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  拼音:xīn shēng huó yùn dòng
民国二十三年,先总统蒋公所推行的道德振兴运动。目的在求国民生活的合理化,使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皆能合乎礼、义、廉、耻的基准。继而提出「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新生活的指标,务期澈底改造社会风气、重建国民道德。
《国语辞典》:明义理,切世用(明义理,切世用)  拼音:míng yì lǐ,qiè shì yòng
理学家所强调的文学作品要阐明儒家的义理道德,发挥宣扬儒教的社会作用的文学主张。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夫士之于学,所以穷理而致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
《国语辞典》: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拼音:shùn dé zhě jí,nì tiān zhě xiōng
顺从道德则行事吉利,违背天意则必遭凶祸。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国语辞典》:民族精神教育  拼音:mín zú jīng shén jiào yù
以培育民族意识,陶铸民族道德,锻练民族体魄为目的的教育。
《国语辞典》:法理学(法理学)  拼音:fǎ lǐ xué
泛指研究法的一般原理,例如:一、研究和阐述法的概念、本质、作用、目的的理论。二、研究法与公平、正义、理性、平等、自由、道德、社会和国家等的关系。三、探究法的渊源、分类、效力、解释、适用等方面的问题。
《国语辞典》:主知说(主知说)  拼音:zhǔ zhī shuō
1.伦理学上的学说。主张完全真确的认识为道德生活唯一的标准,如苏格拉底、斯宾挪沙均主张此说。
2.美学上的学说。主张美的价值决定于艺术品的内容,亚理斯多德即主张此说。
《国语辞典》:德深望重  拼音:dé shēn wàng zhòng
道德高,声望重。南朝宋。明帝〈下庐江王祎诏〉:「而公常怀不平,表于事迹,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也作「德高望重」。
《国语辞典》:道义责任(道义责任)  拼音:dào yì zé rèn
道德良心上所认为该做的事。如:「对于这件意外,你我多少都应该负点道义责任。」
《国语辞典》:道范长昭(道范长昭)  拼音:dào fàn cháng zhāo
形容人的道德品性,足为典范,永垂不朽。常用为吊祭男性长者的挽辞。
《国语辞典》:导德齐礼(导德齐礼)  拼音:dǎo dé qí lǐ
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道德感化百姓,礼乐教导民众,使民知廉耻而归服。为仁政的方式。《旧唐书。卷六三。裴矩传》:「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国语辞典》:定于一尊(定于一尊)  拼音:dìng yú yī zūn
统一天下,共同尊立一个帝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后指学术、思想、道德等方面以最高权威做为唯一的标准。
《国语辞典》:传统主义(传统主义)  拼音:chuán tǒng zhǔ yì
尊重传统的制度、道德、宗教及其他传统事物,并依此作为价值的判断或行为的基准。
《国语辞典》:没人味(没人味)  拼音:méi rén wèi
1.道德低劣不成人样。如:「他向来没人味,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当然做得出来。」
2.没有人情味、同情心。如:「这点小忙你都不肯帮,未免太没人味了吧!」
《漢語大詞典》:盖然论
一种主张确定性是不可能的(特别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中)而概然性就是支配信仰和行动的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由于对所包括的原则的明确知觉或由于感觉有合适的可靠的权威的支持,因而被看作具有可靠的概然性的任何过程都是可能发生的;特指这样一种理论,它主张在不可能有确定性的道德问题中,任何具有可靠概然性的过程都可能发生,即使当一个相反的过程是或者似乎是具有更大的概然性时仍然是这样
一种理论,它主张在道德问题中不可能有确实性,因此只有遵循盖然性较大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道德
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的无产阶级道德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渐上升为共产主义道德。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为摧毁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服务,只是少数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道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体现为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先进分子所接受。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自觉遵循的道德。它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团结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一种重要精神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