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9
词典
1
分类词汇
38
共38,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分类词汇
(续上)
尊师贵道
缺德鬼
非道德主义
诗礼传家
三纲五常
没王法
莅修
礼义廉耻
《国语辞典》:
尊师贵道(尊师贵道)
拼音:
zūn shī guì dào
尊敬授业的人,重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孙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也作「尊师重道」。
分类:
尊敬
授业
重视
遵循
道德规范
《国语辞典》:
缺德鬼
拼音:
quē dé guǐ
责骂品性不合乎道德规范的人。如:「是哪个缺德鬼摘了校园的玫瑰花呢?」
分类:
责骂
品性
道德规范
《漢語大詞典》:
非道德主义
一种摒弃道德规范,否认道德的存在及其社会作用的伦理学理论。如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要否认一切道德,认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德对此无能为力。
分類:
摒弃
道德
道德规范
否认
存在
社会
伦理学
理论
《國語辭典》:
诗礼传家(詩禮傳家)
拼音:
shī lǐ chuán jiā
以读诗习礼代代相传。明。朱权《荆钗记》第二出:「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分類:
儒家
经典
道德规范
世代
《國語辭典》:
三纲五常(三綱五常)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之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皆为旧时的伦理标准。后泛指一切的人伦大道。《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读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得个三纲五常。」
分類:
封建社会
提倡
要道
道德规范
《國語辭典》:
没王法(沒王法)
拼音:
méi wáng fǎ
横行而不守法律。《红楼梦》第六八回:「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
分類:
无视
法律
道德规范
《漢語大詞典》:
莅修
谓按某种道德规范进行自我修养。类似儒家的“修身”。
《
晏子春秋·问下二六
》
:“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修,足以变人。”
分類:
道德规范
自我
修养
类似
儒家
《國語辭典》:
礼义廉耻(禮義廉恥)
拼音:
lǐ yì lián chǐ
1.礼,贵贱尊卑之分。义,行事之宜。廉,廉洁方正。耻,知善恶之别。礼义廉耻为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是治国的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2.民国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通校训。并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
分類:
提倡
道德规范
为是
治国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