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68,分138页显示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道尽途殚
道尽途穷
道殣相属
道殣相望
道殣相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高望重
道高魔重
道高德重
道德天尊
道德为城
道德习惯
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
《漢語大詞典》:道尽途殚(道盡途殫)
同“ 道尽涂穷 ”。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道尽途殫,迴车而还。”
《國語辭典》:道尽途穷(道盡途窮)  拼音:dào jìn tú qióng
形容无路可走。《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传。庄宗五子传》:「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也作「道尽涂殚」。
《漢語大詞典》:道殣相属(道殣相屬)
见“ 道殣相望 ”。
《國語辭典》:道殣相望  拼音:dào jǐn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很多,在路上随处可见。《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清史稿。卷四五六。夏毓秀传》:「昆明被围久,粮馈阻绝,道殣相望。」
分類:饿死
《國語辭典》:道殣相望  拼音:dào jǐn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很多,在路上随处可见。《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清史稿。卷四五六。夏毓秀传》:「昆明被围久,粮馈阻绝,道殣相望。」
分類:饿死
《漢語大詞典》:道殣相枕
见“ 道殣相望 ”。
《國語辭典》:道殣相望  拼音:dào jǐn xiāng wàng
饿死的人很多,在路上随处可见。《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殣相望。」《清史稿。卷四五六。夏毓秀传》:「昆明被围久,粮馈阻绝,道殣相望。」
分類:饿死
《國語辭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拼音: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谨防外界诱惑,因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西游记》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帐。」后用以比喻一事兴起,又会有一事超过其上。
《漢語大詞典》: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郑观应 《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分類:德高望重
《漢語大詞典》: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强。 陶牧 《七夕和儆庐仍用征字韵》:“道高魔重文驱疟,海涸桑枯路未平。”
分類:法力高强
《漢語大詞典》: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艾芜 《回家》:“ 水元伯伯 打发人来叫 丁永森 到他家去坐, 丁永森 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 永元伯伯 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漢語大詞典》: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即被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据称由“冥寂玄通元”(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所化生。居于天界大赤天“太清”仙境。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为三洞教主。道教宫观多有供奉,塑像持扇(或如意),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
《分类字锦》:道德为城(道德为城)
盐铁论:所谓金城者,非谓筑壤而高土,凿地而深池也。言以道德为城,仁义为郭,而莫之敢攻。
分类:城郭
《漢語大詞典》:道德习惯
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漢語大詞典》:道德信念
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漢語大詞典》:道德行为
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相对。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不同时代、民族、社会和阶级对这两类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反之则为不道德行为。
《漢語大詞典》:道德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