,苏峻反,晋师败绩,瞻遇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9—339 【介绍】: 东晋高平金乡人,字道徽。出身士族。赵王司马伦辟为掾,称疾去职。惠帝时累官中书侍郎。怀帝时京师不守,率宗族乡人千余家避难于鲁之峄山。晋元帝拜龙骧将军、兖州刺史。明帝时,王敦专权,帝倚鉴为外援。与王导、庾亮等受命辅成帝,进位车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咸和初,领徐州刺史。预讨祖约、苏峻之乱。事平,拜司空,加侍中,更封南昌县公。官至太尉。卒谥文成。
全晋文
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赵王伦辟为掾,称疾去职。伦诛,司空何劭引为参军,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元帝承制,假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邹山;就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永昌初徵拜领军将军。明帝即位,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假节镇合肥,徵为尚书令。王敦平,封高平侯,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兖州刺史,镇广陵。成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兖州刺史。苏峻反,进司空,都督扬州八郡军事。峻平,加侍中,封南昌县公,进太尉。卒年七十一,赠太宰,谥曰文成,有集十卷。(案:《晋书·郗鉴传》有“讨苏峻誓师”文,《艺文类聚》三十三以为庾阐作,今编入《庾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