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9,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破饿外道
外道神我
道通
修道位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乐在外道出家
息道善根发相
死堕恶道
行道迹住
道无上
菩提树下成道
修道所灭流
成道相
道行般若
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破饿外道
【三藏法数】
谓外道自以吞饥忍饿为解脱法,即自饥饿,而不知徒受困苦,安能解脱!故修行之人,日中受食,资其进道,兼破外道不应饥饿,故须食也。
外道神我
【三藏法数】
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死,是为外道神我。
道通
【三藏法数】
道即道理,谓證中道之理,而能起用,无心应物,缘化万有,犹如影像,水月空华,无有定体,是名道通。
修道位
【三藏法数】
修道位者,谓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而證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也。(第二果即斯陀含,第三果即阿那含也。)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三藏法数】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者,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道业何成?增壹阿含经云:多食致苦患,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秤无高下。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乐在外道出家
【三藏法数】
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息道善根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二日,乃至一月、二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死堕恶道
【三藏法数】
谓毁戒之人,既绝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趣,是名死堕恶道。(梵行即净行也。)
【三藏法数】
谓食肉之人,必多害物命,恶业日积,是以命终之后,应生恶道,故云死堕恶道。(恶道,即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也。)
行道迹住
【三藏法数】
迹犹足迹。谓别教菩萨,从二地至七地,修习中观,皆断根本思惑,而有證入之迹,故名行道迹住。(二地至七地者,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
道无上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慈悲之道,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诸天世人,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道无上也。
菩提树下成道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菩萨自知成道时至,于菩提树下,破诸魔众。魔王败绩,鬼兵退散,菩萨安坐不动,即成佛道,是为菩提树下成道。(菩提树者,谓佛于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也。)
修道所灭流
【三藏法数】
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
成道相
【三藏法数】
谓菩萨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悉知过去所造善恶,死此生彼之事。于腊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是名成道相。
道行般若
【三藏法数】
谓佛说法,令诸众生闻者喜乐,展转相告,于中受学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无欲,非有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