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行遁
出走;逃去。谓避世隐居。《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遯。” 蔡沉 集传:“去其位而逃遯於外。”《明史·王艮廖昇等传赞》:“若夫行遯诸贤,虽其姓字杂出於诸家传纪,未足徵言,而忠义奇节,人多乐道之者。”
《骈字类编》:北遁
北史蠕蠕传庵罗辰叛文宣亲讨大破之庵罗辰父子北遁
又尔朱世隆传李苗烧绝河梁世隆乃北遁淮宋史赵密传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 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
又尔朱世隆传李苗烧绝河梁世隆乃北遁淮宋史赵密传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 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
《漢語大詞典》:遁逸
亦作“遯逸”。
(1).避世隐居。《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王逸 注:“遁去风俗,独隐存也。”《晋书·李重传》:“外无希世之容,内全遁逸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眇遯逸於人羣,长寄心於云霓。” 宋 苏舜钦 《投匦疏》:“且遁逸之士,不示见闻,今陛下垂詔而杂举之,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退走;逃走。《梁书·侯景传》:“贼党大喜,告 景 曰:‘西师惧吾之强,必欲遁逸,不击,将失之。’”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自兵起,盐商不敢行,传言虏且犯 通 泰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盐利大乏。”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役吏反牌,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何其芳 《黄昏》:“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边,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散失;遗漏。 宋 叶适 《〈巽岩集〉序》:“凡实録、正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家録、野记,旁互参审,毫髮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卷较然。”
(4).放纵;不可约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於野心矣。”
(1).避世隐居。《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王逸 注:“遁去风俗,独隐存也。”《晋书·李重传》:“外无希世之容,内全遁逸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眇遯逸於人羣,长寄心於云霓。” 宋 苏舜钦 《投匦疏》:“且遁逸之士,不示见闻,今陛下垂詔而杂举之,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退走;逃走。《梁书·侯景传》:“贼党大喜,告 景 曰:‘西师惧吾之强,必欲遁逸,不击,将失之。’”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自兵起,盐商不敢行,传言虏且犯 通 泰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盐利大乏。”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役吏反牌,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何其芳 《黄昏》:“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在幽暗的窗子下,在长夜的炉火边,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散失;遗漏。 宋 叶适 《〈巽岩集〉序》:“凡实録、正史、官文书,无不是正,就一律也;而又家録、野记,旁互参审,毫髮不使遁逸,邪正心迹,随卷较然。”
(4).放纵;不可约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於野心矣。”
《漢語大詞典》:遁居
亦作“遯居”。 犹隐居。《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曩遭王道衰缺,浮海遁居,大 魏 受命,则襁负而至,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盖公》:“ 汉 之起, 齐 人争往干世主,唯 盖公 独遁居不仕。”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 河南 郭忠孝 子 雍 ,遯居 长阳山 。” 侯镜昶 《书学论集·书学家李瑞清》:“辛亥革命后,遁居 上海 ,着道衣,自号 清道人 。”
分類: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