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3,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郑元章(字 博文 正一大师、冲素先生 )
聂师道(字 宗微 )
陈守元( 洞真先生 )
吴汉月( 恭懿 )
李寿仪(世称 李水墨 )
耿先生(号 先生 )
贺兰栖真( 宗玄大师 )
柴通玄(字 又玄 )
赵自然(名 王九 自然 )
李思聪(号 洞渊大师 玄妙先生 )
陈景元(字 太虚 号 真靖 别称 碧虚子 真人、真靖大师 )
徐守信( 虚静冲和先生 )
黄希旦(名 晞 字 姬仲 号 支离子 )
陆惟忠(字 子厚 )
其它辞典(续上)
邓启霞(字 云叟 )郑元章(字 博文 正一大师、冲素先生 )
聂师道(字 宗微 )
陈守元( 洞真先生 )
吴汉月( 恭懿 )
李寿仪(世称 李水墨 )
耿先生(号 先生 )
贺兰栖真( 宗玄大师 )
柴通玄(字 又玄 )
赵自然(名 王九 自然 )
李思聪(号 洞渊大师 玄妙先生 )
陈景元(字 太虚 号 真靖 别称 碧虚子 真人、真靖大师 )
徐守信( 虚静冲和先生 )
黄希旦(名 晞 字 姬仲 号 支离子 )
陆惟忠(字 子厚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8—932 【介绍】: 唐末五代时道士。润州金坛人,字云叟。唐懿宗咸通初,于茅山太平观为道士。十二年,至龙虎山,从张天师修都功正一法箓。僖宗乾符四年,归茅山,修中盟上清法箓。吴杨行密礼重之,哀帝天祐四年,署茅山道副。九年,为山门威仪。唐末大乱,茅山道观多毁坏,乃重加修缮,使复旧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道士。字博文,幼号神童。十五岁辞亲学道,从李归学上清毕法。昭宗景福二年,住天柱山精思院。钱镠请入开元宫,建坛授箓。昭宗赐号正一大师、冲素先生。寻请归山,卒年六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初道士。歙州人,字宗微。唐末,居郡南山中,州刺史于涛常咨以郡政,时号问政先生。杨行密平歙州,闻其名,召至广陵,建紫极宫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 【介绍】: 五代时闽县人。道士。见信于闽主王鏻,作宝皇宫居之。鏻避位及复位,一听于守元,赐号洞真先生。王继鹏嗣立,尊为天师,凡更易将相,刑罚选举,多与之议。守元受贿,请托无所不至。又劝继鹏作三清殿于禁中,昼夜作乐,焚香祷祀,举国若狂。连重遇作乱,为乱兵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3—952 【介绍】: 五代时吴越国主钱元瓘夫人。钱塘人。幼以婉淑侍元瓘,生钱俶。善鼓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之学,居常被道士服。每闻元瓘决重刑,必颦蹙以仁恕为言。母家或有迁授,多峻阻之;及入见,时加训励,间以督责。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封吴越国顺德太夫人。卒谥恭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道士。邛州依政人。住邛州有德观,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称李水墨。多画道门尊像,往来青城山丈人观,师张素卿笔法。曾于邛州天师观西院之壁,模写张素卿十二仙君,虽笔力因于张氏,而神采气韵或过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女道士。少明慧,有姿色。善书画,能诗。自称“天自在山人”,又自称“比大先生”。南唐李璟保大中入宫,璟号之曰先生。雅通黄白之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 【介绍】: 宋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纵酒,游市尘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真宗景德二年召赴阙,赐号宗玄大师。未几,求还旧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 【介绍】: 宋道士。陕州阌乡人,字又玄,自称罗山太乙洞主。所居承天观,即唐轩游宫,有唐玄宗诗石及所书《道德经》二碑。自言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太宗召至京师,恳求归本观。真宗立,召对,多以修身慎行为说。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作诗赐之,诏为修道院,蠲其田租。次年春,作遗表,遣弟子诣阙献龟鹤,己则燃香端坐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繁昌人。本名王九。家以鬻茗为业。年十三得疾,父抱诣青华观,许为道士。梦中有人授以辟谷之法,及觉,遂不食,神气清爽,惟食生果饮清泉。尝作《玄道歌》,言修炼之要。太宗召赴阙,赐道士服,改名自然,月余遣还。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召至阙下,赐紫衣,以母老求还侍养。全宋诗
