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7,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岖嵚
平路
八达
取径
夷涂
候人
改辙
线路
南北路
异途
拥道
御道
清路
险远
陪敦
《國語辭典》:岖嵚(嶇嶔)  拼音:qū qīn
形容山势险峻。《文选。王褒。洞箫赋》:「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國語辭典》:平路  拼音:píng lù
平坦的道路。汉。张衡〈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西游记》第五六回:「那马溜了缰,如飞似箭,顺平路往前去了。」
《漢語大詞典》:平露
瑞木名。古谓官位得人即生。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贤不肖位不相踰则平露生于庭。平露者,树名也,官位得其人则生,失其人则死。”露,一本作“ 路 ”。宋书·符瑞志下:“平露,如盖,以察四方之政。” 唐 无名氏 《平露赋》:“惟 唐 累庆,唯天眷命,植平露之殊祥,表吾君之睿圣。”《应群芳谱·木谱十三》谓平露一名平虑。
《國語辭典》:八达(八達)  拼音:bā dá
1.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如:「四通八达」。《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2.称八位通达之士:(1)三国时诸葛诞、邓飏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九。光逸传》。
3.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七。安平献王孚传》。
《漢語大詞典》:取径(取逕)
亦作“ 取径 ”。 选取经由的道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三:“此亦舍康庄而取逕於荆棘之蹊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新疆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陕甘总督长庚致内阁请代奉电》:“另选得力兵队由 登努斯 取径直赴 伊犂宁远城 ,保护 俄 商。”
《漢語大詞典》:夷涂(夷塗)
平坦的道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襄岸夷涂,脩路陖险。” 薛综 注:“夷,平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上》:“夫子中庸之教,朗如白日,坦於夷涂。”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歷阻得夷涂,嚮明去荒怪。”
分類:平坦道路
《國語辭典》:候人  拼音:hòu rén
《诗经。曹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首章二句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國語辭典》:改辙(改轍)  拼音:gǎi chè
1.1.改变所走的路线。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2.变更方法、计画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殷、周所以异轨,秦、汉于焉改辙。」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國語辭典》:线路(線路)  拼音:xiàn lù
1.指电流的通路。
2.狭小的路径。宋。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3.消息、线索。《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北京一点线路都没有,座师又替他写了好几封信。」
《漢語大詞典》:南北路
(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 清 宋琬 《京口遣怀时江上戒严》诗:“出忘南北路,坐废短长吟。”
(2).戏曲声腔中的皮(西皮)黄(二黄)的别称。因西皮来自(陕西)而称为“北路”,二黄来自 安徽 而称为“南路”,合称“南北路”。
《漢語大詞典》:异途(異途)
(1).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 晋 干宝 《〈搜神记〉序》:“将使事无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北齐书·元孝友传:“今人生为皂隶,葬拟王侯,存没异途,无復节制。”
(2).非正规的仕途。指非科举出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徐晞三代遭际:“﹝ 徐晞 ﹞以异途任六卿,世所共艷,然不知其子孙所遇更异。”
《漢語大詞典》:拥道(擁道)
堵塞道路。 明 于谦 《入塞》诗:“弟兄亲戚远相迎,拥道拦街不得行。”
《國語辭典》:御道  拼音:yù dào
皇帝车驾所走的道路。《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
《漢語大詞典》:清路
(1).清洁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2).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曹爽》:“乞降期会,以避清路。”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漢語大詞典》:险远(險遠)
谓道路险阻遥远。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有异闻,则以为喜。”宋史·周敦颐传:“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癘险远,亦缓视徐按。”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絶之区也明甚。”
《國語辭典》:陪敦  拼音:péi dūn
古代封建制度下,增封诸侯的土地称为「陪敦」。引申有裨补的意思。《左传。定公四年》:「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汉。毛亨。传:「陪,增也;敦,厚也。」唐。孔颖达。正义:「言既封为大国,地方五百里,又分以土田更增彼宽厚为七百里也。」也作「培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