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2,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木道贤
泉企(思道 )
韩务(道世 )
孔道徽( 道徵 )
李瓒(道璋 )
菩提流支(别称 道希 炜伯 )
魏道虔
郑云(道汉 )
李玙(道璠 )
陆炜(道晖 )
释道珍
释阿道
元恂(元道、宣道 )
高谦之(道让 崇爵开阳男 康 )
卢道约(季恭 )
木道贤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天监十五年。居士木道贤。上优楼频经一卷。文既不具。且莫知所从来。报罢。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时有居士木道贤。以天监十五年献优娄频经一卷。文既鲜具。不辩来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 【介绍】: 西魏上洛丰阳人,字思道。家世袭本县令,企年十二,袭为令,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累迁洛州刺史。西魏文帝大统初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右仆射,爵上路郡公。东魏高敖曹军围城,企力屈被俘,卒于邺。
韩务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昌黎人,字道世。韩秀子。初授中散,稍迁太子翊军校尉。孝文帝南征,行梁州刺史杨灵珍谋叛,以击灵珍功授后军长史,复为平北长史。颇有受纳,被劾付廷尉,会赦免。后除龙骧将军、郢州刺史,以虚报军功,坐免官。孝明帝神龟初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道徵。南朝齐会稽山阴人。孔祐子。守志不仕,隐居南山,终身不窥都邑。与杜京产友善。豫章王萧嶷为扬州刺史,辟西曹书佐,不至,乡里宗慕之。
李瓒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道璋。辟司徒参军事,孝明帝神龟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人。一作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学宗世亲大乘瑜伽,通三藏,工咒术。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北魏宣武帝永平初至洛阳,住永宁寺,率领七百梵僧,主持翻译佛经。后随东魏迁邺城,继续译经,前后近三十年。有《入楞伽经》等三十部,一百零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道希。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永平初。东臻洛都。宣武皇帝处之永宁大寺。时梵僧七百。推为元匠。初翻十地。帝亲笔受。及孝静帝。迁都漳邺。历天平二十馀年。出佛名入楞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沙门僧朗道湛侍中崔光等笔受。凡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时信士李廓撰众经目录。其标拟流支尤悉。尝谓其所居之室。经论梵夹殆盈万。所翻藁本。满一间屋。 然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妙工祝术。尝漱灌。人无为汲者。因作梵语。以柳指并。才数遍。水上涌井栏。就酌用之。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遂挟道宵征远莅葱左。以魏永平之初。来游东夏。宣武皇帝。下敕。引劳。供拟殷华。处之永宁大寺。四事将给七百梵僧。敕以留支为译经之元匠也。其寺本孝明皇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在宫前阊阖门南御道之东。中有九层浮图。架木为之。举高九十馀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出地千尺。去台百里已遥见之。初营基日掘至黄泉。获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以为嘉瑞。奉信法之徵也。是以饰制瑰奇穷世华美。刹表置金宝瓶。容二十五斛。承露金盘一十一重。铁锁角张。盘及锁上皆有金铎。如一石瓮。九级诸角皆悬大铎。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其塔四面九间。六窗三户。皆朱漆扉扇。垂诸金铃。层有五千四百枚。复施金铎铺首。佛事精妙。殚土木之工。绣柱金铺惊骇心目。高风永夜铃铎和鸣。铿锵之音闻十馀里。北有正殿。形拟太极。中诸像设金玉珠绣。作工巧奇冠绝当世。僧房周接千有馀间。