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遁甲神
道教语。谓应遁甲之法而显示之神。元史·英宗纪一:“﹝ 延祐 七年夏四月﹞己未, 绍庆路 洞蛮为寇,命 四川行省 捕之。祭遁甲神於 香山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遁甲神》。参见“ 遁甲 ”。
《國語辭典》:遁甲  拼音:dùn jiǎ
一种推算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甲的阴数,以趋吉避凶的法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上。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唐。章怀太子。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唐。贯休 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
《漢語大詞典》:遁剑(遁劍)
指飞剑斩敌之术。《四游记·洞宾店遇云房》:“﹝ 吕洞宾 ﹞后游 庐山 ,遇 大龙真人 ,传授遁剑祛魔。”
《韵府拾遗 佳韵》:遁阶(遁阶)
唐书萧瑀传感末疾不呼医曰天若假吾馀年因得为遁阶矣
《漢語大詞典》:遁疚
隐藏的疾病。 宋 方岳 《深雪偶谈》:“ 医和 之目,无復遁疚,理固然也。”
分類:隐藏疾病
《漢語大詞典》:遁名改作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孔子家语·刑政》:“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与乱政者,杀。” 王肃 注:“变言与物名也。”
《國語辭典》:遁名匿迹(遁名匿跡)  拼音:dùn míng nì jī
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如:「他为了怕债主追讨,只好到深山里过著遁名匿迹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遁命
亦作“遯命”。 逃避任命。后汉书·荀爽传:“ 献帝 即位, 董卓 辅政,復徵之。 爽 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復就拜 平原 相。”后汉书·姜肱传:“乃白徵 肱 为太守, 肱 得詔……乃隐身遯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
分類:逃避任命
《漢語大詞典》:遁芝
道教指人体五脏、九孔和八脉。黄庭内景经·隐藏:“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 务成子 注:“五藏、九孔、八脉为内芝,故曰遁芝。”
《漢語大詞典》:遁咒
指遁甲术之符咒。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 陶 呐呐唸遁呪, 泮 亦呪解之。”
分類:遁甲符咒
《漢語大詞典》:遁贼(遁賊)
逃匿的盗匪。 明 徐渭 《陶宅战归序》:“予尝追忆季夏时,君独驱遁贼百人陷皋埠泽中。”
分類:逃匿盗匪
《漢語大詞典》:遁音
犹言销声匿迹。指隐居。宋书·谢灵运传:“ 广 灭景於 崆峒 , 许 遁音於 箕山 。”
《漢語大詞典》:遁阴匿景(遁陰匿景)
隐藏形迹。 晋 陆云 《南征赋》:“遁阴匿景,静言勿譁。”
《漢語大詞典》:遁逸无闷(遁逸無悶)
见“ 遁世无闷 ”。
《漢語大詞典》:遁世无闷(遁世無悶)
亦作“遯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诸君只要常常怀箇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亦作“ 遁俗无闷 ”、“ 遁逸无闷 ”。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欲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漢語大詞典》:遁母
指女遁甲神。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遁母:“ 钱唐 戴厚甫 淳 , 邓文肃公 之壻也,精遁甲法。 戴 之母常寝处楼上,忽一夕,惊见红光贯室,急开幃,细视之,乃是一妇人,独立榻前,自拔金釵遗母,既而无所见。母以语 戴 。答曰:‘适某祭遁神,遂致此耳。遁母见,某必不久於人世矣。’由此悒悒不乐,逾数月,果卒。”参见“ 遁甲神 ”。
《漢語大詞典》:遁甲神
道教语。谓应遁甲之法而显示之神。元史·英宗纪一:“﹝ 延祐 七年夏四月﹞己未, 绍庆路 洞蛮为寇,命 四川行省 捕之。祭遁甲神於 香山 。”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遁甲神》。参见“ 遁甲 ”。
《漢語大詞典》:遁弃(遁棄)
犹失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昔者 越国 遁弃宗庙,身为穷虏。”
分類: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