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逼迫  拼音:bī pò
催逼、迫使。《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红楼梦》一七、一八回:「再要考难逼迫,著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
《國語辭典》:迫切  拼音:pò qiè
非常紧急。如:「开学在即,妥善处理学生膳宿问题,确有其迫切的需要。」《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赵广汉》:「广汉知事迫切,遂自将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辞。」《南史。卷六九。列传。虞荔》:「及文帝平彪,武帝及文帝并书招之,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國語辭典》:驱逐(驅逐)  拼音:qū zhú
赶走。如:「他被驱逐出境。」
《國語辭典》:迫促  拼音:pò cù
1.短促。《楚辞。王逸。九思。悯上》:「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冬月迫促,贪生畏死。」
2.催促。《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及宏下狱,种遂迫促杀之。」
《國語辭典》:窘迫  拼音:jiǒng pò
困窘急迫。《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悽然长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朝奉这座庄居,六百银子也不能勾得他,乘他此时窘迫之际,胡乱找他百把银子,准了他的庄,极是便宜。」也作「窘急」、「窘促」。
《國語辭典》:驱遣(驅遣)  拼音:qū qiǎn
1.赶开、赶走。如:「驱遣游民」。
2.差遣、驱使。如:「受人驱遣」。
3.安排、使用。如:「驱遣文字」。
《國語辭典》:迫隘  拼音:pò ài
1.狭窄。南朝梁。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登自山麓,渐高渐峻。垄路迫隘,鱼贯而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大梁城中迫隘,欲展外城,先立个标帜,候今冬农隙之时,兴工板筑。」
2.迫胁。《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宋。苏轼远游庵铭〉:「悲哉世俗之迫隘也,愿从子而远游。」
《漢語大詞典》:迫阨
亦作“ 迫阸 ”。 胁迫;逼迫。《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王逸 注:“哀众嫉妬,迫胁贤也。”汉书·沟洫志:“百餘里间, 河 再西三东,迫阸如此,不得安息。”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 熹 其势终不可出,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窃恐迫阨之甚,言语粗率。”
亦作“ 迫阸 ”。 狭隘;险阻。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墙仞迫阨,崎嶇 闕里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诗:“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國語辭典》:剥削(剝削)  拼音:bō xuè
压榨、搜刮。《梁书。卷三八。贺琛传》:「故为吏牧民者,竞为剥削,虽致赀巨亿,罢归之日,不支数年,便已消散。」唐。魏徵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剥削黔黎,涂毒天下。」
《國語辭典》:蹙迫  拼音:cù pò
急促紧迫。如:「由于时间蹙迫,我们改变了原订的行程。」也作「促迫」。
《國語辭典》:逼勒  拼音:bī lè
逼迫,强迫。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这等一发可恶,明明是广放私债,逼勒卖女了。」《红楼梦》第六四回:「又使人将张华父子叫来,逼勒著与尤老娘写退婚书。」
《漢語大詞典》:逼切
(1).犹逼迫。后汉书·韦著传:“詔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宋书·袁粲传:“ 粲 素静退,每有朝命,多不即从,逼切不得已,然后方就。”周书·庾信传:“逼切危虑,端忧暮齿。”
(2).犹迫近。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 太原 地括众川而 汾 为大,控城扼关,与官亭民居相逼切,每涨怒则汩漱沙壤,批啮廉岸,势躁豪,颇为人忧。”
(3).犹迫切。 柔石 《二月》:“自 采莲 底母亲自杀以后,情形更逼切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三章:“这里的贫雇农群众盼‘走社会’的心情逼切,真使他感动。”
《漢語大詞典》:迫逼
犹逼迫。谓施加压力使人屈从。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往者,众臣每有灾异,託咎此人,朕迫逼於俗,不得专心。”《歧路灯》第七五回:“ 夏逢若 也不敢过为迫逼。” 梁启超 《亡羊录·中俄密约》:“至八月间, 喀希尼 迫逼中朝,其势益急。”
《漢語大詞典》:煎蹙
逼迫。 唐 王梵志 《大皮裹大树》诗:“生儿不用多,了事一箇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
分類:逼迫
《國語辭典》:逼临(逼臨)  拼音:bī lín
1.逼迫。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致令得申生遭罪囚,逼临得重耳私奔走。」元。杨讷《西游记》第二出:「我得了个孩儿,今朝满月,贼汉逼临我抛在江里。」
2.逼近。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突厥前后夹击,埃尘涨天,逼临汾河。」
分類:逼迫逼近
《漢語大詞典》:蹙促
(1).犹逼迫。 唐 元稹 《琵琶歌》:“去年御史留东臺,公私蹙促颜不开。”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2).局促不安貌。 唐 元结 《时化》:“颜容为风俗所化,无不作姦邪蹙促之色。”
(3).犹萎缩。 梁启超 《杂答某报》五:“生产方面,虽日蹙促,而分配方面,则甚均匀。”