台观星罗参差间出。彫饰朱紫缋以丹青。栝柏桢松异草丛集。院墙周匝皆施椽瓦。正南三门楼开三道三重。去地二百馀尺状若天门。赫奕华丽。夹门列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玉庄严焕烂。东西两门例皆如此。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通道但路而置。其四门外树以青槐。亘以渌水。京师行旅多庇其下。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乃诏中书舍人常景制寺碑。景河内人。敏学博通知名海内。太和十九年。高祖擢为修律博士。有诏令刊定条格。永成通式。景乃商攉今古。条贯科猷。即魏律二十篇是也。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居室贫俭事若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所著文集百馀篇。给事中封炜伯。作序行世。寺既初成。明帝及太后共登浮图。视宫中如掌内。下临云雨上天清朗。以见宫内事故。禁人不听登之。自西夏东华游历诸国者。皆曰。如此塔庙阎浮所无孝昌二年。大风拨屋拔树。刹上宝瓶随风而堕入地丈馀。复命工人更安新者。至永熙三年二月。为天所震。帝登淩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来救。于斯时也。雷雨晦冥霰雪交注。第八级中平旦火起。有二道人不忍焚烬投火而死。其焰相续经馀三月。入地刹柱乃至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月。有人从东莱郡至云。见浮图在于海中光明俨然。同睹非一。俄而云雾乱起失其所在。至七月。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西奔长安。至十月。而洛京迁于漳邺。先时流支奉敕。创翻十地。宣武皇帝命章一日亲对笔受。然后方付沙门僧辩等。讫尽论文。佛法隆盛英俊蔚然。相从传授孜孜如也。帝又敕清信士李廓。撰众经录。廓学通玄素条贯经论。雅有标拟。故其录云。三藏流支自洛及邺。爰至天平二十馀年。凡所出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是也。并沙门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笔受。具列唐贞观内典录。廓又云。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可有万甲。所翻新文笔受藁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尝坐井口。澡罐内空。弟子未来无人汲水。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密加诵咒才始数遍。泉水上涌平及井栏。即以钵酌用之盥洗。傍僧具见莫测其神。咸共嘉叹大圣人也。流支曰。勿妄褒赏。斯乃术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谓为圣耳。惧惑世网遂秘不宣。于时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魏云宝意。博瞻之富理事兼通。诵一亿偈。偈有三十二字。尤明禅法意存游化。以正始五年初届洛邑。译十地宝积论等大部二十四卷。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元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出金刚上味等经十部。当翻经日。于洛阳内殿。流支传本。馀僧参助。其后三德乃徇流言。各传师习不相询访。帝以弘法之盛。略叙曲烦。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时兼异缀。后人合之共成通部。见宝唱等录。初宝意沙门神理标异。领牒魏词偏尽隅隩。帝每令讲华严经。披释开悟精义每发。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执名者。形如大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师讲华严经意曰。今此法席尚未停止。待讫经文当从来命。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都讲香火维那梵呗咸亦须之。可请令定。使者即如所请见讲诸僧。既而法事将了。又见前使。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意乃含笑熙怡告众辞诀。奄然卒于法座。都讲等僧亦同时殒。魏境闻见无不嗟美。时又有沙门法场于洛阳译辩意长者问经一卷。虽阙传对而是正文。见法上录。又熙平元年。有南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姓瞿昙氏。