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道德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修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漢語大詞典》:操修
道德修养。 宋
王禹偁 :“臣粗有操修,素非轻易,心常知於止足,性每疾於回邪。” 宋
秦观 :“敢不慎操修之方,明出处之致,庶期末路,获报明恩。” 明
李东阳 诗:“誓存操修节,谨独戒未萌。”
《國語辭典》:至诚(至誠) 拼音:zhì chéng
极为纯洁忠诚。《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國語辭典》:至诚(至誠) 拼音:zhì cheng
心意极诚恳。《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康太尊见他们出于至诚,便也作罢。」
《國語辭典》:至人 拼音:zhì rén
圣人,有大德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文选。潘岳。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
《國語辭典》:天爵 拼音:tiān jué
1.天赋的爵位。指德高尊荣,胜于朝廷爵位。《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南朝齐。
王融 〈〉五首之二:「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
2.朝廷的爵位。《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夏侯尚》:「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骛之路开;下踰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三。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國語辭典》:至善 拼音:zhì shàn
极为完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家语。卷二。好生》:「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
《國語辭典》:精一 拼音:jīng yī
精粹专一。唐。
杜甫 〈〉:「公卿淳古,士卒精一。」《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
《國語辭典》:修饰(修飾) 拼音:xiū shì
1.整理打扮。《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
2.修改润饰文句。如:「为免用语过于直接,此段文字须做适度修饰。」
《漢語大詞典》:德器
(1).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
《汉书·杜周传赞》:“ 张汤 、 杜周 并起文墨小吏,致位三公,列於酷吏,而俱有良子,德器自过,爵位尊显。” 宋
叶适 :“有子曰 源 ,字 深之 ,材艺德器如其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其德器浑厚,神明廉静。”
(2).指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 清 唐甄
《潜书·思愤》:“伟於貌者,人敬之;美於度者,人爱之;辨於言者,人服之。是三者,未必为德器也,适足以蔑人而自足。”
《國語辭典》:主静(主靜) 拼音:zhǔ jìng
宋明理学家的一种除去妄念,而使心思纯静的修养方法。为周敦颐首倡,主张未有天地之前的太极与人的本性均为静,后因人心染上杂念、欲望而不静,故必须透过无欲无为的工夫才能诚,即达到纯粹至善的道德境界。见宋。周敦颐《太极图说》。
《漢語大詞典》:好脩
喜爱修饰仪容。借指重视道德修养。
《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
《楚辞·离骚》:“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 洪兴祖 补注:“皆言好自脩洁也。”
《國語辭典》:达德(達德) 拼音:dá dé
1.常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2.选拔录用有才德的人。如:「尊贤达德」。
《漢語大詞典》:慎德
注重道德修养。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贤制爵,则民慎德。”
《淮南子·缪称训》:“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善大矣。”
《國語辭典》:修士 拼音:xiū shì
1.操行纯洁之士。《韩非子。孤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
2.天主教中修道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