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遁散
亦作“遯散”。
(1).犹逃散。 宋 叶适 《南安军三先生祠堂记》:“其治 南安 ,剧贼遁散,兵不用。”
(2).谓隐匿散失。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初, 子復 能胜冠,东南之学起。昔之宿闻腐见皆已遯散剽剥,奇论新説忽焉交列横布。”
《骈字类编》:西遁(西遁)
后汉书宋意传: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捍。巍巍之业,无以过此。 隋书宇文述传:时铁勒契弊歌棱攻败吐谷浑,其部携散,遂遣使请降求救。帝令述以兵屯西平之临羌城,抚纳降附。吐谷浑见述拥强兵,惧不敢降,遂西遁。元史雅克特穆尔传:癸未,王惮集散卒成列出山,我师驻白浮西坚壁不动,是夜,命萨敦潜军绕其后,部曲巴图尔压其前,夹营吹铜角以震荡之,敌不悟而乱,自相挝击,三鼓后乃西遁。
《漢語大詞典》:遁词(遁詞)
亦作“遯词”。 见“ 遁辞 ”。
《國語辭典》:遁辞(遁辭)  拼音:dùn cí
理屈辞穷时,为逃避他人诘问,于是偏离主题,闪烁其辞。《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也作「遁词」。
《國語辭典》:遁辞(遯辭)  拼音:dùn cí
支吾搪塞的言词。《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戴良传》:「州郡迫之,乃遁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
《漢語大詞典》:遁流
亦作“遯流”。 犹遁世。 宋 叶适 《宿觉庵记》:“余老矣,病而力不给,惰而志不进,岂非不復知以古人自期而遯流汨没於异方之学者哉?”
分類:遁世
《漢語大詞典》:遁亡
亦作“遯亡”。
(1).逃亡。东观汉记·刘恺传:“故 居巢侯 刘般 嗣子 愷 当袭父 般 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 宪 ,遯亡七年,所守弥固。”新唐书·突厥传上:“ 高宗 责曰:‘ 頡利 败,尔不辅,无亲也; 延陀 破,尔遯亡,不忠也。’”
(2).犹散失。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真气潜遁亡,半夜忽发霍。”
分類:逃亡散失
《漢語大詞典》:遁夫
亦作“遯夫”。 隐居之人。 宋 叶适 《送赵景明知池陵县》诗:“田园多遯夫,未必抱奇藴。”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遁戢
犹隐匿。新唐书·隐逸传序:“ 唐 兴,贤人在位众多,其遁戢不出者,纔班班可述,然皆下概者也。”
分類:隐匿
《漢語大詞典》:遁秦
(1).谓逃避 秦 的苛政。汉书·梅福传:“ 叔孙通 遁 秦 归 汉 ,製作仪品。”
(2).泛指逃避乱世、苛政。 元 杨维桢 《题〈陶弘景移居图〉》诗:“ 句容 洞天元第八, 茅 家兄弟遁 秦 腊。”
《漢語大詞典》:遁仙
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辟厌青牛画赞》:“遁仙託称,妖寇冯名。” 清 方履篯 《鹤楼雅集图记》:“ 吴 楚 之滨,楼观之美,足以靚遁仙、廓幽抱者,殆以十计,而 黄鹤楼 为最雄。”
《漢語大詞典》:遁幽
犹遁隐。 唐 吕令问 《府庭双石榴赋》:“空遁幽以独美,抱甘香而自捐。”
《韵府拾遗 阮韵》:伪遁(伪遁)
宋史刘昌祚传:夏人寇刘沟堡,昌祚出援,夏伏万骑于黑山而伪遁,卒遇之。昌祚抽矢一发,馀众悉遁。
《骈字类编》:夕遁
宋史张浚传:世忠遣麾下王愈诣乌珠约战,且言张枢密已在镇江。乌珠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愈出浚所下文书示之,乌珠色变,夕遁。
《國語辭典》:逊遁(遜遁)  拼音:xùn dùn
退避。《晋书。卷五十一。皇甫谧传》:「子独栖迟衡门,放形世表,逊遁丘园,不睨华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分類:退避退隐
《漢語大詞典》:遁影
(1).犹言隐藏形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安心乐土,遁影灵关。”
(2).指隐没不清的影子。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清波引镜,形无遁影。”
《漢語大詞典》:溃遁(潰遁)
崩溃遁逃。 杨赓 《论湘北战事》:“敌军已入 长沙 外围,而徒以不能与 赣 北敌军呼应,遂至全线仓促溃遁。”
分類:崩溃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