名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从元年至兴和末。于邺城。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凡一十四部。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当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又期城郡守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五卷。故其序略云。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至如一乘二谛之言。六通三达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若夫顷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毫眉之象。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如晋室永嘉寺。惟有四十二。皇魏受图嵩洛京寺出馀千数。皆帝王士庶笃信经营。名僧异瑞纷纶间起。今采摘祥异者。具以注之。文多不载。时西魏文帝大统中。丞相宇文黑泰。兴隆释教崇重大乘。虽摄总万机而恒扬三宝。第内常供百法师。寻讨经论讲摩诃衍。又令沙门昙显等。依大乘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始从佛性终尽融门。每日开讲。即恒宣述以代先旧。五时教迹迄今流行。香火梵音礼拜唱导。咸承其则。虽山东江表乃称学海。仪表有归未能逾矣。至周文帝二年。有波头摩国律师攘那跋陀罗。周言智贤。共耶舍崛多等。译五明论。谓声医工术及符印等。并沙门智仙笔受。建武帝天和年。有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周言法希。奉敕为大蒙宰晋阳公宇文护。译婆罗门天文二十卷。又令摩伽陀国禅师阇那耶舍。周言藏称。共弟子阇那崛多等。于长安故域四天王寺。译定意天子问经六部。沙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等笔受。
魏道虔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人。长于阴阳卜筮。宣武帝、孝明帝时官奉车都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荥阳开封人,字道汉。郑羲族侄。历仕雁门、濮阳二郡,贪秽狠毒。孝明帝时贿刘腾得为龙骧将军、安州刺史。后坐选举受财为御史所纠,暴病卒。
李玙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2—553 【介绍】: 北齐陇西成纪人,字道璠。魏宣武帝永平二年,释褐太尉府行参军,累官司徒右长史、兼尚书。东魏时累官东徐州刺史,解州还,称老疾不求仕。齐受禅,追玙兼前将军,又摄护军。玙意不愿策名两朝,遂绝朝请。
陆炜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字道晖。历尚书右户、三公郎,坐事免。后除伏波将军。初与弟陆恭之并有时誉,晚不睦,为时所鄙。孝明帝正光中卒。尝拟《急就篇》为《悟蒙章》。
释道珍 朝代:南梁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未详何许人。初于庐山。习弥陀观。尝于定中。见人乘舟。行大海中。曰欲之阿弥陀佛国。珍因求载。其人曰。未作净土业。岂可得哉。当时意谓。营治浴室。念阿弥陀经。为净土业也。出定如所意作之。绵历岁月。忽有白银台。降于其房之山池上。人莫知之也。独记其事于经函底。及卒之夕。半山如列数千炬。望者以为异。后又偶获经函底所记故迹。始复审其往生之验。 又法归禅师。襄阳汉阴人。久习禅业。尝于定中有神人。请游庐山。然庐山者。平生未尝识者也。及出定乃造焉。则树石寺塔。宛如定中所见。遂结宇以住。即今之峰顶寺是也。甘露峰亦此山之别峰。昔慧景禅师方示灭。手握两指。虽伸之复屈。论者以为此證二果之验。且山之草木。皆被甘露。峰因以名。三德一时。至今为山中盛事。兹并记之。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道珍。未详何人。梁初住庐山中。恒作弥陀业观。梦有人乘船处大海中。云向阿弥陀国。珍欲随去。船人云。未作净土业。谓须经营浴室并诵阿弥陀经。既觉即如梦所作。年岁绵远。及于房中小池降白银台。时人不知。独记其事安经函底。及命过时。当夕半山已上如列数千炬火。近村人见谓。是诸王观礼。旦就山寻。乃云珍卒。方委冥祥外应也。后因搜检经中方知往生本事。遂封记焉用示后学。时此山峰顶寺有法归禅师者。本住襄阳汉阴。出家昧静为务。感梦有神来请。遂往庐山游历诸处。忽然惊觉。乃寻梦而往。但庐山者生来不到。及至彼处树石寺塔宛如前梦。方知为庐山神之所请也。依而结宇晨夕继业。遂终山舍。时又有慧景禅师者。清卓出类不偶道俗。狐行林阜。禅慧在宗。及其终后。乃返掘两指。人有捋者虽伸还屈如前故传所纪。获二果矣。当景卒旦。