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遁词(遁詞)
亦作“遯词”。 见“ 遁辞 ”。
《國語辭典》:遁辞(遁辭)  拼音:dùn cí
理屈辞穷时,为逃避他人诘问,于是偏离主题,闪烁其辞。《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也作「遁词」。
《國語辭典》:遁辞(遯辭)  拼音:dùn cí
支吾搪塞的言词。《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戴良传》:「州郡迫之,乃遁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
《漢語大詞典》:遁流
亦作“遯流”。 犹遁世。 宋 叶适 《宿觉庵记》:“余老矣,病而力不给,惰而志不进,岂非不復知以古人自期而遯流汨没於异方之学者哉?”
分類:遁世
《漢語大詞典》:遁亡
亦作“遯亡”。
(1).逃亡。东观汉记·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父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遯亡七年,所守弥固。”新唐书·突厥传上:“ 高宗 责曰:‘ 頡利 败,尔不辅,无亲也; 延陀 破,尔遯亡,不忠也。’”
(2).犹散失。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真气潜遁亡,半夜忽发霍。”
分類:逃亡散失
《漢語大詞典》:遁夫
亦作“遯夫”。 隐居之人。 宋 叶适 《送赵景明知池陵县》诗:“田园多遯夫,未必抱奇藴。”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遁戢
犹隐匿。新唐书·隐逸传序:“ 唐 兴,贤人在位众多,其遁戢不出者,纔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
分類:隐匿
《漢語大詞典》:遁秦
(1).谓逃避 秦 的苛政。汉书·梅福传:“ 叔孙通 遁 秦 归 汉 ,製作仪品。”
(2).泛指逃避乱世、苛政。 元 杨维桢 《题〈陶弘景移居图〉》诗:“ 句容 洞天元第八, 茅 家兄弟遁 秦 腊。”
《漢語大詞典》:遁仙
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辟厌青牛画赞》:“遁仙託称,妖寇冯名。” 清 方履篯 《鹤楼雅集图记》:“ 吴 楚 之滨,楼观之美,足以靚遁仙、廓幽抱者,殆以十计,而 黄鹤楼 为最雄。”
《漢語大詞典》:遁幽
犹遁隐。 唐 吕令问 《府庭双石榴赋》:“空遁幽以独美,抱甘香而自捐。”
《韵府拾遗 阮韵》:伪遁(伪遁)
宋史刘昌祚传夏人寇刘沟堡昌祚出援夏伏万骑于黑山而伪遁卒遇之昌祚抽矢一发馀众悉遁
《骈字类编》:夕遁
宋史张浚传世忠遣麾下王愈诣乌珠约战且言张枢密已在镇江乌珠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愈出浚所下文书示之乌珠色变夕遁
《國語辭典》:逊遁(遜遁)  拼音:xùn dùn
退避。《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传》:「子独栖迟衡门,放形世表,逊遁丘园,不睨华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分類:退避退隐
《漢語大詞典》:遁影
(1).犹言隐藏形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安心乐土,遁影灵关。”
(2).指隐没不清的影子。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清波引镜,形无遁影。”
《漢語大詞典》:溃遁(潰遁)
崩溃遁逃。 杨赓 《论湘北战事》:“敌军已入 长沙 外围,而徒以不能与 赣 北敌军呼应,遂至全线仓促溃遁。”
分類:崩溃遁逃
《漢語大詞典》:壬遁
“六壬”与“遁甲”的并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主僧復善壬遁,旦旦必焚香转式,以占一日之事。”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水志、分野、舆地、算法、太乙、壬遁、演禽……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统名曰《神道大编》。”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四:“风水也,星命也,壬遁也,杂占杂忌也,凡为祸福富贵利益者,皆见及於体魄而止。”
分類:六壬
《漢語大詞典》:逡遁
(1).却行,恭顺貌。管子·戒:“ 桓公 蹵然逡遁。”汉书·雋不疑薛广德等传赞:“ 薛广德 保县车之荣, 平当 逡遁有耻, 彭宣 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颜师古 注:“遁读与巡同。”
(2).退避,退让。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逡遁:“ 贾谊 《过秦》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 秦 , 秦 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遁而不敢进。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当音详遵反……九国畏愞,自度无功,持疑不进,坐致败散耳。后之学者既不知遁为巡字,遂改为遁逃,因就释云。”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夫以疆圉抗詔,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为小国,虚设节镇也,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