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160 161 162 163 下一页
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佛成道日
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
佛道无上誓愿證
佛道
佛道声闻
投渊外道
邪因外道
邪道
邪魔外道
初法明道
助道
助道资缘
助道人法
佛类词典(续上)
成道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佛成道日
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
佛道无上誓愿證
佛道
佛道声闻
投渊外道
邪因外道
邪道
邪魔外道
初法明道
助道
助道资缘
助道人法
成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佛八相中之第六。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无上菩提之相也,但四教成佛之相各异。
(术语)化佛八相中之第六。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无上菩提之相也,但四教成佛之相各异。
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无量门微密持经之异名。
(经名)无量门微密持经之异名。
佛成道日
【佛学大辞典】
(行事)佛之成道日,经论之说不同。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泥洹经作四月八日,西域记则三月八日,又云三月十五日。俱舍宝疏,正宗记,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支那用十二月八日者,以僧史略上会合之谓「腊月乃周之二月也。」周历建子之二月,即夏历建寅之十二月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行事)佛之成道日,经论之说不同。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泥洹经作四月八日,西域记则三月八日,又云三月十五日。俱舍宝疏,正宗记,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支那用十二月八日者,以僧史略上会合之谓「腊月乃周之二月也。」周历建子之二月,即夏历建寅之十二月也。
【佛学常见辞汇】
佛成道的日子。佛降生、成道、涅槃等,都在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
佛道无上誓愿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證无上之佛道也。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誓證无上之佛道也。
佛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为道。道有三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三佛之所得。今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同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为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又曰:「菩提偏在果,故證成佛道,名得佛道。」嘉祥法华疏二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又】因行名道。佛道者,到于佛之万行也。大乘义章十八曰:「地论言:道者是因,修行此道,能到圣处,名为圣道。」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證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梵语菩提,新译为觉,旧译为道。
(术语)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为道。道有三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三佛之所得。今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同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为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又曰:「菩提偏在果,故證成佛道,名得佛道。」嘉祥法华疏二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又】因行名道。佛道者,到于佛之万行也。大乘义章十八曰:「地论言:道者是因,修行此道,能到圣处,名为圣道。」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證悟的道法,即无上菩提。梵语菩提,新译为觉,旧译为道。
佛道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五种声闻中之大乘声闻也。(参见:声闻)附录。
(术语)台家所立,五种声闻中之大乘声闻也。(参见:声闻)附录。
投渊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寒中投身于深渊而作苦行,以之为生天之因者。见涅槃经十六。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寒入深渊,忍受冻苦,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投渊外道。
(流派)六苦行外道之一。寒中投身于深渊而作苦行,以之为生天之因者。见涅槃经十六。
【三藏法数】
谓外道修行,寒入深渊,忍受冻苦,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投渊外道。
邪因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参见:外道)附录。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邪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理之行法也。金刚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杂语)非理之行法也。金刚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邪魔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邪恶之魔鬼与佛法外之行者也。药师经下曰:「信世间邪魔外道妖之师妄说祸福。」
【佛学常见辞汇】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俗语佛源】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李明权)
(流派)邪恶之魔鬼与佛法外之行者也。药师经下曰:「信世间邪魔外道妖之师妄说祸福。」
【佛学常见辞汇】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俗语佛源】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李明权)
