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漢語大詞典》:九宫十三调(九宫十三調)
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
《漢語大詞典》:道子
(1).道家子弟。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在所住户南牀眠始觉,仍令 善生 下帘”自注:“ 善生 是两姨弟,本姓 朱 ,七岁,时在 永嘉 病十餘日,正尔就尽隐居,若为救治,仍捨给为道子。”
(2). 唐 代杰出画家 吴道玄 ,字 道子 。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二:“余见 僧繇 性希奇,巧妙间生 梁 朝时。 道子 飘然为奇特,二公善绘手毫挥。” 清 方亨咸 《武风子传》:“余尝见其箸作 凌烟阁 功臣图者,箸粗仅及绳,而旌旗鎧仗侍从卫列无不毕具,至 褒公 、 鄂公 英姿毛髮, 道子 传神,莫或过之。”
(1).开路喝道的声音。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只听的一下鼓,一下锣,撮枷稍的公吏搊搜,打道子的巡军每叶和。”《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太尉纔下轿,乐就止了,各项官吏人等预备进见。忽然一声道子响,一青衣承差手拿两个拜帖,飞走而来,递与门上人説:‘礼部 张爷 与学士 蔡大爷 来拜。’”
(2).道理;办法。《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单说 杨司令 看见 邵本良 按兵不动,知道这里头有道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老俗道子,不兴这个了,你慢走吧。”
(3).线条;纹路。
(2). 唐 代杰出画家 吴道玄 ,字 道子 。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二:“余见 僧繇 性希奇,巧妙间生 梁 朝时。 道子 飘然为奇特,二公善绘手毫挥。” 清 方亨咸 《武风子传》:“余尝见其箸作 凌烟阁 功臣图者,箸粗仅及绳,而旌旗鎧仗侍从卫列无不毕具,至 褒公 、 鄂公 英姿毛髮, 道子 传神,莫或过之。”
(1).开路喝道的声音。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只听的一下鼓,一下锣,撮枷稍的公吏搊搜,打道子的巡军每叶和。”《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太尉纔下轿,乐就止了,各项官吏人等预备进见。忽然一声道子响,一青衣承差手拿两个拜帖,飞走而来,递与门上人説:‘礼部 张爷 与学士 蔡大爷 来拜。’”
(2).道理;办法。《中国民间故事选·智歼邵本良》:“单说 杨司令 看见 邵本良 按兵不动,知道这里头有道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老俗道子,不兴这个了,你慢走吧。”
(3).线条;纹路。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传说中的 黄帝 、 方明 、 昌寓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七人。《庄子·徐无鬼》:“ 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为御, 昌寓 驂乘, 张若 、 謵朋 前马, 昆閽 、 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
(2).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公 。”
(3).指 唐 代的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谓 肃 、 代 、 德 、 顺 、 宪 、 穆 、 敬 。”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黄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2).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公 。”
(3).指 唐 代的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谓 肃 、 代 、 德 、 顺 、 宪 、 穆 、 敬 。”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黄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漢語大詞典》:玄牝
(1).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苏辙 解:“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自是生也。”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囊括玄牝,箕张混元,暗造无为之域,潜臻不死之根。” 宋 陆游 《寄方瞳胡先生》诗:“安枕存玄牝,斋居养絳陵。”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廓然还虚无,舒卷嗟玄牝。”
(2).《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河上公 注:“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云笈七籤》卷五九:“原其所禀之时,伏母脐下,混沌三月,玄牝具焉。”注:“玄牝者,口鼻也。”
(2).《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河上公 注:“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云笈七籤》卷五九:“原其所禀之时,伏母脐下,混沌三月,玄牝具焉。”注:“玄牝者,口鼻也。”
《漢語大詞典》:上玄
(1).上天。《文选·扬雄〈甘泉赋〉》:“惟 汉 十世,将郊上玄。” 李善 注:“上玄,天也。”《周书·王悦传》:“ 梁 主内亏刑政,外闕藩篱,匹夫攘袂,举国倾覆。非直下民离心,抑亦上玄所弃。”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川主修周天醮词》:“上愿国祚遐长,圣朝寧泰……三光顺度於上玄,万类繁昌於下土。”
(2).道家称人的心脏为上玄。《黄庭内景经·肾部》:“中有童子冥上玄。” 梁丘子 注:“心为上玄,上玄幽远,气与神连,故言冥上玄。”
(2).道家称人的心脏为上玄。《黄庭内景经·肾部》:“中有童子冥上玄。” 梁丘子 注:“心为上玄,上玄幽远,气与神连,故言冥上玄。”
《漢語大詞典》:栖神(棲神)
亦作“栖神”。
(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1).凝神专一。为道家保其根本,养其元神之术。《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漠恬淡,讼繆胸中。”《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二》:“为道者常渊澹以独处,每栖神以游闲。”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百关弥调畅,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虚无,洞览周恍惚。”
(2).谓死后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 尹公度 之所栖神处也。” 宋 赞宁 《宋高僧传·习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梦》:“神女请坐。闻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风景若何?”
(4).犹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见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漢語大詞典》:妙有
(1).道家指超乎“有”和“无”以上的原始存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妙有谓一也。言大道运彼自然之妙一,而生万物也……《老子》曰:‘道生一。’ 王弼 曰:‘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谓之为妙有者,欲言有,不见其形,则非有,故谓之妙;欲言其无,物由之以生,则非无,故谓之有也。斯乃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也。” 唐 李白 《九华山联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2).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寄以名相,故説妙有,理絶名相,何妙何有。”《景德传灯录·荷泽大师〈显宗纪〉》:“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
(2).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寄以名相,故説妙有,理絶名相,何妙何有。”《景德传灯录·荷泽大师〈显宗纪〉》:“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
《漢語大詞典》:小天
(1). 唐 时吏部侍郎之别称。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有女数人,长曰 小润 ,字 子美 ,少时颇籍籍者。小天 崔垂休 变化年溺惑之,所费甚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罗袞 以小天倅大秋。”
(2).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大天之内,復有小天三十六所。” 元 张雨 《范以善云林清远馆》诗:“安用乘流三万里,小天元在 积金峯 。”
(3). 元 陈绍叔 所制测天仪之名。《元诗纪事》卷四一引 明 何乔远 《闽书》:“ 陈绍叔 ,字 克甫 ……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揭南北二极,凡天河、星宿,皆列其中。其制度精微,名曰‘小天’。”
(2).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大天之内,復有小天三十六所。” 元 张雨 《范以善云林清远馆》诗:“安用乘流三万里,小天元在 积金峯 。”
(3). 元 陈绍叔 所制测天仪之名。《元诗纪事》卷四一引 明 何乔远 《闽书》:“ 陈绍叔 ,字 克甫 ……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揭南北二极,凡天河、星宿,皆列其中。其制度精微,名曰‘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