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九六
(1).《易·乾》“初九” 唐 孔颖达 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汉书·律历志上》:“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2).借指盛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乾刚坤载,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乌轮,不能革盈亏之势。”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宋 李纲 《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国家钟九六之运,鑾舆有沙漠之行。”
(2).借指盛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乾刚坤载,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乌轮,不能革盈亏之势。”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宋 李纲 《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国家钟九六之运,鑾舆有沙漠之行。”
《漢語大詞典》:心识(心識)
(1).心志。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心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2).才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
(3).心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 宝公 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
(4).神志。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和鸾 和 祖凤 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
(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