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41,分390页显示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小乘外道
天道
天魔外道
五色界道
唯识修道五位
院内道行杂作衣
五道
五道六道
五道冥官
五道将军
五道受生经
五道转轮王
五道转轮经
五种三昧道
不久诣道场
小乘外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乘与外道。又小乘即外道也。外道小乘二十种,外道中小乘外道论师是也。
天道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为有情轮回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又曰「天道施张,自然化举。」同净影疏曰:「凡在世间天下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为天道施张。」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天趣,为六道之一。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因其依处在诸趣之上,故名为天,身有光明,故名为天,果报最胜,故名为天。
【三藏法数】
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三藏法数】
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三藏法数】
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天魔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魔与外道。共害佛道者。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行持钞下一曰:「天魔外道尚不食酒肉。」
【佛学常见辞汇】
天魔与外道,二者皆喜欢为害佛道。梵网经说:「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
【俗语佛源】
「天魔」,居欲界天顶及色界天顶,领执世乐,故生邪见,憎嫉贤圣涅槃道法。「外道」,史料载有六师外道,经上说有九十六种外道,「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楞严经》说:「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洗心非正」是说不能以正法洗心。佛教认为,凡修禅定,先须洗涤从前所有邪恶知见,如同除去毒蜜,方可贮藏甘露。一有不尽,便足以致魔。「阴魔」依身心而起,「天魔」等则是外魔入心。若能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可奈何。「外道」也足以成为修道的障碍。如《楞严经》卷一说:「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娑毗迦罗」译言「金头」或「黄发」,谓其发黄如金,为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名。由他所传幻咒,自言先从梵天所说,称为先梵天咒。这是外道妨道的一个例子。后沿用以指邪门歪道。如《朱子语类·论语》:「淳于髡是个天魔外道,本非学于孔孟之门者。」也作「邪魔外道」。见于《药师经》卷下:「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沿用如《儒林外史》第一回:「若是八股文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禹振声)
五色界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造显曼荼罗时,为区别各重位,用五色作境界之道也。瞿醯坛跢罗经中曰:「中台,及内院,应用五色而作界道。其第二院应用三色。第三外院唯用白色而作界道,其著食院及行道院,但用白色而作界道。」大日经疏六曰:「又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当具五色。先以白色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黄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次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黄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纯白一色,皆极令均调正直,渐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养处外缘等,随作一纯色界。瞿醯云: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从中向外者,明此菩提心五种根力,渐次增广,乃至住于大般涅槃,则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从浅至深,自迹归本,则世尊俯同六趣,为初门眷属,开发净菩提心。若众生入此明门,超百六十心时,则已出过世间,上菩萨位。故第三漫荼罗,唯以白色为界也。第二漫荼罗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黄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进修万行,黄是如来念处。万德开敷。尔时即入重玄门,居寂光土。乃至迹居补处,犹故不识一人。故于第二重,但以三色为界也。第一重漫荼罗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谓如来身口意密无尽加持故,作大虚空色。黑为如来寿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毕竟无像,故作深玄色。此二句,是如来秘藏,非普为一切众生,故名眷属也。又入此深玄色时者,即是如来自證中胎华藏。尔时见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浅深之殊。而诸众生有渐入者,有超升者,有顿入者。然其所趣,毕竟同归,故云一切内深玄也。」
唯识修道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第十地出之心(即等觉)间,重修习妙观以断馀障之位,即修道也。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證理之位,即无学道也。开之则为三僧祇四十一位。是法相宗之所立也。见唯识论九。因果合有四十一位。此于十住之前,开十信位,则为五十一位。于第十地之终,开等觉,则为五十二位。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天台宗用五十二位。惟开合不同耳。
院内道行杂作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同上。谓居寺中房室行道路时,或作诸杂务时所服者,故以为名。
【佛学大辞典】
(衣服)三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衣为五条。袈裟之最下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著用之,故名为院内道行衣,入聚落会大众时不得著之。六物图曰:「安陀会名下衣(最居下故或下著故),从用名院内道行衣(入聚随众则不得著)。」
五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有情往来之所,故曰道。有五处: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与五趣同。
【三藏法数】
(出正法念处经)
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谓能安忍世间苦乐之境也。又仁也,如梵摩喻经云:清信善人,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之人,言不欺诳;忠孝之人,不嗜醉酒。盖天地所生,惟人为贵,由习善行,报感此身,是为人道。
〔三、地狱道〕,地狱,谓在地之下也。婆沙论云:赡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地狱。然此地狱,其量大小不同,其寿延促各异,皆由众生造极恶业,报尽命终,至此受苦也。(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踰缮那,又云由旬,华言限量。)
〔四、饿鬼道〕,谓此鬼类,羸瘦丑恶,见者畏惧,穷年卒岁,不遇饮食,或居海底,或近山林,乐少苦多,寿长劫远。由昔悭贪所报,获此身也。
〔五、畜生道〕,畜生亦名旁生。婆沙论云:畜谓畜养,谓其横生,覆身而行,禀性愚痴,不能自立,为他畜养,故名畜生。又名旁生者,谓其形旁而行不正,遍在诸处,由昔恶业报生此道也。
五道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为六道。智度论三十曰:「问曰:经说有五道。云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远,经法流传五百年后,多有别异,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说五者,于佛经回文说五。若说六者,于佛经回文说六。又摩诃衍中法华经说有六趣众生,观诸义意,应有六道。」摄阿修罗道于五道内有二义:一唯摄于天趣,一摄于天趣鬼趣之二者。见唯识枢要下本。新译家多用五趣。
五道冥官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经曰:「六道冥官。」五道六道,开合不同,冥官为十王之眷属。
五道将军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之眷属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别供焰罗王五道将军,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五道受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苑珠林八十六所引,今藏经中无之。
五道转轮王
【佛学大辞典】
(鬼类)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三年厅府之官王也。其本地为阿弥陀如来,即领二官众狱司,治众生愚痴烦恼之冥官。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谓「五道转轮王厅。阿弥陀佛。尔时天尊说是偈言:后三所历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身。邪见放逸过,愚痴无智罪。犹如车轮回,常在三途狱。」是也。
五道转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罪福报应经之异名。
五种三昧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门之五种三昧也。详教时问答二。
不久诣道场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不久成佛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