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时外道
时散外道
祖道
神我外道
神道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般若道行经
记论外道
畜生道
梵天外道
梵道
雪山成道
牵道八道行城
寂灭道场
佛类词典(续上)
根本业道时外道
时散外道
祖道
神我外道
神道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般若道行经
记论外道
畜生道
梵天外道
梵道
雪山成道
牵道八道行城
寂灭道场
根本业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成一业画加行、根本、后起之三。其业正成办时之表业与无表业,名为根本业道。例如杀生,杀了刹那之所作与所由作而薰发于身中之无表业,谓为根本业道。无表业其后随转而不止,属于后起。
(术语)就成一业画加行、根本、后起之三。其业正成办时之表业与无表业,名为根本业道。例如杀生,杀了刹那之所作与所由作而薰发于身中之无表业,谓为根本业道。无表业其后随转而不止,属于后起。
时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时散外道,十三外道之一。(参见:外道)。此执有真实时体以生一切万物之外道也。
(流派)又曰时散外道,十三外道之一。(参见:外道)。此执有真实时体以生一切万物之外道也。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时散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与时外道同。
(流派)与时外道同。
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祖师之道。
(术语)祖师之道。
神我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如数论,胜论等立人天各自有常住之神我而主宰万有之外道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神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称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鬼道三者曰神道。【又】神为神魂,有情之精灵也。其神灵之道理曰神道。三论玄义曰:「夫神道幽玄,惑人多昧,义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又】神妙之道即称佛道。肇论疏曰:「神道者,谓神妙之道,即佛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天道、阿修罗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称。2。神妙之道,即佛道。
(术语)总称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鬼道三者曰神道。【又】神为神魂,有情之精灵也。其神灵之道理曰神道。三论玄义曰:「夫神道幽玄,惑人多昧,义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又】神妙之道即称佛道。肇论疏曰:「神道者,谓神妙之道,即佛道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天道、阿修罗道、鬼道等三道的通称。2。神妙之道,即佛道。
破外道小乘四宗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之略名。
(书名)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之略名。
般若道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记论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谓弘毗伽罗论之人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记论外道,即毗伽论是也。」
(流派)谓弘毗伽罗论之人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记论外道,即毗伽论是也。」
畜生道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六道之一。有畜生业因者死后所趣之道途。与畜生趣同。又道以名因,谓其业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道之一。(参见:六道)
【佛学次第统编】
畜生道概义,前已略叙,兹再稍及其详。此道遍在诸处,披毛带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生,种类至繁,无量无数,兹约数义以括之:
一、就形言 有披毛戴角鳞甲羽毛等之别。
二、就依处言 有水陆空行等之别。
三、就陆地言 重者土内,中者山林,轻者人所畜养。
四、就昼夜言 谓昼行、夜行、昼夜行。
五、就强弱言 强者伏弱,饮血啖肉,互相吞啖,怖畏百端,称为血途。
六、就寿命言 寿限多无定限,其极长者,有一中劫。
七、就胜劣言 虽属旁生,由福德力,或为龙王、象王、金翅鸟王、狮子王等。
八、就生出言 有胎、卵、湿、化等。
九、就趣报言 此道遍五道中有之。
【三藏法数】
谓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等。即造作恶业众生,由愚痴故,生于此道,故名畜生道。
【三藏法数】
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论云:畜谓畜养,谓其横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谓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诸处,由昔恶业报生此道也。
【三藏法数】
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界名)六道之一。有畜生业因者死后所趣之道途。与畜生趣同。又道以名因,谓其业因也。
【佛学常见辞汇】
六道之一。(参见:六道)
【佛学次第统编】
畜生道概义,前已略叙,兹再稍及其详。此道遍在诸处,披毛带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生,种类至繁,无量无数,兹约数义以括之:
一、就形言 有披毛戴角鳞甲羽毛等之别。
二、就依处言 有水陆空行等之别。
三、就陆地言 重者土内,中者山林,轻者人所畜养。
四、就昼夜言 谓昼行、夜行、昼夜行。
五、就强弱言 强者伏弱,饮血啖肉,互相吞啖,怖畏百端,称为血途。
六、就寿命言 寿限多无定限,其极长者,有一中劫。
七、就胜劣言 虽属旁生,由福德力,或为龙王、象王、金翅鸟王、狮子王等。
八、就生出言 有胎、卵、湿、化等。
九、就趣报言 此道遍五道中有之。
【三藏法数】
谓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等。即造作恶业众生,由愚痴故,生于此道,故名畜生道。
【三藏法数】
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论云:畜谓畜养,谓其横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谓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诸处,由昔恶业报生此道也。
【三藏法数】
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佛学常见辞汇】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
〔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佛学常见辞汇】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
〔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
梵天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为因外道,以梵天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三种:一鞞陀论师之梵天,二鞞纽论师之梵天,三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鞞陀论师以梵天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参见:大梵天)
(流派)行事钞下四所举十种外道中有梵天为因外道,以梵天为万物生因之外道也。此外道有三种:一鞞陀论师之梵天,二鞞纽论师之梵天,三摩醯首罗论师之梵天。鞞陀论师以梵天为那罗延天所生,摩醯首罗论师以梵天为摩醯首罗天之应身。(参见:大梵天)
大梵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梵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修净禅断淫欲也。智度论八曰:「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梵道。」
(术语)谓修净禅断淫欲也。智度论八曰:「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梵道。」
雪山成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释迦成道,在摩揭陀国之菩提树下。非在雪山。谓之雪山者,就雪山大士之往因而假说之耳。
(术语)释迦成道,在摩揭陀国之菩提树下。非在雪山。谓之雪山者,就雪山大士之往因而假说之耳。
牵道八道行城
【佛学大辞典】
(杂名)梵网经心地品曰:「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鞠,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明藕益梵网合注六曰:「牵道八道行城者,纵横各八路,以棋子行之。西域戏也。」
(杂名)梵网经心地品曰:「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鞠,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明藕益梵网合注六曰:「牵道八道行城者,纵横各八路,以棋子行之。西域戏也。」
寂灭道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身佛證有馀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證有馀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
(术语)化身佛證有馀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时佛在摩竭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
【佛学常见辞汇】
化身佛證有馀涅槃的道场,如释尊在摩竭陀国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树下之金刚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