初法明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三昧,初地分證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为利宝所伤,谓为蛇毒,以作毒想故。其心执著,便成毒气,遍入肢体,垂欲命终。时有良医诊之,晓其本末。即时引至伤处以明灯照之,犹见所伤宝有血涂相,其人了知非毒,毒气亦除。分别玩好之具而生喜乐,行人亦复为是。因净菩提心照明诸法故,小用功用便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实相,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中略)不久成就佛法。故云得此三昧者,即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知行人则是位同大觉也。以其自觉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同七曰:「到修行地,即是净菩提心初法明门,例如声闻见谛以后入修道位也。」同三曰:「初入净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歌罗罗时。前七地已去,为大悲万行之所含养,如在胎藏。无功用已去(八地),渐学如来方便。如婴童已生习诸伎艺,至如来一切智地。如伎艺已成,施手从政,故名大悲胎藏生。」
(术语)是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三昧,初地分證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为利宝所伤,谓为蛇毒,以作毒想故。其心执著,便成毒气,遍入肢体,垂欲命终。时有良医诊之,晓其本末。即时引至伤处以明灯照之,犹见所伤宝有血涂相,其人了知非毒,毒气亦除。分别玩好之具而生喜乐,行人亦复为是。因净菩提心照明诸法故,小用功用便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实相,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中略)不久成就佛法。故云得此三昧者,即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知行人则是位同大觉也。以其自觉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妙觉大牟尼位。」同七曰:「到修行地,即是净菩提心初法明门,例如声闻见谛以后入修道位也。」同三曰:「初入净菩提心门,见法明道,如识种子歌罗罗时。前七地已去,为大悲万行之所含养,如在胎藏。无功用已去(八地),渐学如来方便。如婴童已生习诸伎艺,至如来一切智地。如伎艺已成,施手从政,故名大悲胎藏生。」
助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种之道品,能资助止观,故名助道。又资助果德,故名助道。又诸行互为资助,故名助道。止观八之二曰:「若遮障重,当修助道,既解惑相持,便应索援。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内外贪欲起以胜处助。」大乘义章十六曰:「言助法者,是其缘义,资助果德故名为助。又复诸行互共相资助,亦名为助。」
(术语)诸种之道品,能资助止观,故名助道。又资助果德,故名助道。又诸行互为资助,故名助道。止观八之二曰:「若遮障重,当修助道,既解惑相持,便应索援。外贪欲起以不净助,内贪欲起以背舍助,内外贪欲起以胜处助。」大乘义章十六曰:「言助法者,是其缘义,资助果德故名为助。又复诸行互共相资助,亦名为助。」
助道资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喂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三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常乞食粪扫衣;若下根者,檀越施,但少有即知足;具如止观第四。况复若佛弟子,专修正道,而无贪求,自然具资缘。如大论所云:譬如比丘贪求者不得供养,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心亦如是,若分别取相,则得实法。又大集经月藏分中,欲界六天日月星宿天龙八部各于佛前发誓愿言:若佛之声闻弟子,住法,顺法,三业相应修行者,我等皆共护持养育,供给所须,使无所乏。问:凡夫必不三业相应,若有缺漏,应无依怙?答:如此问难,是即懈怠无道心者所致。若诚求菩提诚欣净土者,宁舍身命,岂破禁戒,应以一切勤劳,期永劫之妙果。」
(术语)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喂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三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常乞食粪扫衣;若下根者,檀越施,但少有即知足;具如止观第四。况复若佛弟子,专修正道,而无贪求,自然具资缘。如大论所云:譬如比丘贪求者不得供养,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心亦如是,若分别取相,则得实法。又大集经月藏分中,欲界六天日月星宿天龙八部各于佛前发誓愿言:若佛之声闻弟子,住法,顺法,三业相应修行者,我等皆共护持养育,供给所须,使无所乏。问:凡夫必不三业相应,若有缺漏,应无依怙?答:如此问难,是即懈怠无道心者所致。若诚求菩提诚欣净土者,宁舍身命,岂破禁戒,应以一切勤劳,期永劫之妙果。」
助道人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三于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学。般舟经之偈云:此三昧经真佛语,设闻远方有此经,用法道故往听受,一心讽诵不忘舍。问:何等教文,与念佛相应?答:正明西方观行并九品行果者,莫如观无量寿经。说弥陀本愿并极乐细相者,莫如无量寿经。明诸佛相好并观相灭罪者,莫如观佛三昧经。明色身法身相,并三昧胜利者,莫如般舟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明修行方法者,莫如上之三经,并十往生经,十住毗婆沙论。日日读诵者,莫如阿弥陀经。结偈总说者,莫如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或曰往生论与净土论)。修行之方法,多在摩诃止观,及善导和尚之观念法门,并六时礼赞。问答料简,多在天台之十疑,道绰和尚之安乐集,慈恩之西方要诀,怀感和尚之群疑论。记往生人者,多在迦才之净土论,并瑞应传。」愚案其他选拔净土之要文,采集念佛者之偈颂法语者,莫如宋四明宗晓之乐邦文类。
(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三于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学。般舟经之偈云:此三昧经真佛语,设闻远方有此经,用法道故往听受,一心讽诵不忘舍。问:何等教文,与念佛相应?答:正明西方观行并九品行果者,莫如观无量寿经。说弥陀本愿并极乐细相者,莫如无量寿经。明诸佛相好并观相灭罪者,莫如观佛三昧经。明色身法身相,并三昧胜利者,莫如般舟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明修行方法者,莫如上之三经,并十往生经,十住毗婆沙论。日日读诵者,莫如阿弥陀经。结偈总说者,莫如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或曰往生论与净土论)。修行之方法,多在摩诃止观,及善导和尚之观念法门,并六时礼赞。问答料简,多在天台之十疑,道绰和尚之安乐集,慈恩之西方要诀,怀感和尚之群疑论。记往生人者,多在迦才之净土论,并瑞应传。」愚案其他选拔净土之要文,采集念佛者之偈颂法语者,莫如宋四明宗晓之乐邦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