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遇  拼音:bù yù
1.没遇到。《诗经。邶风。柏舟。序》:「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2.所遇者不合意。三国魏。曹丕〈杂诗〉二首之二:「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國語辭典》:相遇  拼音:xiāng yù
相逢、碰上。《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魏太子诗》:「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今往省亲,到此与策相遇。」
《漢語大詞典》:遇事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
(2).碰到事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國語辭典》:遭遇  拼音:zāo yù
1.遭逢、遇上。《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父子遭遇大唐恩眷,秉节藩方。」《三国演义》第二三回:「遭遇厄运,劳谦日昃。」
2.人生的际遇。如:「她的遭遇很值得同情。」
《漢語大詞典》:未遇
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宋 时有个鸿臚少卿,姓 满 ,因他做事没下稍,讳了名字不传,只叫他 满少卿 ;未遇时节,只叫他 满生 。”
《國語辭典》:知遇  拼音:zhī yù
受人赏识而被优待或重用。《北史。卷二六。宋隐传》:「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骈字类编》:一遇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 诵公天山篇,流涕思一遇。
《國語辭典》:遇合  拼音:yù hé
待用者得到投合的机会。《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遇合有时,下科一定是抡元无疑的了。」后亦泛指一切的相遇投合者。也作「会合」。
《韵府拾遗 遇韵》:幸遇
南史徐勉传假使尧水汤旱岂如之何若其满庾盈箱尔之幸遇
《國語辭典》:恩遇  拼音:ēn yù
特别的礼遇。《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國語辭典》:际遇(際遇)  拼音:jì yù
遭遇,多指碰到好的机会。《元史。卷一七九。杨朵儿只传》:「家世寒微,幸际遇至此,已惧弗称,尚敢求多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我老汉多病年衰,也不望甚么际遇了。」
《國語辭典》:眷遇  拼音:juàn yù
礼遇、厚待。《宋史。卷三四一。傅尧俞传》:「英宗眷遇尧俞,尝雪中赐对,尧俞自东庑升,英宗倾身东向以待。」唐。白居易〈祭李司徒文〉:「眷遇既深于常等,痛愤实倍于众情。」
分類:殊遇优待
《漢語大詞典》:被遇
(1).蒙受恩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素与 王弘 善,时被遇方深, 道济 弥相结附。”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吴虎臣 曾 , 抚 之 崇仁 人, 绍兴 间,以著述被遇补官。”
(2).遭受的待遇。南史·后妃传下·武丁贵嫔:“ 德后 酷忌,遇贵嬪无道,使日舂五斛,舂每中程,若有助者,被遇虽严,益小心祗敬。”
《漢語大詞典》:荣遇(榮遇)
谓荣获君主知遇而显身朝廷。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因 简 之资以出 陇 西”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嶷 自乞肆力中原,致身敌庭。临发,辞 后主 曰:‘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 清 沈初 《〈西清笔记〉自序》:“感沐圣慈,得亲禁近,儒臣荣遇,古无以加。”
《國語辭典》:感遇  拼音:gǎn yù
1.感念知遇的恩惠。《晋书。卷七三。列传。庾亮》:「既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旧五代史。卷四○。唐书。明宗本纪六》:「琪,梁之故相,私怀感遇,叙彦威在梁历任,不欲言伪梁故也。」
2.感慨。唐。张九龄〈感遇〉诗一二首之一一:「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又有事物牵于外,情性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