赵自然,本名王九,繁昌(今属安徽)人。年十三,为道士。太宗尝召赴阙,为改名。遣还,住青华观。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复召至阙下,以母老得还。《宋史》卷四六一有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1首,小传云为“池州凤凰山道士”,并记其梦阴真君事。按赵自然,本名王九,太平州繁昌(今安徽繁昌)人。13岁入青华观为道士。传云尝梦见阴真君,与其柏叶一枝,食后,遂绝粒不食。知州王洞奏上其事。宋太宗召其赴阙,亲问之,为改名自然。后放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复召至阙下,不久以母老求还。事迹详《宋史》本传。《全唐诗》收作唐人,系沿《万首唐人绝句》卷九九之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虔州赣县人。相传遇异人得一宝镜,悬镜而卧,能神游洞天海岳。尝忆所游模写为图,并题咏之。仁宗皇祐间进上,赐号洞渊大师冲妙先生。全宋诗
李思聪,号洞渊大师,处州祥符宫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赐号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极图》。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虔州祥符宫道士。皇祐初,献上《玉清璇极》等图,赐号洞渊大师。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极图》,赐号玄妙先生。著有《道门三界咏》三卷,《洞渊集》九卷(存)。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正统《道藏》和字号,嘉靖《赣州府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道士。字太虚,号真靖,自称碧虚子。谓游天台遇鸿濛先生张无梦授秘术,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命设罗天大醮,累迁至右街副道篆,赐号真人。乞归庐山,行李百担皆经史。读书至老不倦,诗书画皆清婉可喜。卒年七十。著有《四升经集注》等。全宋诗
陈景元(一○三○—一○九九),字太虚,道士,自称碧虚子,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神宗召对天章阁,赐号真靖。授右街副道箓。熙宁六年(一○七三)为太一宫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赐号真人。哲宗元符二年乞归庐山,卒,年七十。事见《宣和书谱》卷六。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陈景元(一○二五——一○九四),道士,字太虚,自称碧虚子,赐号真靖大师。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自幼学道,弱冠弃家,游历经三十年。神宗闻其名,召对天章阁,累迁至右街副道箓,赐号真人。后乞归庐山,晚年栖茅山。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好读书,至老不倦,所藏内外书数千卷,皆素所校正,诗书画皆清婉可喜。著有《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南华真经章句音义》、《西升经集注》、《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度人经集注》等多种,俱收入《正统道藏》。事迹见《宣和画谱》卷六,薛致玄《述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道藏》难字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泰州海陵人。道士。少孤,役于天庆观。仁宗嘉祐间,天台道士余元吉来游,示恶疾,守信事之无倦。相传于溺器得丹砂饵之,从此常放言笑歌,或数日不食,日诵《度人经》,为人说祸福。发运使蒋之奇以经中有“神公受命”句,呼为“神公”,人遂以神翁目之。徽宗时召至京师,以宾礼待,赐号“虚静冲和先生”。卒年七十六。赐大中大夫。弟子苗希颐裒次其事,编成《徐神公语录》。全宋诗
徐守信(一○三三~一一○八),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年十九入天庆观为道士,发运使蒋之奇以神翁呼之。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赐号虚静冲和先生。大观二年卒,年七十六,赐大中大夫。事见宋苗希颐《徐神公语录》。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陆惟忠(一○四八~一○九七),字子厚,眉山(今属四川)人。道士。曾与苏轼交游。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五十。事见《东坡全集》卷八九《陆道士墓志铭》。全宋文·卷二○二七
子厚(失其姓氏),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居毗陵(今江苏武进),仁宗、英宗时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