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9,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卷甲倍道
康庄大道
科道两衙门
开锣喝道
久归道山
菊道人
昆仑道
老道长
空手道
孔孟之道
空华外道
口碑载道
可不道
苦集灭道
涧道行縢
《漢語大詞典》:卷甲倍道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指急行军。语本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乃走 庐州 。久之,未知所嚮,问 袭 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 洪州 可乎?’”明史·宋忠传:“ 燕王 度 忠 必争 居庸 ,帅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趋 怀来 。”
《國語辭典》:康庄大道(康莊大道)  拼音:kāng zhuāng dà dào
平坦畅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如:「你眼前就是条康庄大道,千万不要再退缩了!」《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车马络绎不绝。」
《漢語大詞典》:科道两衙门(科道兩衙門)
明 清 时,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官署合称“科道两衙门”。 明 周晖 《金陵琐事·雅谑》:“ 张江陵 鈐束科道两衙门,官不敢扬眉吐舌略陈异己之説。”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翰林院并科道两衙门各位老爷,都在堂上贺喜。”
《漢語大詞典》:开锣喝道(開鑼喝道)
(1).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越剧《二度梅》第二场:“我枉为七尺男子汉,到何时开锣喝道到坟前。”
(2).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开锣喝道。”
《漢語大詞典》:久归道山(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不想今日之下,他老人家久归道山,还来默佑这个小子,叫人怎的不感极而泣!”
《漢語大詞典》:菊道人
兔的别名。 宋 陶谷 清异录·兽名:“ 吉祥 僧刹有僧诵《华严》大典,忽一紫兔自至,驯伏不去,随僧坐起,听经坐禪。惟餐菊花,饮清泉,僧呼菊道人。”
分類: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國語辭典》:老道长(老道長)  拼音:lǎo dào zhǎng
1.清代尊称道级的行政首长。《土风录。卷一七。老道长引菽园杂记》:「中堂尚书称各道御史曰『老道长』,今督抚称道宪亦曰『老道长』。」
2.称年老的道士。如:「街口的算命摊子上坐著一位老道长。」
《国语辞典》:空手道  拼音:kōng shǒu dào
一种以我国国术为主体的技击,不带任何武器的徒手空拳武术。以手、足、拳、肘等身体部位,有效的制服对方。早年传至琉球,称为「唐手道」,西元一九二一年传入日本,一九三六年改称为「空手道」。
《國語辭典》:孔孟之道  拼音:kǒng mèng zhī dào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中国思想主流。《三国演义》第六○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清。朱彝尊〈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谕赵晋曰:『孔孟之道,卿幼学壮履。』」
《漢語大詞典》:空华外道(空華外道)
佛教语。 印度 佛教后期, 龙树 、 提婆 等首创大乘空宗,原先的小乘教派视之为左道邪说,因以贬称为“空华外道”。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僧皆小乘学,不信大乘,谓为空华外道,非佛所説。” 章炳麟 《与大乘相契》:“是故小乘之詆大乘,以为魔説,以为空华外道而已,未尝云诸大菩萨当时实无其人也。”参见“ 空华 ”。
《漢語大詞典》:空华(空華)
亦作“ 空花 ”。
(1).佛教语。隐现于病眼者视觉中的繁花状虚影。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楞严经》卷四:“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於空灭。忽有愚人,於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 宋 司马光 《游三门开化寺》诗:“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復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呜呼,我青年之眩於空华,困於噩梦者,其醒耶未耶?”
(2).指雪花。 宋 洪朋 《喜雪》诗:“漫天乾雨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國語辭典》:口碑载道(口碑載道)  拼音:kǒu bēi zài dào
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红楼梦》第九九回:「自从老爷到了任,并没见为国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
《國語辭典》:可不道  拼音:kě bù dào
1.岂不知。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驷马难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2.岂不是。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赵仲先,这桩事可不道你也和他曾有首尾来。」明。陈与郊《文姬入塞》:「可不道埋没了丰城贯斗才。」
3.却不料、可曾想到。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一折:「不争向琴操中单诉著你飘零,可不道窗儿外更有个人孤另。」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出:「我千辛万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脸儿黄、瘦骨如柴。」
《漢語大詞典》:苦集灭道(苦集滅道)
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苦集灭道。”法苑珠林卷二五:“﹝ 阿难 ﹞见鸟聪黠,为説四諦,苦集灭道。”
《分类字锦》:涧道行縢(涧道行縢)
陆㳺山寺诗溪南涧道更幽绝明朝裂布缝行縢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