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遁身远迹(遁身遠跡)
犹言避世隐居。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絶处,慕 王霸 、 梁鸿 夫妇,賡《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跡以自娱佚。”
分類:避世隐居
《漢語大詞典》:遁尸
中医学病名。流注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忍冬:“五种尸注……遁尸者,附肉入骨,攻凿血脉,每发不可见死尸,闻哀哭便作也。”参见“ 流注 ”。
《國語辭典》:流注  拼音:liú zhù
1.流通贯注。如:「长江流注东海。」
2.中医上指原发性脓肿沿著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等导引到别处,形成新脓肿的症状。如瘀血流注、流注脓疡、淋巴管炎。
《漢語大詞典》:遁世绝俗(遁世絶俗)
见“ 遁世离俗 ”。
《漢語大詞典》:遁世离俗(遁世離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 河 之洲渚兮,悲 申徒 之抗迹” 汉 王逸 注:“ 申徒狄 也,遇闇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 河 ,故言抗迹也。”亦作“ 遁世絶俗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絶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國語辭典》:遁世离群(遁世離群)  拼音:dùn shì lí qún
逃避人世,远离群众。隐居。《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
《漢語大詞典》:遁世离俗(遁世離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 河 之洲渚兮,悲 申徒 之抗迹” 汉 王逸 注:“ 申徒狄 也,遇闇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 河 ,故言抗迹也。”亦作“ 遁世絶俗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絶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漢語大詞典》:遁世无闷(遁世無悶)
亦作“遯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诸君只要常常怀箇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亦作“ 遁俗无闷 ”、“ 遁逸无闷 ”。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欲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漢語大詞典》:遁世隐居(遁世隱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亦作“ 遁世幽居 ”。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 齐 之 华士 ,栖志丘壑,而 太公 诛之; 魏 之 干木 ,遁世幽居,而 文侯 敬之。”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杜门宴坐无伤道,遯世幽居也是贤。”
《漢語大詞典》:遁世幽居
亦作“遯世幽居”。 见“ 遁世隐居 ”。
《漢語大詞典》:遁世隐居(遁世隱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亦作“ 遁世幽居 ”。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 齐 之 华士 ,栖志丘壑,而 太公 诛之; 魏 之 干木 ,遁世幽居,而 文侯 敬之。”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杜门宴坐无伤道,遯世幽居也是贤。”
《漢語大詞典》:遁世长往(遁世長往)
亦作“遯世长往”。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 明 归有光 《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藴术之士有几?” 明 归有光 《题玉女潭记》:“由此言之,余殆疑所谓仙人之跡者,皆遯世长往之士有所托而为之,亦 史君 类耶?”
《漢語大詞典》:遁饰(遁飾)
欺蒙掩饰。 清 林则徐 《拿获越狱人犯郑毛子审明定拟折》:“严詰不移,案无遁饰。”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上》:“每届年终,将交涉各案……互相考证,庶枉直是非无能遁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间谍》附录《申报·行军以间谍为先》:“欲料敌情,使无遁饰,岂有他道哉?亦在乎多派间谍而已矣。”
分類:欺蒙掩饰
《漢語大詞典》:遁俗无闷(遁俗無悶)
见“ 遁世无闷 ”。
《漢語大詞典》:遁世无闷(遁世無悶)
亦作“遯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诸君只要常常怀箇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亦作“ 遁俗无闷 ”、“ 遁逸无闷 ”。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欲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漢語大詞典》:遁天倍情
亦作“遯天倍情”。 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 背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一本作“ 遯 ”。 成玄英 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陆德明 释文:“遯天,徒逊反,又作遁。” 陈鼓应 今注:“一説背情。如 林希逸 説:‘背弃其情实。倍与背同。’按古书倍、背通用。” 严复 《原强》:“故其既入 中国 也,虽名为之君,然数传以后,其子若孙,虽有祖宗之遗令切诫,往往不能不厌劳苦而事逸乐,弃惇德而染浇风,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其不渐摩而与汉物化者寡矣。”
《漢語大詞典》:遁天妄行
谓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漢語大詞典》:遁天之刑
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庄子·列御寇:“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郭象 注:“仍自然之能以为己功者,逃天者也,故形戮及之。” 成玄英 疏:“不知物性自尔,矜为己功者,逃遁天然之理也,既乖造化,故形戮及之。”
《漢語大詞典》:遁形远世(遁形遠世)
亦作“遯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真 曰:‘吾既不能遯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絶,终不降屈。”
分類:避世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