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6,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迷途
四路
求道
禁路
一程
四达
蜀道难
路绝
塞路
仙路
绮陌
南道
争道
吏道
要道
《國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赵孟頫 岁暮和刚父杂诗四首之三:「迷途幸未远,回车且委蛇。」《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2.比喻错误的趋向。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三国演义》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头所在。唐。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引申为错误的道路或方向。《红楼梦》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
《漢語大詞典》:四路
(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
(2).四方道路。 唐 汪遵 《杨柳》诗:“ 亚夫 营畔柳濛濛, 隋主 堤边四路通。”
(3).引申指四方,各处。《泠眼观》第四回:“后来无法,只好遣派龟奴鳖腿,四路邀请那些酸秀才到家。”
《國語辭典》:求道  拼音:qiú dào
1.寻找路径。《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至滇,滇王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馀,皆闭昆明,莫能通。」
2.追求道术。唐。李商隐 题僧壁诗:「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赵升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再欲试之。」
《漢語大詞典》:禁路
犹御道。供帝王车驾行走的道路。 宋 秦观 《辇下春晴》诗:“衣冠纷禁路,云气绕宫墙。”
《國語辭典》:一程  拼音:yī chéng
1.一段时间。《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吴军赶了一程,自回。」也作「一程子」、「一程儿」。
2.一路。《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迎儿吃不得这厮骂,把裙儿系了腰,一程走来小孙押司家中。」
3.立刻。《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吓得吴教授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一程离了钱塘门。」
《國語辭典》:四达(四達)  拼音:sì dá
1.通达四方的道路。《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逵。」
2.通达四方,风行天下。《礼记。乐记》:「周道四达,礼乐交通。」
3.通晓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向子期难养生论:「若比之于内视反听,爱气啬精,明白四达,而无执无为。」
《國語辭典》:蜀道难(蜀道難)  拼音:shǔ dào nán
1.因四川省对外交通的道路难行,故称为「蜀道难」。
2.乐府瑟调曲名。
3.诗名。唐李白所作的七言乐府。李白以此诗描写秦蜀栈道的险阻和世故人情的险恶、叵测。
《漢語大詞典》:路绝(路絶)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漢語大詞典》: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漢語大詞典》:塞芦(塞蘆)
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太平广记卷四○八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席箕草:“席箕一名塞芦,生北 胡 地。古诗云:千里席箕草。”一本作“ 塞路 ”。
分類:编织用具
《漢語大詞典》:仙路
(1).登仙之路。 唐 李赤 《灵墟山》诗:“ 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2).宫禁中的道路。 唐 沈佺期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诗:“行随香輦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
《國語辭典》:绮陌(綺陌)  拼音:qǐ mò
绮丽的街道。唐。元稹 羡醉诗:「绮陌高楼竞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
《漢語大詞典》:南道
(1).指南方。史记·游侠列传:“至若北道 姚氏 ,西道诸 杜 ,南道 仇景 ,东道 赵他 、 羽公子 , 南阳 赵调 之徒,此 盗跖 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 汉 王充 论衡·言毒:“南道名毒曰短弧。”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楚辞·刘向〈九叹·忧苦〉》:“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王逸 注:“言己放流转彼 江南 之道。”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汉书·西域传上:“自 玉门 、 阳关 出 西域 有两道。从 鄯善 傍 南山 北,波河西行至 莎车 ,为南道;南道西踰 葱岭 则出 大月氏 、 安息 。”
《國語辭典》:争道(爭道)  拼音:zhēng dào
1.争抢行进道路。如:「这些驾驶不顾行车安全,竟在双线上争道而行。」
2.下棋时争抢棋路的位置。《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
分類:下棋道路
《國語辭典》:吏道  拼音:lì dào
1.官吏处理政务之道。《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旧唐书。卷九八。卢怀慎传》:「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
2.古代韩国由汉字组成的一套音节符号。参见「吏读」条。
分類:为政道路
《國語辭典》:要道  拼音:yào dào
1.重要的道路。如:「这个路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三国演义》第九七回:「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
2.比喻有权势地位或有权有地位的官员。《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倘拼得些银子央要道挽回,不过对调个地方,全然没事。」
3.切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