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9
词典
4
分类词汇
103
佛典
1
其它
1
共109,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集义
由义
私义
谋道
直行
显道
义心
气义
义分
义正
正信
乡道
畏义
顺道
存义
《漢語大詞典》:
集义(集義)
犹积善。谓行事合乎道义。
《
孟子·公孙丑上
》
:“其为气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朱熹 集注:“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於义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
卷上:“ 澄 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乎神明,何怕之有!’”
分類:
积善
道义
《漢語大詞典》:
由义(由義)
遵循道义。
《
孟子·离娄上
》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尽心上》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分類:
遵循
循道
道义
《漢語大詞典》:
私义(私義)
(1).以私人关系为准则的个人道义。
《商君书·画策》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
《
韩非子·饰邪
》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罪沮,人臣之私义也。”
《
战国策·赵策二
》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2).指个人合乎正义的行为。
《
史记·游侠列传序
》
:“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分類:
个人
私人
人合
人关
准则
行为
人道
道义
《國語辭典》:
谋道(謀道)
拼音:
móu dào
谋求道义公理。《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汉。徐干《中论。卷下。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分類:
探求
求事
事理
道义
用心
《國語辭典》:
直行
拼音:
zhí xíng
1.依直线行走。如:「请往前直行,不要转弯,就到车站了。」
2.按照正道行事。如:「为人处事只要直行,就不怕他人的批评。」《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直接。如:「可直行向批发商购买,不需经过中间人。」
分類:
直行
径直
正道
直接
按照
道义
《國語辭典》:
显道(顯道)
拼音:
xiǎn dào
1.彰明显著之道。《书经。泰誓下》:「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号(西元1032~1033)。
分類:
明确
道义
准则
《漢語大詞典》:
义心(義心)
(1).节义或道义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
:“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今本军师辅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顾,以有当日之义心,乃有今日之义举,无非为上帝基督争体面,为上帝基督争纲常也。”
(2).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诗:“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分類:
佛教语
节义
道义
产生
疑惑
不决
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
气义(氣義)
(1).气节,道义。 唐
范摅
《
云溪友议
》
卷九:“覩斯人神情復异,而气义备焉。”
《
新五代史·杂传十·高行周
》
:“ 燕 俗重气义, 思继 等闻 晋 兵为 匡威 报仇,乃欣然从之,为 晋 兵前锋。” 元
刘祁
《
归潜志
》
卷六:“﹝ 师安石 ﹞轻财尚气义,闻於朋友。”
(2).义气,情谊。
《
儿女英雄传
》
第九回:“若论他同我的气义,莫讲三万金,便是三十万金他也甘心情愿,我也用得他的。”
分類:
气节
义气
情谊
道义
《國語辭典》:
义分(義分)
拼音:
yì fèn
情分、亲情。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待奉著俺先人的教训,怎敢道别了家尊的义分。」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我越送越关亲,好割不断弟兄的义分。」也作「分义」。
分類:
道义
情分
《漢語大詞典》:
义正(義正)
(1).同“ 义政 ”。正,通“ 政 ”。
《
墨子·天志下
》
:“今天下之士君子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
(2).犹正义、道义。 晋
葛洪
《
抱朴子·行品
》
:“义正所在,视死犹归;支解寸断,不易所守。”
分類:
义正
道义
《漢語大詞典》:
正信
(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
《维摩经·方便品》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
:“起正信,见本觉。”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
:“苟无以耸动瞻视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
:“里有正信之士为辩之,然后邻家通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
分類:
佛教语
笃信
公理
理道
道义
正法
《漢語大詞典》:
乡道(鄉道)
乡,通,“向”。谓趋向道义。
《
礼记·表记
》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孝也。”
《汉书·礼乐志》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1).乡,通,“向”。向导,带路的人。
《
新唐书·梁师都传
》
:“愿可汗如 魏孝文 ,兵引而南, 师都 请为乡道。”
(2).乡,通,“向”。指带路,引导。 清
魏源
《
圣武记
》
卷七:“ 刚塔 又误用贼谍,乡道官兵於无贼之地。”
分類:
趋向
道义
向导
带路
引导
《漢語大詞典》:
畏义(畏義)
谓怕失道义。
《
礼记·表记
》
:“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以求事君。”
《韩诗外传》
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义而节。”
《后汉书·朱穆传》
:“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於道则愧生於心,非畏义也。”
分類:
失道
道义
《國語辭典》:
顺道(順道)
拼音:
shùn dào
1.顺从道义。《汉书。卷八五。谷永传》:「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
2.顺便。如:「顺道把那杯茶端过来。」
3.顺路。如:「这路正好顺道,我可以送你一程。」
分類:
顺道
顺从
顺路
趁势
从道
道义
河道
遵循
引导
规律
《漢語大詞典》:
存义(存義)
保全道义。
《易·乾》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王弼 注:“夫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可与存义者,其唯知终者乎。”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尚书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
分類:
保全
道义
王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