山峰松树并雨甘露。今名甘露峰是也。生常感二鸟依时乞食。及其没后绝迹此山。斯之三德。道扇梁朝树铭山阿。各题芳绩矣。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阿道。或云本天竺人。或云从吴来。或云自高句丽入魏。后归新罗。未知孰是。风仪特异。神变左奇。恒以行化为任。每当开讲。天雨妙花。始新罗讷祇王时。有黑胡子者。从句高丽至一善郡。宣化有缘。郡人毛礼。家中作窟室安置。于是梁遣使赐衣著香物。君臣不知香名及与所用。乃遣中使赍香遍问中外。胡子见之称其名目曰。焚此则香气芬馥。所以达诚于神灵。所谓神圣不过三宝。一曰佛陀。二曰达摩。三曰僧伽。若烧此发愿。必有灵应。时王女病革。王使胡子焚香表誓。厥疾寻愈。王甚喜。酬赠尤厚。胡子出见毛礼。以所得物赠之。报其德焉。因语曰。吾有所归请辞。俄而不知所去。及毗处王时。有阿道和尚。与侍者三人。亦来止毛礼家。仪表似胡子。住数年无疾而化。其侍者三人留住读诵经律。往往有信受奉行者焉。然按古记。梁大通元年三月十一日。阿道来至一善郡。天地震动。师左执金环锡杖。右擎玉钵应器。身著霞衲。口诵花诠初到信士毛礼家。礼出见惊愕而言曰。曩者高丽僧正方来入我国。君臣怪为不祥。议而杀之。又有灭垢玭从彼复来。杀戮如前。汝尚何求而来耶。宜速入门。莫令邻人得见。引置密室。修供不怠。适有吴使以五香献原宗王。王不知所用。遍询国中。使者至问法师。师曰以火烧而供佛也。其后偕至京师。王令法师见使。使礼拜曰。此边国高僧何不远。而王因此知佛僧可敬。敕许斑行。又按高得相诗史。曰梁氏遣使曰。元表送沈檀及经像。不知所为。咨四野。阿道逢时指法。相注云。阿道再遭斩害。神通不死。隐毛礼家。则梁吴之使莫辨其详。又阿道之迹多同黑胡子。何哉。然自永平至大通丁未。凡四百十馀年。句高丽兴法已百五十馀年。而百济已行一百四十馀年矣。若按朴寅亮殊异传。云。师父魏人崛摩。母曰高道宁。高丽人也。崛摩奉使高丽。私通还魏。道宁因有身诞焉。师生五稔有异相。母谓曰。偏𧙖之子。莫若为僧。师依教。即于是日剃发。十六入魏。觐省崛摩。遂投玄彰和尚。受业十九年。归宁于母。母谕曰。此国机缘未熟。难行佛法。惟彼新罗今虽无声教。尔后三十馀月有护法明王御宇。大兴佛事。又其国京师有七法住之处。一曰金桥天镜林(今与轮寺)。二曰三川岐(今永兴寺)。三曰龙宫南(今皇龙寺)。四曰龙宫北(今芬皇寺)。五曰神游林(今天王寺)。六曰沙川尾(今灵妙寺)。七曰婿请田(今昙严寺)。此等佛法不灭前劫时伽蓝墟也。汝当归彼土。初传玄旨。为浮屠始祖。不亦美乎。师既承命子之声。出疆而来寓新罗王阙西里(今严庄寺是也)时当味邹王即位二年癸未矣。师请行竺教。以前所不见为怪。至有将杀之者。故退隐于续村毛禄家。今善州也。逃害三年。成国宫主病疾不愈。遣使四方。求能治者。师应募赴阙。为疗其患。王大悦问其所欲。师请曰。但创寺于天镜林。吾愿足矣。王许之。然世质民顽。不能归向。乃以白屋为寺。后七年始有欲为僧者。来依受法。毛禄之妹名史侍。亦投为尼。乃于三川岐立寺曰永兴。以依住焉。味雏王崩后。嗣王亦不敬浮屠。将欲废之。师还续村。自作墓入其内。闭户示灭。因此圣教不行于斯卢。厥后二百馀年。原宗果兴像教。皆如道宁所言。自味雏至法兴凡十一王矣。阿道出现年代前却如是其差舛。并是古文不可取舍。然若当味雏时。已有弘宣之益。则与顺道同时明矣。以其中废而至梁大通乃兴耳。故并出黑胡子元表等。叙而观焉。 赞曰。自像教东渐。信毁交腾。权舆光阐。代有其人。若阿道。黑胡子。皆以无相之法身。隐现自在或先或后。似同异。若捕风搏影。不可执迹而定也。但其先试可而后启行。始逃害而终成功。则秦之利方。汉之摩腾。亦无以加焉。易曰。藏器待时。阿道之谓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497 【介绍】: 北魏皇族,废太子,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孝文帝长子。太和十七年立为太子。不乐南迁,常私穿胡服。太和二十年,孝文帝幸嵩山,恂手刃中庶子高道悦,欲与左右轻骑逃往平城,未逞。孝文帝还,废为庶人。后以谋逆罪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道让。高崇子。少以孝闻,袭爵,释褐奉朝请,加宣威将军。孝明帝孝昌初为河阴县令,损益政体,有当官之称。尝疏奏侍臣戚属请托官曹,擅作威福,亏风坏政。诸宠要疾之,乃启太后迁谦之为国子博士。后李神轨谗于胡太后,赐死。朝士莫不哀之。
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谦之字道让,渤海蓨人。袭父崇爵开阳男,除奉朝请,加宣威将军,正光中为奉车都尉、廷尉丞,孝昌初行河阴县令,寻除正,迁国子博士,历铸钱都将长史,为李神轨所陷,下狱赐死。永安中赠营州刺史,谥曰康,有《凉书》十卷。
卢道约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6—543 【介绍】: 北魏范阳涿人,字季恭。卢道虔弟。起家员外郎,累迁司徒属、幽州大中正。东魏孝静帝天平中,为高岳长史。兴和末除卫大将军、兖州刺史,在州颇得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