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29,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6  127  128  1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德教育
道德境界
道德科学
道德腊
道德理想
道德判断
道德品质
道岔
道德品质教育
道碴
道不相谋
盗亦有道
道傍苦李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國語辭典》:道德教育  拼音:dào dé jiào yù
教导学生明辨善恶及知善行善的教育。强调遵守道德规范和良好习惯(美德)的养成。
《漢語大詞典》:道德境界
从人们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自私自利”,就是人们对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无私。
《漢語大詞典》:道德科学
即“伦理学”。
《漢語大詞典》:道德腊(道德臘)
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漢語大詞典》:道德理想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
《漢語大詞典》:道德判断
①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分评价判断(如诚实是一种美德)、规范判断(如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和命令判断(如不准偷窃)。②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认识活动。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
分類:道德断定
《漢語大詞典》:道德品质
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漢語大詞典》:道岔
使列车由一组轨道转到另一组轨道上去的装置。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 镇江 的道岔,我是早准备要看一看的,哪怕看一眼,或者静听一下过岔的声音。” 孙少山 《八百米深处》:“有一次 王江 见 李贵 在陡坡上放车太快,警告他道:‘注意,道岔上有人!’”
《漢語大詞典》: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影响和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在中国学校日常工作中主要指学生守则教育,学校常规纪律训练,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养成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勇敢、勤劳、俭朴等优良品质。
《國語辭典》:道碴  拼音:dào chá
在兴筑铁路时铺于路基之上,用以埋藏轨枕之物料,如碎石、砾石等。
《漢語大詞典》:道砟
铺在铁路路基上面的石子。
《國語辭典》:道不相谋(道不相謀)  拼音:dào bù xiāng móu
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指思想志趣不相同,无法一起讨论或共事。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八。内阁》:「疏诋新郑最丑,二公道不相谋,相去亦三十馀年。」
《國語辭典》:盗亦有道(盜亦有道)  拼音:dào yì yǒu dào
要成为一个大盗,也有其须具备的才能与原则。语出《庄子。胠箧》:「故蹠之徒,问于蹠曰:『盗亦有道乎?』」后指盗贼也有一定的规矩与原则,不随意盗窃他人财物。《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等传。赞曰》:「其间亦假仁义,礼贤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谓盗亦有道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英雄从古轻一掷,盗亦有道真堪述。」
分類:道义
《國語辭典》:道傍苦李  拼音:dào páng kǔ lǐ
生长在道路旁边的李子,因为苦涩而无人要采摘。典出《晋书。卷四三。王戎传》。后引申为人所弃。《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道傍苦李,为人所弃。」
《漢語大詞典》:道傍之筑(道傍之築)
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后语》:“於时 梅侍御 客生 独荐 李成梁 ,又不合当事者意,復成道傍之筑。”
分類:成功
《漢語大詞典》:道傍筑室(道傍築室)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郑玄 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宋 郑樵 《〈通志〉总序》:“后世众手修书,道傍筑室,掠人之文,窃钟掩耳,皆 固 之作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